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的檢查時間,醫生說好像長大了一點點。
身體真的是奇妙的組成,總是隨著我的狀態起起伏伏。
擔憂嗎,多少還是會,但也好像也慢慢習慣這種每半年就要被宣判的死刑台。接受自己這半年怎麼對待自己,不放過自己的程度如何影響自身。
自從某一天發現自身承受的壓力或者情緒,都會由身體代償的時候,就有疑惑過我的身體幹嘛不放任我的心靈崩潰就好,到底對正常生活這件事有多堅持。這種除了自我毀滅,沒有任何好處的現象。
前幾日跟17聊到他的近況,他略提及了他經手過的個案,死意堅決且有縝密計畫與預告,無精神病衡鑑紀錄,邏輯清晰,語言清楚。
我反問有什麼關鍵因素嗎,17只說了:「太累了。他真的太累了。」他說個案預告不是為了被拯救,只是不喜歡麻煩別人,只是讓嘗試要幫助他的人有心理準備,也不要再浪費時間在自己身上。
latest #7
聽到的時候五味雜陳。總是為了別人著想,但能為自己做的即是自我毀滅。我無法與素未謀面的他共情,但是這種幽微的情緒卻直直戳中我的某一塊。
如果正常生活僅僅是為了不要造成誰的負擔,那就始終阻擋不了自我的消融。
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所以才會有這種同歸於盡的身體反應。究竟是我的身體在情勒我的心靈,還是我的心靈在情勒我的身體我也已經分不清了。但那必定是雙方相互在意,才會出現這弔詭的雙方牽制。
因為它們都想活著。如果真的要我就我目前的狀態歸納出一個結論。撇開不論為他者的委屈求全,我知道我心中一直有個細小的聲音吶喊著,活著活下去吧,還有好多事情要做!更多靈魂的共鳴,還有更多感官上的體驗。這才是是苟延殘喘的主要原因,來自未被消融的自我。
如果單純為了他人而存活會招至迷航,那寄宿於他者外殼下的自我大概是迷途中的指南。為了父母活著,為了子女活著,轉為是為了因父母互動而感到溫暖的自己而活著,為了能與子女相處而歡欣的自己活著,要由衷的為了能體驗這些事的自己存活著,來自於他者的刺激我們只需體驗,且選擇要不要體驗,並非任由我們的生命歷程由他人書寫。
對我來說,創作的本質是救贖。無需掌聲,且能自認為美。比起掌聲我更欲獲得共鳴,那種突破距離限制的連結,能讓在世界散落的多點,能夠解除孤身而立的寂寥。
為了能夠不斷闡述的自己而活著。
大概是我近期逐漸清晰的生存守則。
因為在創作的世界裡面,我能夠感受到寧靜、喜悅與自由。
休息的這些日子也有額外的收穫,
離職後與小胚的一次飯局,建議我能試試一段時間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因為休息且對前一份工作的消磨,暫停所有工作的念頭,直接投入拍照的世界。
這段時間的收穫是:工作必須只為工作。
工作我是需要掌聲的,且應獲得我該有的,因為那是我努力的成果。
工作所獲得的成果能為創作服務,但創作不必為工作服務,工作之所以對我來說這麼消耗,就是因為我將過多的自我雜揉進工作,但在這樣的環境裡,淺嚐則止是風格,過多終則將導致浩劫,嗯,還有耗竭。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