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 #美食
今天熱門的議題應該是某場「烤鴨活動」,對於這場活動,零式其實有很多想像
不過我想先分享一下今年9月時參加外貿協會所主辦的「台灣美食在會展活動中的應用」課程其中的一些內容
下收
latest #13
前言:舉辦國際會議會有許多用餐場合,如會議中間的交流場合、晚宴,形式不同外,也因為參加者不只台灣人,所以有很多可以深究的部分
為此貿協委託外面單位執行了「台灣美食在會展活動中的應用指南」之研究,本來是想等到發布時再分享,但到現在我依然還沒看到電子書版(實體書我上課時看過了)
也因此先分享一些上課中的筆記
1.先天條件
舉辦國際會議或展覽有一些場地、性質而要注意的
(1)場地在專業展場時會遇到不能使用明火的狀況
(2)與會來賓可能有外國人,有些飲食文化禁忌不要碰到
(3)與會者可能達上千人,因此料理上也會受限
2.外貿協會整理出的美食應用原則
(1)具有台灣辨識度
(2)使用當地食材
(3)方便複製菜色
(4)容易推廣行銷
(5)低碳足跡烹調
(6)食材產量穩定
(7)清楚標示菜色成分
(8)台灣人本地認同
(9)禁用保育類食材
其中幾項是為了配合現在「綠色會展」趨勢而所建議的
其他的則是有助益於讓外國更了解台灣,達到城市及國家行銷之目的
3.各場合飲食備製原則
這項研究進一步將各種場合建議的餐飲分列出來,並且歸類一些建議的菜品
(1)Cocktail Reception:
這是一個會與會之間比較長的休息,方便大家走動社交
因此建議食物分成小份且取食便利,不要具刺激性(講話時不要口中味道太重)
(2)Coffee Break:
會與會中的短暫休息,可以放咖啡和茶,台灣茶就是這時候登場的好時機
食品就以甜食、輕食為主,餅乾類、小蛋糕或者牛軋糖都是適合的食品
(3)Gala Dinner:
這種大型的餐宴且比較接近合菜的就可以有比較多選項
但是因為可能同桌客人不熟,加上外國可能不習慣,像是一整隻全魚就不建議送上餐桌(如有必要服務生要在旁分食處理再送上)
(4)Buffet:
大型餐宴之二,這種自助餐式可以呈現台灣多元菜色的環境,但是需要注意準備一定的素食、清真(Hala)食物,同時要清楚標記食材
(5)Candy Bar:
會長時間放在會場供來賓自行取用,也因此長食放著、易取拿、小包裝的甜食相當適合,也可以放一些台灣傳統甜點在內
以上是那天課堂上比較簡要的分享,當天後來還有幾堂課,包含特色菜譜開發、清真(Hala)食物注意事項等等,有機會可以再分享
最後附上之前吃到好ㄘ的烤鴨

另外,CWT後的餐會也會參與,希望到時候有些新的經驗和想法,也等到活動後再分享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