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Facebook#台北女子圖鑑
【文學相對論10月 二之一】林達陽vs.陳雋弘/寫詩的原因(上) | 聯合新聞網「故事裡的人活在不同時空、說著陌生的話,但活著令人嚮往的生命,遠比我鄰座一起煩惱下次段考的同學更『真實』。」
自由副刊 on Facebook「你是那種會寫一輩子的人。」
【文學相對論10月 二之二】林達陽vs.陳雋弘/寫詩的原因(下) | 聯合新聞網「詩或者文學,剛好沒有要帶領我們去哪裡,如果我有哪一刻受到它的召喚,那應該是醒著的心與睡著的心,突然心心相印而已。」
潘柏霖 on Facebook表達厭惡很簡單,批判很輕易,但喜歡是困難的,對於喜歡的東西說喜歡的詞彙不足,希望我們都可以再更善良一點
Facebook好喜歡創作是內部的聲音這種描寫
Facebook達陽!!達陽嗚嗚
「再選一次,我還是會讀資工系。」——專訪《子彈是餘生》作者寺尾哲也「或許自己就是熱愛程式的純粹理性、與寫作的純粹感性,又或者,他喜愛的是純然的人造物——文字與程式皆然。『我喜歡寫程式,而寫程式和寫作其實也滿像的。』」
我其實是很幸運的普通人,喝得了全糖,聽得了狠話「也有多少人,真的在死亡中離去,在離去中死亡。死亡的那些,我想早已寫過,再寫就像挖舊屍骨,又怎麼寫得過最初,又何必非要寫過最初。離去的那些,開始是不敢寫,後來是想寫得更有儀式感一點,等好時機再來寫,最後千言萬語卻連一句都不剩下。因為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個人都在失去與重返、然後再失去再重返,當要重返的地方與人太多時,就會開始忘記其中一些路徑。朝花夕拾,很美很美,但總有一些花謝了,等你回頭去撿,就再也找不到了。」
當走路成為一種顛覆,「城市漫遊者」抵抗自己成為商品「城市漫遊者跟只是閒來沒事東遊西逛的人也是兩回事,後者會不斷停下腳步,駐足在有趣的情景、精采的櫥窗前。城市漫遊者則是真的在走路,甚至可說是在人群之間滑行。」
勒瑰恩:假定大家都能讀懂你的言外之意,是幼稚的想法
書評》為明日的讀者留聲:評《與死者協商:瑪格麗特.愛特伍談作家與寫作》 | Openbook閱讀誌「那些曾讓愛特伍在寫作生涯中備感焦慮的問題,諸如為何而寫、為誰而寫、作家在追求暢銷與成就藝術之間的拉扯、寫作時是否應納入社會責任的考量等等,不僅只是她成書年代的寫作者才有的焦慮。直到今天,仍有無數後繼者如她所形容的一般,投入寫作之路猶如『在迷宮裡蒙著眼睛亂走』」。
酒店關門後的歌詞 – 那我懂你意思了|MyMusic「而我在這天的心碎/在明天又會自己復原/如果在出生的時候就喝醉了/或許我會 或許我會 忘掉所有傷悲」
Facebook「為什麼人們常常透過宗教,去想像死後的世界?因為,人們需要從『死後我們將如何被對待』,反過來肯定『活著的時候一切都有意義』。所以,惡人會下地獄,是為了讓生者知道『即使惡人生前沒有被公平懲罰,地獄也等著他們』;而堅守良善價值的人,即使活著的時候得不到回報,死後也必有榮寵。」
陳修澤 - 沒關係 [現場版 Official Music Video]「我想沒關係 死掉也沒關係
【學生在幹嘛】3篇東海中文在校生作品|聯合文學unitas生活誌「他才有餘力,去縫合生活與寫作之間割裂開來的傷口。」
陳修澤 - 沒關係 [現場版 Official Music Video]寫履歷時突然感覺到無力感排山倒海地向自己襲來,讀書這件事好像一開始就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