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要活著就會呼吸,那麼,你曾經好好感覺過自己的呼吸嗎?
閉上眼睛,去感覺一下呼吸的深度、長度、呼吸時身體狀態的變化。一次呼吸需要多長的時間?吸飽氣是什麼感覺呢?呼吸的時候身體是緊繃還是放鬆的呢?
當不同事情發生或者身體狀況改變時,呼吸又會有什麼變化呢?如果呼吸會因外在因素改變,那是不是也可以,透過呼吸去調整自己的狀態?
接下來一週,讓我們有意識地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在吃飯、走路、說話、等電梯、做選擇⋯⋯每一個日常的片刻裡,試著去感覺自己的呼吸,觀察呼吸與身體以及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
任何發現或是感想都很值得記錄下來,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資料庫,你會一點一點的,越來越了解自己。
Day 1
呼吸可以透露很多訊息。
例如,提醒我該整復了😂
今天起床發現吸氣無法吸飽。
確定氣吐空,吸到最滿,感覺還有30%左右的空間填不滿。
這個狀況其實困擾過我好久,直到某次整復,頸椎回正之後,立刻感受到真正的肺容量原來是這樣子啊🤣🤣🤣
依照使用身體的習慣不同,每個人的架構多少都會有點歪斜。身體很擅長適應,習慣之後通常一時間也不會太不舒服。
可靜下心來呼吸,把注意力收攝回來,一切立刻現形。吸不到氣、這邊緊繃、那邊姿勢要調整⋯⋯身體其實會告訴我們很多事。
Day2
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身體的姿勢通常會是比較端正的。
可以感受看看,彎腰駝背、身體歪斜或翹腳時的呼吸和身體打直的時候是不是很不一樣?
姿勢端正的時候,吸氣和吐氣會變得簡單。當專注呼吸的時候,順著呼吸的動作,身體自動就會調整到自然的姿勢。
在自然的姿勢中,人會是放鬆的;注意力有一個集中的點,意識是專注的。
專注跟放鬆可以同時並存,那是一種安穩、紮根的感覺,需要充電時效果絕佳😝
當餓了、渴了、想上廁所了⋯⋯可是手邊還有事在進行時,我常常會要自己「再撐一下」,藉由將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上把生理需求擠到角落。
大部分時候這招滿有效的,可是呢,在好好呼吸的情境下,身體的訊息是完全沒辦法消音的啊!!!!
平常的我是戴著耳機,隔絕旁邊小孩哭聲,躲在自己世界裡的照顧人;認真呼吸的時候簡直是在杜比環繞音效中,完全無法裝死。
即使可以輕鬆在兩種模式中切換,還是忍不住會想,手上的事真的每次都有這麼急嗎?要完全以身體為主嗎?
邊呼吸邊去感覺,發現其實根本不需要「認真」去想。
如果真的發生緊急狀況,身體自然會把能用的資源調度起來,幫我順利達標;反過來說,身體訊號強烈的時候當然就該以身體優先。
真的是好好呼吸,讓自己回穩,很多問題自然就會有答案。
Day 4
好好呼吸的另一個好處是
可以跟內在的小劇場保持距離,甚至能快速辨認出本質,重新聚焦回真正的目標上。
今天碰到一些事,心裡開始敲鑼打鼓,冒出很多生氣跟委屈。如果沒有發覺,這些聲音會不停在背景中循環播放,一直把狀態往下拖。
學習催眠、開始注意自己的內在對話之後,越來越了解引動自己神經的原因有哪些,能很快停止糾結;如果有好好呼吸,我會有更多空間,用更溫柔的方式對待自己。
穩定呼吸帶給我的安定感讓我可以不必急著喊卡(或責怪自己),能夠好好看著那些念頭,給自己一些宣洩的時間,夠了之後(通常只需要幾分鐘)自然就心平氣和的往對自己有幫助的方向去了。
這或許也是一種對自己的理解跟陪伴吧。只要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就可以平常心去看待其中的過程。
Day 5
在有工作的日子裡,醒來之後「再瞇一下下」的想法多半是危險的。
通常我會直接坐起身,讓意識慢慢清醒,以策安全。
冬天的時候,床邊外套、暖風機都要備得很齊全,把阻力降到最低(寶貴的意志力要留給更重要的事啊😝
但是今天!
莫名很想在被窩裡多待一下,迷迷糊糊的邊注意呼吸邊閉上眼睛XD
當我以為睡了很久突然驚醒時,其實還不到五分鐘。
應該是直接進入催眠狀態,時間都扭曲了😂😂😂
還真多虧我有好好注意呼吸,那個「再一下就好」的暗示就這樣不知不覺進入潛意識裡,時間到了就自動喚醒😆
原來只要好好呼吸,我也可以是人體鬧鐘🤭(是要這麼刺激逆🤣🤣
Day 6
看恐怖片常被跳嚇嗎?好好呼吸對我總是很有用😜
做同樣的事,有沒有注意呼吸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
好好呼吸的時候,有一種「有人在家」的感覺,會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感覺到自己是有意識的在做一件事,很少會輕易被外在的狀況帶走。
世界上只剩下我與那件正在做的事,是很接近靜心的舒服體驗。
回到看恐怖片的場景,我們常常會被電影營造的氣氛牽引,當完全沈浸在導演的節奏裡,就會在該被嚇到的時候被嚇到😆
如果一邊好好呼吸,首先身體是比較放鬆的,同時會有「自己在看電影」的全觀意識;有點像在家裡看著窗外刮颱風,跟跑到海景第一排被浪打的差別🤣
類似的概念也可以用在其他事情上,很愛被跳嚇(咦)的人也還是有很多有趣的角度可以嘗試😆😆😆😆
我覺得好好呼吸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的各種事件發生時很快的回復穩定;讓我們在大部分時候保持在有覺知(家裡有人)的狀態,而這一份覺知對於暫停「自動導航」很有幫助。
當有人敲門,我們通常會看一下是誰再決定要不要開門,這個「看」的舉動,就是那顆暫停鍵。「察覺」到「反應」的過程會創造出空間,讓更多選擇權回到我們手中。
如果沒什麼事情發生,好好呼吸也能擴寬感知的能力,不管是來自身體、或是內心的訊息都會因內在的穩定而更加明顯,有些時候一些問題的答案也會自然浮現。
想更認識自己、好好生活,好好呼吸真的是效果絕佳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