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d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看片 Desert Hearts (1986)AFS Presents: Desert Hearts沒想到1986年的百合片這麼猛有全裸床戲,真是我在2022年最後的驚奇XD
latest #73
htd
2 years ago
上個世紀末電影的拍攝的剪輯方法和現在有蠻大差異。90年代的末路狂花、油炸綠蕃茄、Boys on the Side也能看出來。80年代的Some Kind of Wonderful 和這部更能看出差距。
htd
2 years ago
不過,從題材而言,這幾部應該都能說是女性情欲題材作品的先鋒了。末路、綠蕃茄、Boys三片都是女人逃離男性暴力的百合作品,但百合情欲在螢幕表達上仍有上個世紀的委婉風格,連直白表達愛都沒有。
htd
2 years ago
這部1986的片子的驚奇,在於不但是直百的女同故事,描寫女主兩人如何互相吸引。也在於直白描寫床戲,包括雙女主的身體細節和聲音。這讓我想到 Bound (1996)和 Carol 因為愛妳 (2015),但這片的床戲描寫竟比Bound和Carol 更露骨(當然不是A片)。就算不考量電影製作的年代,這片也有相當創舉了
立即下載
htd
2 years ago
在故事層面,這片的百合情欲,也和逃離男性暴力無關。女一Vivian是文學教授,比農場女兒、賭場服務生女二Cay大10歲。Vivian說他和他同樣受人尊敬的丈夫(也是教授)的12年婚姻很"professional",他想“free from who I have been",因此從紐約短期旅居到內華達的小農場,以技術上構成離婚條件,並找律師跑離婚手續。Cay則是甩了短暫交往的男友,嚐試和另一個女人交往中。
htd
2 years ago
片中的男角甚至也是邊緣龍套角色。雙女主感情的衝突,主要來自異性戀社會給予的壓力和自我期待。特別是Vivian,雖然意識到自己的感情,但自持受(異性戀社會)尊重的教授身份,因此拘僅。農場女主人和女兒,也就是Cay的養母和胞姊妹,則是兩人的最大壓力來源,不斷警告兩人
htd
2 years ago
當Cay在眾人的聚會先帶Vivian離開,兩人一整晚沒回農場,養母就已打包好Vivian的行李,要他滾蛋。事後Cay找到Vivian的旅館,Vivian卻要Cay離開,氣得告訴Cay,他這麼個受敬重的教授,丈夫也是受人尊敬的教授,卻被人當做小偷一樣羞辱
htd
2 years ago
然後,令人(我)爆笑的場景來了,前幾秒Vivian還惱怒對Cay抱怨,但就在轉身倒酒抽煙碎碎念後,發現Cay已經脫光衣服露點坐在床上。Vivian緊張問你「你在做什麼」,Cay笑笑說「在等你」XDDDDD
htd
2 years ago
在Cay的勾引下,Vivian從要他趕快穿好衣服離開,變成「可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做」,到乖乖去把房門鎖好,到顯然兩人不知道在床上難分難捨搞多久都肚子餓了,Cay說「你知道,我們應該出去走走」XDDDDD
htd
2 years ago
整體來說,雖然古老的拍攝和剪輯讓我有點不習慣,但故事概念的新穎卻是驚奇連連,在2020s的當下甚至也沒有年代感。看Vivian 如何從拘謹不放鬆,逐漸在Cay的招呼、勾引下放鬆,認識並接受自我,更是非常有趣而且後面實在太好笑,根本搞笑片XD
htd
2 years ago
昨天又看了一次,覺得這片的故事細節還蠻有意思。雖然這片Cay的養母Frances對兩人來說是個反派,但這片其實花了蠻多時間描寫Cay和Frances的感情,以及Vivian和Frances很快建立友誼。Frances是Cay的老爸的外遇對象,Cay的生母於是放棄這個家庭關係離開。Frances成為事實上帶Cay長大的家長角色,特別是Cay的老爸早死。Frances和Cay兩人互相關心,且互動很親暱,兩人和dysfunctional family畫不上邊。Frances知道Cay會帶女人回家過夜,但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贊同但也沒干預。
htd
2 years ago
旁人對Vivian要辦理離婚都覺得不可思議,但Frances尊重Vivian的決定,不妄加發表意見。Frances的親生小孩無禮質疑Vivian的生活,Frances會發言阻止責備。大概旁人會說Frances當小三還幫忙帶情敵的小孩很傻,Frances也自嘲自己很傻。但Vivian大概因為無感於旁人羨慕的婚姻,且要結束這段婚姻以追求這段婚姻"所缺乏的",因此告訴Frances他的選擇並不傻。在Vivian和Cay發展關係前,Vivian和Frances兩人就各自選擇背離父權異性戀式的社會期待,且互相理解而發展出友誼。
htd
2 years ago
Frances和Cay以及Vivian的親情和友情,有利於解釋最後Frances雖然在觀念上還是反對女同關係,但情緒上卻從一開始的憤怒,轉變為"無奈"默認。因為Frances無法因反對女同而不喜歡Cay,甚至對和Vivian的友誼無法持續感到遺憾。最後Frances抱著Cay流淚,告訴Cay"我還是不會接受",但告訴Cay"別讓他(Vivian)等太久",大概是觀念上一時轉不過來的情況下,Frances表達接受的方式吧。Frances甚至自嘲,他們兩個再繼續在馬路上抱著哭,就換他自己被人說閒話了XD
htd
2 years ago
甚至,Frances對Cay和Vivian兩人的女同關係一開始感到憤怒,大概也和Frances喜歡、甚至尊敬Vivian有關。Frances長年受到的質疑大概不少,反倒是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教授房客能同理他的人生選擇,大概一方面覺得終於得到撫慰,且教授的社會地位也讓他感到受到肯定吧。結果沒想到這個教授竟然和他的養女產生女同感情,Frances不干涉Cay帶其他女人回家,但Frances在Cay和Vivian消失一個晚上後就立刻要Vivian滾蛋。Frances從Vivian感受到同理和權威肯定,但這個友情和權威二元化身卻挑戰Frances壓抑下來的價值極限。Frances若反對Vivian,那麼就會失去友人,且否定自己長年委屈得到的安慰。但Frances卻也無法瞬間改變觀念,因此感到痛苦吧。
htd
2 years ago
Vivian和Cay兩人關係的細節安排也很有意思,不只是Vivian受到Cay的影響而自我解放的單向關係,且與其說Vivian有自我內化的恐同,還不如說他的社會地位讓他更自我壓抑。在社會期待下,Cay原本嘗試交往男友,但不久就放棄,繼續尋求女同關係,但也懷疑既有的關係都無法長久,因此想找到"the one who counts"。Cay對Vivian有好感,但卻是在認識Vivian離婚的決定和理由後,才認為Vivian應該就是這個the one。
htd
2 years ago
大概在1950s的時代背景下,女人就算是離婚,都是常人難以接受的離經叛道行為,更別說是受人羨慕的完美婚姻了。Vivian有經濟自主和社會地位,覺得這個婚姻無味,且她和丈夫兩人的地位帶給他們太多期待,Vivian說他們甚至要選擇「對的朋友、對的壁飾」。旁人的閒言閒語大概會包括Vivian無病呻吟,要求太多,不知足等等。也因此Vivian要違反社會期待,結束這樣被羨慕、但無法滿足自己的婚姻,讓Cay感到震撼,且受到鼓舞吧。
htd
2 years ago
自己主動選擇違反社會期待的Vivian,對於自己受到Cay的吸引,則與其說是自己無法接受女同,還不如說是感到壓力大,特別是他和Cay的年齡差距就是他和學生們的年齡差距。Vivian雖然不敢一下投入女同關係,但在Frances對Cay和女人交往態度保留,以及其他人對Cay閒言閒語時,Vivian倒是不顧Frances的保留態度和Cay互動,且以譏諷回擊對Cay的閒話,能透露Vivian想法上比自己選擇離婚更進一步開放且積極。Vivian對自己投入女同關係的保留,則更多是受到社會地位拘束。Vivian就對Cay自嘲,「想必校內老師、且學生們都能理解,一個女教授選擇離婚,和一個年輕女性有染,是很自然會發生的事」XD
htd
2 years ago
好在Cay是遠在西岸農場的賭場服務生,不是Vivian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內學生,否則Vivian大概更煎熬、更難選擇吧?但Cay因為女同關係被大學退學、只好在賭場當服務生的歷史,大概也能惹來閒言閒語了。Vivian或許自己有開放想法,但社會期待因他的工作而要求更高,Vivian感到壓力是能想像的。
htd
2 years ago
Vivian對社會對大學教授的期待感到不自在或痛苦,但其實他也對身為大學教授有一定自我要求和自豪。對Vivian來說,他能選擇放棄無味的異性戀伴侶,但卻難以放棄這個令自己困擾、但自己也感到驕傲的工作,且也自我要求要有與這個地位相符的行為。Vivian惱怒Frances羞辱他和Cay的關係,氣得對Cay說Frances不過是個不在他交流圈內的人(強調他和Frances的階級差異),Cay聽到Frances平常就算罵人也溫文儒雅終於氣得開罵,一整個歡樂、告訴Vivian應該直接這樣罵給Frances聽。結果Vivian說,他自己就不習慣提高聲量罵人,與其直接當面罵Frances,他要選擇的"報復",是在n年後自己退休後,要寫篇小說來罵這些荒謬的人和事XD
htd
2 years ago
Vivian的選擇,受到身為一個教師的自我要求的約束,這個自我約束是自願且自豪的。也因此要挑戰這樣的自我要求、和一個和自己學生同齡的女人交往,對Vivian來說是更不容易的吧。
htd
2 years ago
Desert Hearts movie review & film summary (1986) | R..."... the big love scene, and the reason it is so strong, I think, is that the director, Donna Deitch, didn't try to make it fancy. Instead of turning it into some kind of erotic music video - in which the real subject is not sex but the director's cleverness - she lets the scene build according to its own rhythms."
htd
2 years ago
"The result is one of the few genuinely powerful erotic passages in recent movies. (Where did so many directors get the idea that passion in the editing room equates passion on the screen, and that if you have lots of fancy cutting, that indicates great sex?)"
htd
2 years ago
我也覺得這片的床戲因為很少剪輯,且沒有BGM(甚至還能聽到背景有路上車子經過的車聲),所以非常特別。如這段評論所說,許多片子的導演會透過剪輯技巧和加入一BGM來呈現床戲。結果變成導演的技巧是主角,搶過角色的互動(或者因為不是重點,所以需要剪輯技巧吸引注意力)。
htd
2 years ago
這片省去這些編輯手法,使觀眾的注意力透過拉得很近的鏡頭集中在演員的表演。這片的露骨感、或者如這評論所說的“強度”,大概就來自於這樣的手法吧?其實A片的確也有這種特色,只是演員的表演會很誇張,不像這片是走實際路線XD
htd
2 years ago
Movies“Deitch makes some questionable choices, too. The scenes are connected with slow wipes across the screen, which become distracting."
htd
2 years ago
"And there is a long love scene, shot in tight closeup, which may be too explicit for the movie's tone, and is definitely too long. Still, this is an astonishingly polished and nuanced first film. It deserves to be celebrated, not quibbled with.”
htd
2 years ago
這篇評論也認為這片近鏡頭床戲造成露骨感,但卻認為不適合這片的調子。雖然我覺得非常適合,因為考量到主角Vivian(僅管結婚已12年)說他從來沒有這種感受,且是個那麼自制的教授w
htd
2 years ago
另外,這篇評論也提到這片的場景之間實在太多“slow wipes across the screen"(這中文到底是什麼?),對我來簡直神煩,不斷想到年代物星戰的場景連接特效XD 我本來以為那個年代的電影就是這樣,但從這評論看來,似乎不是
htd
2 years ago
整體而言,我覺得這個導演不錯,但就是特效的選擇蠻奇怪的,不知道是為什麼如此選擇。
htd
2 years ago
又看了一次,應該是看第4次了?愈看愈喜歡這片,大概是習慣無視上世紀末的轉場特效後,且看愈多次就愈發現小細節安排很讚。譬如一開始Vivian 聽Frances回憶人生自嘲是傻女人,Vivian 就安慰Frances 不傻,且得到大部份人得不到的。Vivian 安慰Frances 的話呼應Vivian 自己的狀態,有人人羨幕的婚姻,但卻不是他想要的。Vivian 告訴離婚律師,他是要"leave a decent marriage to find one"。如果大家都羨幕、連自己也承認是個好婚姻,卻不是他想要的,那麼他要的是什麼?Vivian也不知道,因為不知道,所以也無從得到,比起Frances 那麼確信自己想要的,且願意付出,Vivian 大概更覺得恐慌吧
htd
2 years ago
還有,Cay告訴知心好友(女) Vivian 是"the one who counts"時,是兩人一起在浴缸泡泡浴。在這麼親密的對話中,Cay告訴朋友,他和Vivian還沒有一腿,且也不打算那麼做,僅管Cay常帶其他女人回家過夜。這場景實在很有趣。一方面如眾人所知,親密互動或性與愛情不一定有關。但一起在小浴缸泡澡的長久友誼就不能說常見了。女人之間可能有非常親密的友誼嗎?到底如何能區隔差異?
htd
2 years ago
因為覺得小細節安排得很妙,因次我好奇wiki了一下,才知到這個1986的片子是改編1964年的小說Desert of the Hearts,作者Jane Rule是UBC的文學教授。這讓我笑出來,因為片中的Vivian 也是在大學裡教文學,且被農場趕走後氣得說他要在退休後寫小說罵這個農場。所以作者Jane Rule是為了要報復誰才寫這小說嗎?XD
htd
2 years ago
但不管如何,Rule在那個年代要出版百合小說似乎也很不容易,不但很難找到出版商願意出版(因為不是色情百合小說),且出版後似乎在學校也被質疑
htd
2 years ago
小說的角色設定也與電影相當不同,因此角色各自的內在衝突和角色間的衝突也不同。看wiki的介紹,教授以為是他自己害了丈夫得精神病,被醫師建議離婚,因此非常自責。來到農場遇到Ann(小說版的Cay)後漸漸兩人感情進展,但教授的恐懼是自己是否也會害Ann得病。Ann則是追求短暫的關係,這應該是透露他不信任他人、或不信任能和他人有長久關係,因此Ann的挑戰是,如何克服缺乏自信以及對他人的信心,和教授在一起。
htd
2 years ago
和小說相較,電影的衝突面應該比較是社會規範和期待帶來的壓力。小說的衝突則更偏向對自我和他人的認識以及信心。
htd
2 years ago
因為小說和電影相當不同有平行時空fu,我光看個wiki介紹就覺得好興奮XDDD
htd
2 years ago
"She was one of the few women she knew who preferred Mrs. to Dr., perhaps because her marriage had been more difficult than her Ph.D. to achieve and maintain."

原著你XDDDDDD
htd
2 years ago
原著還有一個特別的安排,是雙女主長得很像,兩人初見面時,教授還形容為照鏡子。以兩人長得像,暗喻兩人狀態相似(各自都沒有穩定伴侶關係、暗自渴望但也沒有信心),是蠻有意思的w
htd
2 years ago
小說中,教授很委婉告訴離婚律師,離婚的理由是兩人沒有共同價值。在律師逼問下,很自責的教授,也很委婉描述他認為丈夫因他陷入憂鬱,無法完成PhD也無法工作,拒絕出門和見訪客,整天都在睡覺無法起床,認為人生沒有意義(教授說這就是所謂兩人沒有共同價值)。由於離婚律師將以教授的說明合理化離婚要求,因此教授連描述都覺得感到自責,因為他認為丈夫變成這樣,丈夫才是這個婚姻的受害者。然後,教授新認識的Ann,小時後被老爸割腕,痛恨想自殺的人以及被男人決定生活,想認識世俗的生命,包括凋零的掏金小鎮充滿世俗味的歷史,更公平、不浪廢資源分配給貧困地區。
htd
2 years ago
小說中的教授受到Ann的吸引,除了是女同的,也是追求生存的。小說讓這兩者結合,也很有意思。教授為丈夫憂鬱感到自責,但感動於Ann充滿想法。
htd
2 years ago
沒想到這小說很難讀得快,我覺得我最快一天讀一章,而且還得是精神不錯的時後讀,否則常會發現每個字都懂,但組成句子看不懂我都覺得是不是平常在ao3看太多h文所致
htd
2 years ago
作者分章描寫角色想法背後的想法,讓角色隨著每章推進都好像是新的角色。第3章是教授很自責,但讀者頂多只能猜測教授應是受限於外在、自我期待,是個無辜的受害者。第5章進一步描寫教授,雖然也能說教授是個受害者,但就顯得沒那麼無辜了。教授的確是受到內外在的期待,想無視和否認自己的女同傾向,強迫自己當個社會傳統認可的妻子角色。僅管他不喜歡或沒興趣,但仍在工作之外做完每一件妻子被期待做的事。僅管連丈夫也認為教授不對勁,甚至都告訴他「聰明的女人都是同性戀」、「你需要的是妻子」,但教授還是很想證明自己是個符合自己期待的傳統妻子
htd
2 years ago
真難怪那句 "She was one of the few women she knew who preferred Mrs. to Dr., perhaps because her marriage had been more difficult than her Ph.D. to achieve and maintain." 這句不是自嘲或作者消譴角色,而是教授真的有病。教授或許想符合社會期待,但逼迫自己到這地步,大概真的有種PhD都拿得到、就不信無法超越自我(女同),當個異性戀妻子的自我要求和焦慮
htd
2 years ago
也難怪第3章教授對於丈夫陷入憂鬱深感自責。因為就如教授做不到當個傳統妻子,丈夫也做不到當個傳統丈夫,但做為家中經濟來源的教授,期待兩人的關係模式是傳統夫妻
htd
2 years ago
第2和4章是Ann的章節。Ann與其說是熱愛生命的美與醜(因此從事公益、但又選擇在賭場上班),不如說是強迫自己接受美與醜,不管自己到底能喜愛或接受到哪個程度。Ann告訴教授要接受社會規範外的世界,接受沒有人能/需被拯救,也就是接受在文明世界外的心靈荒漠(小說標題"The Desert of the Hearts")。這概念對處在另個極端的教授來說的確是個自我解放。但對Ann來說,僅管Ann宣稱喜歡或接受一切美醜,但他又拒絕接受穩定的關係,正好透露Ann的宣稱和實踐是自我強迫。強迫自己喜歡或接受一切美醜,Ann是處於另一個極端。
htd
2 years ago
拒絕接受穩定關係,不但意味Ann對自己和他人沒有信心,也意味害怕被限制、失去獨立決定自我快樂的主導地位。考量到Ann被喜愛的父親割腕,想要保留自己決定自己的快樂的狀態,是非常合理的強烈欲望。但Ann遭遇的新挑戰是,當自己的快樂來自於和某人有穩定良好關係、自己的快樂必需和對方一起才能達成,這要如何選擇?
htd
2 years ago
雖然作者使用很多象徵、且用意識流手法跳躍帶出角色的背景故事和想法,兩種手法都讓小說很難讀得快(對我來說),但讀起來是很刺激的,好像在看「人是誰殺的」類的偵探小說。又是象徵又是意識流又是偵探fu,覺得好像在看百合熊,讀起來很有勁XD
htd
2 years ago
而且我非常喜歡這種被自己卡住的凡人困擾故事。比起注重世界觀建構的科幻、奇幻、陰謀論、武俠、軍事、政治鬥爭、家族鬥爭類故事,我還是偏好平凡人的生活選擇故事。因為這種題材的角色不會太多,作者更傾向描寫角色本身想法的複雜。雖然上述其它題材的作品也能描寫角色想法的複雜,但由於需花篇幅建構世界,如何在一定篇幅內(不管是長篇或短篇)平衡建構世界和角色內在,的確是個挑戰
htd
2 years ago
"A perfect kingdom, based on nothing but the flaws in human nature."

蠻喜歡小說對內華達州以賭場為主要產業的描寫。一方面是憑藉貪婪的產業,但源源不斷的貪婪成為居民維生、政府提供服務的收入來源。過去因挖礦而生的小鎮已無人居住,但貪婪使文明得以在沙漠中維持
htd
2 years ago
"She was learning to treat laws as most people treat poems, making them mean whatever she wanted them to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author’s intention or achievement."

我愛上這個作者了XDDDD
htd
2 years ago
看完了!這1964年的小說,和1986年的電影,的確是截然不同的故事。兩個故事的主要角色都有3個,電影是雙女主和老媽Frances,小說是雙女主和同事Silver。這個變動應該主要是因為電影時間長度有限,故事內容更主要集中在教授Vivian/Avelyn,省略Cay/Ann本身的困擾,因此也就必需省略小說中Cay/Ann的同事兼炮友Silver,轉而以和教授較有交集的農場/民宿主人老媽Frances做為第三主要角色。
htd
2 years ago
小說的教授的人生困境是教授想要符合社會對異性戀婚姻妻子角色的期待。由於電影故事集中在教授,因此電影整體主題就強調社會期待對教授、Cay、老媽造成困擾。
htd
2 years ago
小說的教授既是社會期待的受害者,但也是加害者,是被丈夫的心理醫生建議應該離婚。教授的爭扎,是從刻意想透過扮演異性戀妻子來否認自己的女同傾向,到不甘願被認定需離婚,到逐漸接受自己。電影也變動教授的爭扎,更改為教授認為被眾人羡慕的婚姻缺乏自己想要的、且被受檢驗(畢竟羡慕就是被檢驗後得到的評價),因此教授是主動尋求離婚,且丈夫也不反對。
htd
2 years ago
wiki對小說教授的介紹應該有點錯誤,小說的教授的確自責自己使丈夫陷入憂鬱,但教授應該沒有像wiki介紹的那樣擔心自己也使Ann陷入憂鬱。小說的教授被丈夫指責為「會吃人」、「像操偶師(教授)一樣操弄木偶(丈夫)過活」,教授在和Ann交往後,則坦承害怕自己「會吃人」。然而,Ann有經濟獨立且很主動,因此Ann告訴教授不認為自己會被吃掉XD 小說的教授在對Ann的關係中的主要難題,主要和電影的教授一樣,是擔心女同關係將威脅工作。電影則更強調教授在意Cay的年齡(和自己的學生是同個年齡層)
htd
2 years ago
電影設定教授和Cay差10歲,但小說設定教授和Ann差15歲。小說的兩人是能當母女的年齡差,曾經被禮服店員認為是母女。小說的年齡設定主要是用來描寫Ann的戀母/弒母情結。小說的Ann的老媽外遇離家。Ann自己說,他一方面想找到老媽,一方面透過總是和能當自己媽的女人交往,來否定老媽(原句是“和他們做愛來確保他們不是老媽")。電影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教授,大概也因此沒必要使年齡差大到能當母女,以避免觀眾過度聯想而認為戀母/弒母情結描寫不足。但電影仍設定年齡差為10歲,用來強調教授遭受的社會壓力,擔心交往對象和自己的學生是同個年齡層
htd
2 years ago
小說的單數章是教授章節,偶數章是Ann的章節,有非常充份的篇幅來描寫Ann。小說的Ann出自強迫自己喜愛一切善與惡的邏輯,自願在賭場工作,且為賭場以及自己在賭場工作辯護。小說和電影都提到Ann因女同關係被大學退學,但電影因為需省略Ann的故事的原故,因此設定Ann因為被退學,因此只好到賭場工作。雖然退學也不一定導致需要在賭場工作,但電影礙於篇幅也就不著墨這點了,是比較可惜XD
htd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VUTA8pNbEhNGohkGOtbJA.png
大英百科歸類Jane Rule是美國作家,但介紹為美國出生的加拿大小說家XD
htd
2 years ago
要用國界分類人與事,有時真的很難分。
htd
2 years ago
Jane Rule, 76原來Jane Rule反對同婚,因為他是毀廢派XDDD
htd
2 years ago
“With all that we have learned, we should be helping our heterosexual brothers and sisters out of their state-defined prisons, not volunteering to join them there."

說是這樣說沒錯啦,但讓想結的人去結也很好呀XDDD
htd
2 years ago
唉我怎麼會到現在才看這部電影和小說,才知道這個作者
Scientia
2 years ago
當初也有看到異性戀朋友支持的原因是,怎麼可以只有異性戀深陷在婚姻的枷鎖裡,為了公平起見,應該讓同性戀也嚐嚐進入名為婚姻的圍城中,體驗何謂愛情的墳墓。
htd
2 years ago
Scientia1896: 這麼黑色幽默XD
htd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Abtn1MVAGHIEJ5NyJIxdK.png
小說開場的第一段充滿感嘆,也難怪Jane Rule反對婚姻。雖然我覺得Jane Rule自己有長期的同性伴侶,如果不考慮公共行政上的分類的話,也和有一個長期的婚姻差不多了
htd
2 years ago
婚姻的問題很難說是公共行政造成的,而是習俗對婚姻參與者的角色有一定想像,甚至往往想像人人必須結婚。這些想像能造成壓力,影響人之間的關係(譬如婚姻可能變成閒聊話題,即使不干聊天者的事)
htd
2 years ago
但公共行政雖然不是造成婚姻問題的因素,卻仍能造成的問題,會對想離婚的人造成阻礙w
htd
2 years ago
看完小說後再看一次電影,覺得兩者有些小細節差異也很有趣。小說是在1964出版,但是在1961年就完成了。Jane Rule躲避50年代美國的麥卡錫主義所以遷居加拿大,原設定故事背景是寫作當時的現代1959年,但被出版商要求刪掉故事背景年份,以免惹事。1986年的電影則就直接設定故事為1959年。
htd
2 years ago
但僅管兩者背景都是1959年,小說的教授是從舊金山東灣的奧克蘭(因為設定是UC的教授)搭飛機到內華達的Reno,電影的教授則是從紐約(因為設定為Colombia的教授)搭三天的火車到Reno,使片子的年代似乎比小說更老。
htd
2 years ago
小說的教授經過離婚律師建議,住到Reno市內一個專營離婚的民宿(因為內華達州以州民能快速離婚聞名,因此有人作民宿提供短期居留以登記為州民辦離婚的生意)。電影沒有交待教授怎麼選擇在內華達要住哪裡,但總之教授也是住到提供想離婚者短期居留的民宿,只是這間民宿是個Reno郊外的農場。
htd
2 years ago
小說描寫教授雖然要去Reno辦離婚,但結婚戒指卡在指關節拔不下來。直到中場開始和Ann交往後,才由Ann拔掉戒指(Ann說這是因為曾在戒指店打工,所以很會拔戒指)。拔戒指非常明顯在暗喻教授從不干願接受自己無法當個傳統妻子,到教授在辦離婚的過程中和Ann交往、實質上已轉換想法,接受自己女同傾向。
htd
2 years ago
電影則沒有描寫教授拔不掉戒指,但的確教授仍帶著戒指。直到中場教授對Cay開始有好感,才自己拔掉戒指。電影的教授是為了尋求能讓他滿足的婚姻因此主動辦理離婚(教授台詞"leave a decent marriage to find one"),因此描寫教授能自行拔掉戒指的確符合電影的故事設定。只是電影沒交待教授怎麼沒開場就自行拔掉戒指,是蠻奇怪的
htd
2 years ago
電影設定教授從東岸搭火車、選擇居住在Reno郊外的農場民宿,或許也是因為電影時間有限需省略Cay的背景故事和爭扎的原故。小說的教授和Ann是透過大量對話來互相瞭解,但電影故事主要集中在教授,沒有太多和Cay的對話,但為了要造成教授和Cay也有許多電影剪輯外的對話來互相瞭解,電影因此選擇讓民宿遠離Reno市區,提供Ann開車帶教授進入市區、以及帶教授去騎馬的機會,以在有限的台詞之外以場景描寫兩人如何互相瞭解
htd
2 years ago
其中,搭火車使電影能描寫已完成離婚要回東岸的教授如何引誘來送別的Cay跳上火車以"be with you for another forty minutes"。如果電影的教授如同小說是搭飛機的,那就無法有another forty minutes 了
htd
2 years ago
又開始看一次小說。知道小說Ann的戀母/弒母情節後,再回頭看小說設定Ann和教授長得像,就多了一層屬於Ann這個角色的意義。Ann雖然自稱透過和可以當媽的女人交往來確保他們不是老媽,但顯然這對Ann來說是不夠的,Ann還必需和這些女人保持疏離,不願進入穩定關係,來確保他自己的安全感,不願被他人決定,就像不願被老媽離家而感到被拋棄。見到教授這麼像自己,而且年齡差的確能當他的老媽,完全符合Ann戀母/弒母的條件,但Ann能弒到不保持穩定關係的程度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