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6年6月,在印度加爾各答的胡格利河岸邊,屬於英國的駐防地威廉堡,孟加拉省長達烏拉(Siraj ud-Daulah)派出軍隊,俘虜了一百四十四名英國男性和兩名女性。歷史學家說,達烏拉的部下將至少六十四名人質監禁在一個擁擠的小牢房裡,叫作「黑洞」。據說經過炎熱、幾乎透不過氣的一個晚上,只有二十來個人活下來。
從那次可怕的事件後,「黑洞」一詞就用來指監禁的地方,有鎖的牢房,只要進去了,就永遠出不來。
有些人覺得這個名詞很討厭,比方說費曼。「他指責我太淘氣了。」惠勒說。但惠勒喜歡這個說法跟其他物理名詞的關聯,例如說黑體,是理想的天體,落在上面的輻射會全部吸收,也是完美的發射體。黑洞會吸收輻射,但不會發射。什麼也不發……什麼都沒有。
此外,這兩個字也符合相關的物理學。密度無限大的奇異點基本上會挖一個洞到時空充滿彈性的構造裡―一個無底洞。這就是宇宙的命運,這個說法也向啟發黑洞研究的史瓦西致敬,他名字裡的「史瓦」在德文裡就是「黑色」的意思。
「『黑洞』一詞在一九六七年出現後,就術語來說不算什麼,但心理作用很強大,」惠勒說:「這個名詞出現後,愈來愈多天文學家和天文物理學家懂得,黑洞或許不是想像出來的虛構產物,而是值得花時間花錢尋求的天文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