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同時具有兩種完全不同特性的物質,就像量子世界的物質有疊加態一樣,即物質可以同時具有兩種狀態這樣的概念,超固體既具有固體的特性,又具有超級液體的特性。
你調整禁錮這些原子的結構,當調整到合適的狀態,就能得到超固體。
玻色子這種粒子在極低溫的情況下,會傾向於所有粒子都落回最低能量狀態(基態),這個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蘇聯物理學家朗道透過此理論,解釋了氦-4為何在極低溫下會形成超流體。
若是我們將水裝在一根試管中,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管壁的水位比中央的水位來的高,這個稱為水的「附著力」,也就是容器壁對於水分子有個吸引力。那為什麼容器壁不會將水一直拉上去,而會停在某個位置呢?一方面是地心引力,另一方面是水分子之間「扯後腿」的黏滯力。水分子想要沿著杯壁向上爬,但黏滯性就如同他不是自己一個人爬,而是攜家帶眷外掛行李,因此爬到某一個高度就爬不動了
李奧納團隊將一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置於交叉的光學空腔裡,空腔內的雷射造成凝聚系統裡的原子形成結晶,但仍保有凝聚體的超流性─這就是超固體。而李團隊有另外的作法: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困在一個雙位能阱內,再用雷射去「搖晃」凝聚體,這樣這些被「安撫」過的原子們就形成條紋狀的週期性模式。李團隊將這個現象解釋為有序固體與超流體共存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