蔚藍之海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對馬戰鬼》與史實的差別?改篇歷史故事時常都有
「按遊戲開發商 Sucker Punch 聯合創辦人 Chris Zimmerman 在2018年 GameSpot 採訪中說,他雖然想在歷史事件上建立故事,卻不想完整還原整段歷史:

『我們將偏離歷史真相,我們只想刻意地做到這一點。』

Zimmerman 指自己的團隊在文化顧問的幫助下,準確地表達了當時的日本,由野生動植物、雕像,到語言上的細微差別也有指出來。只是,他的團隊想以一定的歷史自由度去製作一個有趣的遊戲。

『在真實的歷史中,以一個原創故事作遊戲,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挑戰,是確保我們能講述一個與人連繫到的故事。』」
蔚藍之海
3 years ago
「在日本第一次入侵蒙古期間(1274),是忽必烈汗領導蒙古帝國,遊戲中有提到忽必烈。然而作為對馬守護者的主角,其敵人是成吉思汗的孫子赫通汗,他跟境井仁一樣都是虛構的。

歷史中也沒有一人英雄對抗元軍。元軍在1274年農曆5日進攻對馬,19日進逼今津,接著分三路在今津、鹿原、博多箱崎登陸。20日雙方激戰一天,副帥劉復亨中箭受傷,元軍撤退,當夜遇到大颶風,21日海面只餘下一些破碎木片。根據朝鮮史料《高麗史》、《東國通鑑》,就有「會夜大風雨,戰艦觸巖崖多敗」的記載。」
蔚藍之海
3 years ago
「明治時期的武士道是先有外國念頭,然後才產生日本近代性國民思想。為了回應外力威脅,建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國家,促使民族精神高揚,維護日本獨立地位的鞏固。明治之前的武士道,由武士與藩主關的私人關係,轉為明治時代皇和士兵的公關係,武士道也轉化為「軍人精神」。【註】

所以,《對馬戰鬼》中的主角,可說是13世紀的人,已有著19世紀末的思想與見解,這是明顯的時代錯置(anachronism)。」
蔚藍之海
3 years ago
「若要為歷史小說再作次分類,就要視乎作品多大程度忠於史實。架空歷史小說(alternative history)以真實的歷史為藍本,但卻有一個或多個事件與史實不同,故事就建基在一個歷史中的「what if」而展開。這類作品之中一個頗熱門的題材,是「若美蘇冷戰最後是蘇聯勝出,世界將會怎樣?」相當一部分的虛構作品之中,主角都是虛構的、不存在於史實之中,例如在華語圈子中一直頗流行的穿越劇,但也可以是《對馬戰鬼》這種加入虛構人物的作品。」
立即下載
蔚藍之海
3 years ago
「再者,道出歷史真理(historical truth)本來是歷史著作的使命。史家除了要根據史料,對該段時期與事件作最忠實的還原之外(這種還原能在多大程度上達到,則是史學理論家之間一直爭論的問題),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為歷史事實之間提出合理的因果解釋。

遊戲與小說等虛構作品,顯然並不以史家的工作為己任,它們所做的是借助歷史背景,構造出一個「what if」的世界。批評這些作品「不夠忠實歷史」,其實不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