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
異性戀已婚一夫一妻(有後裔)的伴侶作為正常家庭普世標準:
如托爾斯泰「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樣態只有一種?觀點單一?
屋頂上的提琴手:
我愛不愛你?
你的衣服我洗了二十五年/為你煮飯,為你掃除/替你生小孩,擠牛奶/二十五年過去,為什麼這個節骨眼提愛情?
我愛他嗎?我已經跟他生活二十五年,/並肩打拼,一同挨餓/二十五年來我的床就是他的床/如果這還不算愛,又有什麼算?
導言 托爾斯泰錯了
39-42 摘要
第一章:著墨共組家庭的成人間的紐帶,作者對男同的貼近田野
第二章:第一代男同的親職之路
第三章:多偶制的法律,南非與美國對比
第四張:現代性與多偶制的關係。禁止重婚的法律對女人與小孩的傷和多過保護
第五章:中國摩梭
------------------------------------
注意到異性戀已婚一夫一妻家庭做為學術研究的唯一黃金標準。本章關注成人間的愛情、性、家庭紐帶,下一章才是親職跟跨世代溝通。
洛杉磯做為男同志醫美最前線但作者發現也是同志父職最前線
田野研究、生活史訪談(對象50位自我認同的男同志以及它們認定的親人,16單身,31有伴侶)、參與式觀察(in社群團體、社會和政治活動、宗教機構、組織例如拔樂酷俱樂部)
哈利與歐西:釣人場合創造穩定家庭紐帶,不固定的性關係造就遇到對的人的契機。
男生身為兒子的性別特權:個人自主範圍、物理性的移動、性的自由(甚至沒有懷孕風險)通常都比較大
上述特權加上男同志的跨種族階級交往現象也造就特別後果
獎妻trophy wife:嫵媚、年輕的妻子,嫁給一個通常比較老的富裕男人
淘金女gold-digger:從男人那裡索求金錢和昂貴禮物的女人
文化假定異性戀女人可以拿年輕、美貌和情慾的吸引力(有時還包含生殖能力),向年紀較大、貌不出眾、更富裕且權勢更大的男人,交換奢華的物質酬賞
作者還跟研究對象去看影展 好好喔!!這樣都能交影友
不忠的概念如何獲得當代的指涉,15世紀是指活在基督宗教信仰以外的人
正是因為同志父職的困難(途徑困難、事後沒有社會紅利),才能理解現在人們選擇為人父母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