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左串串字
2 years ago
#讀嘛讀嘛 第一次知道《數學就是這樣用》是看到英文書名 Thinking Better: The Art of the Shortcut ,那時中文版還沒出,看簡介認為是介紹思考方法的書——怎樣用簡(偷)單(懶)的方式思考、做好決策之類的,充滿期待。
不過看到作者的介紹影片突然覺得有點被騙了——作者是數學家,他首先介紹了從1加到100的快速算法,用此來證明懂數學就等同懂一些思考的捷徑,在我看來很像是在以思考捷徑的名義推廣數學。但他提到了一點挺讓我好奇:他也訪問了多位不同領域的專家,請他們分享自己的學習、工作思考捷徑。
於是我抱著「好吧,也許可以重新認識一下數學」的心態打開這本書。
先告解一下,解說計算方式的部分我只是草草看過,沒有深究,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些收穫。
一左串串字
2 years ago
首先作者定義的「捷徑」,不只是具象的路徑,還有思考和表達上的「捷徑」,從這個角度來看數學的發展故事,會發現這門學問似乎常常以「找到捷徑」為發展的突破口,比如阿拉伯數字的發明取代了一些要寫很久才能表達同樣數目的符號;有些類似的算法可以整理成公式,記得公式就不必從最基本的地方開始算;不論是數據或幾何圖形,都有從小規模推估大規模的方法;而如果要說明一些事,設計精良的資訊圖表,可能會比數字、算式和證明論述還容易傳播……
一左串串字
2 years ago
讀到最後,我想,人類果然是需要故事的動物,因為故事才能賦予數學更多可能性(咦)。那數學不好就很難找到思考的捷徑嗎?那倒未必。這本書的結論很勵志:捷徑是開啟新旅程的跳板,讓人可以快速走到知識的邊界,踏上穿越無知的旅程。如果試過很多方法認知到沒有捷徑,那麼也許可以把繞遠路化為優勢。令人有所得的不是捷徑本身,而是找捷徑的過程。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