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話副音軌的訪談
內容主要是,企劃初始階段,幾原和斎藤的“交手”。幾原在做美戰的第三年開始想下一個企劃。原本幾原已不想再作關於少女的作品,但因為在書店翻到斎藤的漫畫,結果改變想法,就約斎藤談
斎藤說,一開始是在她家附近的小餐館見面,當時幾原說「來改變世界」之類的話。
但斎藤也說,一開始是要做像美戰一樣受大眾歡迎的子供向作品來大賺一筆。大家提供很多想法,但半年後幾原突然改變想法。斎藤說她原本應該深入企劃,但後來都是幾原來告訴她哪裡哪裡又改了XD。最終看到作品時,斎藤還擔心作品和當初想像的完全不同,不是商業導向,擔心能受歡迎嗎、能賺錢嗎?
訪談者問起作品中的女同故事的企劃,於是幾原和斎藤就提起傳說中的“合宿”事件。幾原、斎藤、榎戸洋司等人在新年3天合宿討論(時間點應該是1996年?)。幾原提起utena和安希女同的想法,但被斎藤反對,兩人對少女觀眾喜歡看什麼意見分歧,最後吵起來。幾原只好先閉嘴,都在睡覺讓其他人討論。後來的工作中也保密,讓斎藤畫兩人關係很好的圖XD
幾原做美戰的第三年,應該是1995年做SS的時期。傳說中的新年合宿,應該是1996年?
斎藤一方面說,兩人第一次討論時幾原說要改變世界,但另一方面,斎藤也說一開始是要做子供向作品。這讓我蠻好奇的,改變世界的子供向作品是什麼樣子XD
再來就是,一開始在餐館說要作子供向作品,但合宿時幾原提起女同故事,幾原開始對斎藤保密。但斎藤也說,從一開始說要做子供向,但半年後幾原來告訴她作品內容變動。這兩段描述,時間點到底是?
另外,除了企劃,斎藤也提到,在她畫少革“動畫”的1年半的時間,換了5個編輯。編輯們一直質疑少革到底是什麼樣的作品,斎藤說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XD
但雖然斎藤在訪談中講的是“動畫”,可是應該是漫畫才會和編輯有交集?如果考量到漫畫在日本的發行日期是1996年12月11日 - 1998年3月26日,工作時間的確差不多是一年半,斎藤應該是指漫畫的工作過程換了5個編輯?
漫畫第一集在1996年12月出版,早於少革動畫第一集在1997年4月播出,斎藤又說幾原後來一直改(先斬後奏),也就是,其實斎藤在漫畫的工作過程中,除了一開始以為是子供向,後來他在動畫的工作展開中就處於事後得知的狀態,讓他的漫畫工作很難跟吧XD (所以編輯一個個凍沒條,質疑少革/幾原到底想幹嘛)
這大概能解釋,少革的動畫和漫畫內容的巨大差異。少革漫畫最後也是女同結局,但漫畫最後一集是在1998年3月出版,晚於動畫最終回是1997年12月24日。斎藤的漫畫最終符合動畫的調子,應是受到動畫走向影響。其中,斎藤要從子供向,凹出早於動畫的漫畫第一集,在發展出截然不同的故事情節後,又凹成符合動畫結尾的調子。其實斎藤也是挺辛苦的XDDDD
另外,幾原提到,影繪少女每集的內容,雖然大家都有討論,但主要是腳本(應該是指該集的腳本)想出來的,目的在濃縮該集主題。
但故事中的若葉也自認為是配角,認為utena以及學生會這些人那麼突出引人注目,不會瞭解普通人的委屈。在若葉眼中,命運似乎也是如註定般不可能改變。從現實的觀點而言,要改變自己的未來,也是常常不能順心如意。
然而,觀眾也能很快辨識出姬宮安希是雙女主之一。但安希是在其他角色面前扮演得那麼悲微,就算她是利用這種形象,也是夠慘了。安希的存在,正好是主要角色設定的特例,以及對若葉觀點的挑戰。若葉不能理解為什麼這樣悲慘的安希是西園寺喜歡的(但西園寺的想法大概沒人能理解XD),不管自己表現得多好,也不是西園寺的目光所在。
稍、枝織、石蕗、莖子,都認為自己是平凡的,且難以改變。鳳香苗或許沒那麼自認平凡,但她微妙地認為安希是外星人,等於是在說自己平凡(僅管是正面意味的平凡),且與安希的差異無法改變
甚至連安希也認為為了愛而遭受仇視是她的命運,僅管她知道自己的能力。不過,安希的自我解放,是包含安希在內的故事角色,認為命運註定的最佳反駁吧
38畫副音軌,主要是幾原和斎藤在說少革主題和風格如何形成
納入決鬥的想法,幾原說是為了在每集結尾來點精彩的場景。但斎藤說,決鬥是源自「三劍客」的開場,是主角和三位劍客的決鬥。原本是要以槍決鬥,但因為當時日本報導了美國的槍案,幾原覺得主角拿槍對人不好,所以改為用劍決鬥
由於大家一開始是決定做少女拿劍的科幻作品,因為是拿劍的少女,幾原說他因此原本非常在意被說是模倣凡爾賽玫瑰。但大約一年後第一話影像完成,幾原看到影像後想法改變,想做概括少女漫畫、也就是少女的故事都是在講自我革命的作品。幾原認為,如此一來不像凡爾賽玫瑰就太奇怪了,因此就讓少革在視覺上像凡爾賽玫瑰
在服裝方面,服裝是斎藤設計的,一開始是設計成科幻風。但斎藤說幾原意見很多,要求不要科幻風、奇幻風。幾原甚至計較到鈕扣位置、臀部線條、裸露腋部等細節
另外,幾原說,他邀請JA Seazer做音樂後,雖然遭受贊助商等人反對,但少革的命運就確定了。幾原應該是指風格上?
38話副音軌訪談聽下來,我最大的疑問是,幾原看到的第一話影像,和電視播出的第一話,到底差距是多少?是仍是科幻風嗎?還是已經是校園制服的樣子了?
39話副音軌也講到少革舞台劇、劇場版等等,比較雜。但幾原說明了少革本身的結局的制作。
幾原說日本動畫的模式之一,是OP通常會預示故事結局。幾原原本想做的結局,就是少革的OP所出現的:歐蒂娜和安希穿盔甲,然後城堡崩壞,安希消失,剩下歐蒂娜一人。但在制作過程中,幾原的想法改變,所以就變成沒有盔甲。也因為認為觀眾會因OP而預期安希會消失,因此想讓觀眾驚訝,所以讓歐蒂娜消失,剩下安希一人。
幾原也說,原本最終回ED結束後出現兩人的照片,是要讓觀眾猜「難道是10年後的場景嗎」,然後接上廣告,表示作品完結。結果沒想到兩人照片的畫面後,馬上出現歐蒂娜的臉,原來是少革遊戲的廣告。因此幾原抱怨連他都搞不清楚故事結束了沒,覺得觀眾就更搞不清楚了。
另外,雖然37話的副音軌中,斎藤說少革中的象徵元素由幾原負責。但接下來訪談者問哪個東西具有什麼象徵意義時,幾原常常回答「不記得了」。但幾原說39話他非常強調鳳曉生用吸管喝飲料時「chu~」的一聲,因為一方面很可笑,一方面代表吸走歐蒂娜和安希的生命。
斎藤很驚訝原來那聲「chu~」有這樣的意義,幾原則很堅持「怎麼看都是那種意思」
其實,這點真的蠻好笑。一般情況下,是受眾自己解讀作品內容,然後擔心會不會藍色窗簾。但當創作者自行說明、受眾卻懷疑是否有這關聯時,應該算是創作者表達不足、無法傳達給觀眾,造成逆向的藍色窗簾嗎XD
其實我也覺得那聲chu就諷刺鳳曉生說風涼話一整個過份,說是比喻吸走生命,雖然也可以,但是有點(從創作者觀點)強加關聯/(從受眾觀點)過度解讀XD
另外,歐蒂娜和安希的照片的場景,雖然也是能猜是10年後,但應該猜成安希還沒找到歐蒂娜的任一時間點,會更合適?因為如果找到了,不管是不是10年後,大概就不需克難截掉第三人來生照片,而且只有一張了。
創作者和受眾想法的落差,也是很有趣XD
或許也是因為創作者和受眾想法的落差很有趣,所以幾原一直用「忘記了」來迴避回答關於象徵的問題?講了如果符合觀眾想法,那就可能限制觀眾其他想像。若不符合,則可能使觀眾自我懷疑、或懷疑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