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小書箱|23.01-06]
latest #80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22下。雖然只寫了三個月但還是覺得六本也太少(且偷懶),希望這噗可以多寫一些。🫠
-
這裡:
不定期更新,到今年六月為止,隨書附上一些不正式的心得,有找到喜歡的書評也會一起放上來。
-
立即下載
麩𓅆
2 years ago
實在很喜歡第三章的〈淚之路〉,看著他們回去曾經被趕離的故鄉用祖先留下來的遺跡重建石版屋就覺得好感人TT,其實這章行文的方式更偏向工作紀錄一些,但還是很喜歡那樣子修復的過程,從第二章的〈百年碑情〉可以感受到傷痕仍然存在,但可能就是因為有傷所以才會讓癒合的過程更加深刻。用重建去「找回」。
麩𓅆
2 years ago
>
在一些文獻中曾經提到,布農族人似乎將家屋視為一個孕育生命的子宮,它的出口,一個在屋頂的天窗,是對天的,一個出口,在正面牆的門,這是人日常出入的。「Bunun」這個字的意思是「人」,也指「未出殼之雛雞」、「未離巢的蜂」。那麼人相對於家屋,有如蜂相對於巢,孵化中的雛雞相對於蛋殼。我們都像是「未出殼之雛雞」、「未離巢的蜂」慢慢回到孕育生命的子宮,回到自己家,說出自己的故事。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2.SANDA 變身聖誕老人 (1) - 板垣巴留 | Readmoo 讀墨電子書中文版才出了一本真是慢得我😂,很怕因為人氣不高而提前收掉(TT)所以還是先推上來嗚嗚嗚。
說起來<<BEASTARS>>明明就是只有英文但為何這本不也直接英文就好⋯⋯?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去年聖誕節的時候看到日版在特價就買了,結果果然還是很滿足,但這部跟前作一樣其實要看多一點才能感受到它的世界觀有意思的地方,我自己是看到中途突然心驚那些一開始好像很理所當然的部分其實不理所當然,就好喜歡巴留老師開展世界觀的方式。
有趣的地方是明明這部是人類但是在過程中會時不時懷疑這是人類嗎(欸)然後就發現其實也沒有這麼人類(講人話)。狂氣角色就是讚。(喔)
麩𓅆
2 years ago
跟<<BEASTARS>>一樣,覺得這部也是在探討青少年成長的漫畫,不過<<SANDA>>用更「近」的方式來描繪成長,在肉體上及心靈上的,很喜歡這部探討小孩/成長/成人之間的關係,用聖誕老人當作切入點初看可能讓人摸不著頭緒,但因為設定的特殊,在反覆的肉體的增長與復原中反覆去體驗所謂的成長,很喜歡這種描繪。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說多會劇透但實在⋯⋯很愛女角的部分TTTT,幾乎是失戀又迷戀地反覆讀耶,一邊很知道為什麼行不通但卻又很喜歡那個行不通的原因但還是無法放棄,我就是無法放棄TT,作者為什麼要給我希望但我甚至不能確定那是不是希望我好無助TT。
總之女角的部分我自己覺得比較著重於心靈的描繪,雖然也是有肉體的,但是角色心境的差別感覺更凸顯了那種即使同齡人也不一定成長到同樣的階段這件事。人不是因為年紀變大就跟著長大的。
麩𓅆
2 years ago
好像有喜歡的角色突然在彩頁上告訴我他是金髮我也是。(完全不重要的資訊)
覺得這部的角色多少有點前作角色的影子也滿可愛的XD。嗚嗚嗚喜歡希望不要突然就收掉TT。
麩𓅆
2 years ago
第一次讀張娟芬老師的書,初看就感覺「非常好讀」,因為這本書是由判決、筆錄跟歷史資料組成的,資訊量是大的而且可能對外行人來說不是那麼好吸收,但作者卻能寫得讓人很容易進入,就覺得好厲害。
麩𓅆
2 years ago
我自己特別喜歡的應該是第七章與八章在探討當年關於「流氓」入法的歷史脈絡以及當年那些被當成流氓入罪後在管訓所的待遇。雖然前面章節在拆解判決跟筆錄的翻案部分也很好看,但這些感覺在其他討論冤獄的作品中也都會討論到,而七八章就呈現出比較獨特的部分。
雖然「流氓」一詞看上去很壞,但在當年會被當成流氓的範圍是非常廣闊的,而在當年的情境下警總就會用取締流氓的名義將可能沒做什麼壞事而只是素行不良的人抓進去,很喜歡作者認為當時的流氓法並不是基於治安的目的而是基於國安的這個觀察,並不像是日本會有管制黑道的相關法律,而是為了要控制人民而進行一連串的手段。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
《流氓王信福》是在這樣的考量下寫的:抗拒讀者的「想看」、「想知道」,不追求戲劇性、衝突性,不追求「別人問不出來,只有我問得出來」的內幕。我認為非虛構寫作就是「無菜單料理」,不能點菜的,端上來是什麼,就吃什麼。不能在冬天強求要吃龍眼,即使夏天也不能強求一定要吃到龍眼。不可以寫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候連原因也不可以寫。牽涉到司法與犯罪的題材,尤其不能迎合讀者的「想看」、「想知道」,而必須處處畫下界線,不越雷池一步。
所以這裡有「空白」,因為我相信那是倫理上的必要。
麩𓅆
2 years ago
真的好喜歡作者後記這席話,就覺得他是為了要將事件說出來、為了講述那段歷史造成的悲劇才寫作,而不是想要讓被寫的或他周遭的人再次受傷,好喜歡這份謹慎。
作者也說他的書寫有部分是比較接近歷史紀錄片,將小人物縫進大的歷史中。
麩𓅆
2 years ago
目前這位老先生仍然在獄中、唉TT,看到最後他跟救援團體之間的書信往來就覺得感人卻難過TT。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
先偷偷講<<SANDA>>第二集也出了!
《真相製造》前一陣子在北市圖書館看竟沒人預約趕快來講(欸),如果想了解假新聞或資訊戰的生成這本書真的滿適合的⋯⋯!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看完前兩作還不是那麼篤定但看了這系列以後就變成作家買い人士。
先前看了兩集一度覺得太痛我要緩緩,但撐下來過幾天之後再看就,好⋯⋯好⋯⋯看⋯⋯喔我熱淚盈眶(又在哭)。
有點好笑的是看了兩集想說天啊too real才赫然發現書名就是real。XDDD
麩𓅆
2 years ago
如果是喜歡SD的歡樂可愛的話這系列可能就不見得會喜歡,但如果是喜歡作者描繪角色的方式的話就真的很推薦,到了<<real>>井上老師塑造角色的功力已經很純熟了,也因為比較集中聚焦在三個角色身上而能更深入去呈現角色,真的是一點一滴的堆疊看到後面就一直很容易邊看邊哭TT,但這個哭並不是難過的,有時候就覺得好感人有時候又被劇情所激勵,滿懷情緒投入在這個有血有肉的故事。
麩𓅆
2 years ago
中間有一話記者(還是編輯)講到希望能將輪椅籃球變成主流,總覺得這也是井上老師想要以此為題材創作的原因之一,想要讓更多人看見這項運動以及其中的人。
麩𓅆
2 years ago
如果說SD講的是打球的快樂,天才與夢想,Real講的就是人生,而且是在本來的人生已經毀掉之後的人生,如果有一天自己突然就毀了,那麼該怎麼跨越那些憤怒挫折與絕望而重建自己。
正如題名它就是一個直面現實的故事,回想起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自己幾乎沒有感受到「希望」,並不是沒有希望而是沒有那種會在作品中突然會出現的契機讓一切好起來,我沒有感受到那樣的東西,只感受到角色們面對如今僅存的自己,比如就是永遠癱瘓了即使再復健也沒有辦法站起來這樣的,一度很想死但最後還是選擇活下來的,就是像這樣拚命真實掙扎的故事。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即使如此我也不會用殘酷來形容,而且真的很喜歡的一點是這系列從來不會讓我感覺到有任何的同情或者憐憫,可能是因為角色刻劃非常細膩及深刻,自己覺得超出了同理的程度而變得就、很真實,連那種受傷後還沒辦法接受自己壞掉了的憤怒甚至遷怒於他人都好真實,太像真的所以就不會想去問「為什麼要畫一個這樣的故事」。
麩𓅆
2 years ago
我自己在看的時候就會想著不曉得會不會有些讀者看到這邊會討厭這個人,因為他真的態度很差之類的,或會不會因此不想看下去TvT,唉不要啦他們都會成長的啦畢竟他們都還年輕給他們機會TvT(很緊張書會賣不出去的推銷員)。
麩𓅆
2 years ago
血肉:這系列我最最最喜歡的部分應該是對於身體的描繪。
畫技當然不用說,但我自己覺得一方面作者自己有在運動、透過實際經驗感受肉體的運作,一方面在畫浪人的期間作者也思考了非常多關於身體的事,再加上他也關注輪椅籃球、應該也從中吸收到不少他人的經驗及知識,這幾點讓這部作品呈現出來的身體真的是、沒有看過這麼會畫的TT(講不出來只好一誇)(你)。
舉例來說就甚至可以從畫面中感受到癱瘓身體的「重量」,就真的是沒有辦法把身體撐起來,看著就覺得很重,或者是身體失去脊椎支撐所以有可能會突然倒下,真的看這部才知道癱瘓的人身體的無力,以及復健有多困難需要克服多少東西,真的很佩服作者可以把身體畫成那樣,好會畫TT。
麩𓅆
2 years ago
運動:肉體的運作。
身障:自己的肉體與變成不再是自己所能支配的肉體。
復健:重建對不再是自己支配的肉體的掌控。
這三件事都有在作品中畫出來。好喜歡。
麩𓅆
2 years ago
有一個主要角色比較特別,他自己不是身障者,但他造成了別人損害,自此之後他就一直在失敗,身體完好但除此之外一律失敗的人生還有意義嗎?如果一直在失敗我還有意義嗎?
我自己很喜歡作者在後面描繪到的,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那個過程就是意義,最後會反饋在之後的人生。
麩𓅆
2 years ago
如果還沒有放棄那麼人生就還是在中途吧。即使一直在失敗,那也還沒有結束。
想到這個就覺得這部作品好體現了我敬愛的(欸)安西教練的話,如果現在放棄比賽就結束了。如果現在放棄人生就結束了,所以所以、不要放棄。
麩𓅆
2 years ago
吼我又好想哭TT(是講完沒有)。
覺得這部作品真的給了我面對困難的勇氣。也許比起來我的困難很小很小,但它還是像光一樣照亮我了。嗚嗚嗚真的好愛TTTT。
麩𓅆
2 years ago
這是第二部沒電子書但我自己很想推的漫畫了。🫠
不過我喜歡的應該要算是山下老師的風格所以理應其他本也適用(你)。結果三角窗過了一年又一年台版最後兩集還是不出。(⋯⋯)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放在口袋名單中很久了終於拿起來看,果然還是好喜歡,但我自己不太擅長描述這種比較偏向日常或者著重於氛圍的漫畫,就⋯⋯很喜歡畫面傳遞過來的感覺。
覺得山下老師的作品雖是日常但不能說是溫馨或療癒,但就很喜歡作者逐步地構築角色的關係網然後再構成整個故事,那種感覺不知能否稱作懸疑,因為也不是真正有什麼「謎」要解,例如像這部中的主角,直到父母過世才察覺也許他以前所知的父母都是「表」,而他們留下的不管是記憶還是遺物,都成為進入「裏」的入口,就很喜歡那種構築方式吧,很不經意卻可以很深入。
麩𓅆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22kFV5M9kK2hMv9ZSP1xbW.png
就很喜歡作者筆下的「人間關係」,嗚嗚真的作中的各種角色關係都好好喔TT,喜歡這組,也好愛成熟的愛情雖然不知會不會復合(欸)但還是好愛TT,甚至連媽媽跟槙生都好可愛,好喜歡角色出於不同角度而用不同方式相知。
麩𓅆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36KpcaWVcr44kTP6KyKpBH.png
好少看到會把整話分鏡都附上的漫畫所以也覺得好有趣,喜歡字的配置,明明是字但在畫面中卻像是牆上的「畫」。喜歡作者讓字成為畫面的一部份的感覺。
https://images.plurk.com/5BUKkBV4ZAMMaxIqmrfDci.png
喜歡這種可以反覆考慮用字的地方(捧心)。又因為是從孩子(國中生XD)的角度出發所以感覺這種琢磨又更有趣了,正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所以才需要透過這樣不停地想來「讓自己知道」。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但也許他還是不知道。
看的過程我自己,其實有點怕這樣什麼都很直說不懂就直接問的小朋友,因為覺得自己心境比較偏向阿姨那邊所以會覺得可怕😂,但朝很可愛啦⋯⋯!!(還解釋)
我自己也很愛槙生說他跟朝的關係並不是親子,而更接近撿了狗狗回家,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做好但就覺得放著不管會後悔。那整段都很愛。
麩𓅆
2 years ago
真的很喜歡山下老師筆下的女性。
麩𓅆
2 years ago
實在很喜歡這本的節制的文字。
麩𓅆
2 years ago
看這本的時候覺得裡面描述的場景好像跟《搖擺男孩》裡的感覺有點相像,雖然兩者是不同的集中營但同樣是美軍建立的。
麩𓅆
2 years ago
不知道該不該放這噗因為也沒什麼心得而只是想放覺得好好看的圖⋯⋯在圖書館借書的時候剛好看到,想說坐著翻完就好,結果圖太好看想再仔細翻過一遍就還是借回家了。(⋯⋯)
麩𓅆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7GXdd7WOOlIdcoRMkgTHEF.jpg https://images.plurk.com/4eeUhui1IvZTfuIwr4IIig.jpg
好好看喔好喜歡他畫的始皇TT。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DWO97yIEuypPNtzqdc7US.jpg https://images.plurk.com/6HoLZTllAzeFcyzFFmt3ZV.jpg https://images.plurk.com/4TidHyFE4924jZhfqauVDl.jpg
知道都是(加上作者的解讀的)史書內容但看完還是覺得韓非小天使,而李斯讓人很生氣(你)。
只是想放 浪漫地 這措辭。(捧心)(好了)
麩𓅆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7F02qhzpqO1TwtfrF9OPFS.jpg https://images.plurk.com/57yLyOIPcTHk1ZXfhRPgSD.jpg https://images.plurk.com/6ct9RlZRv64qJ4gLvn1XGM.jpg
不會講但就覺得呈現方式好酷喔,好好看TT。
麩𓅆
2 years ago
真的沒有要講心得,心得就是好會畫畫(廢)。能夠逐格欣賞的好漂亮的畫。
>
補充突然發現台北圖書館有上面說到的《異國日記》⋯⋯!有興趣可以去借借XD。
麩𓅆
2 years ago
>《我把自己埋進土裡》連載預告——我失敗的留學經驗分享 - 兔仔夢月 - Medium我創作這部散文的原因,就是想矯正他人眼中的丟臉與我真實的感受,我所認為的真實,常是他人眼中不能說的事情,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不能說呢?為什麼別人可以傷害我,但我卻不能說我被傷害了。而不能的原因只是為了顧及他人的顏面,不能讓他人因為我的控訴丟臉。
麩𓅆
2 years ago
餵鹿吃書《我把自己埋進土裡》推薦文
(九歌在去年出了紙本書!)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我不知道為什麼沒能體會到那種,在推薦序也好、後記提到的也好的「好像必須要修改掉/寫成小說」的內容,直到他們說才意識到喔有些內容對一般人可能真的會有點激烈⋯⋯但正是那些內容讓我感受到這本書的獨特的,就作者寫出了沒有人願意這樣寫的內容,如果修飾或者刪去,對我來說就沒有那麼特別了。
同時也真的很敬佩作者的勇氣,所以才會覺得作者自己都有所覺悟才寫下這部作品,旁人說的那些「作者沒好好想過什麼該寫什麼不該寫」,感覺上就像他們是先做了價值取向才觀看這部作品,價值/成見先於作品的好壞。
麩𓅆
2 years ago
覺得寫成散文讓這本書別有意義,雖然散文也可以有虛構的成分,但「散文」讓我感受到的意義是那一切都是發生過的事,雖然是具作者主觀性所寫出的內容,但那發生過了,所以我不能理解「不該寫」是什麼意思,因為如果發生過,那不寫只是讓它沒有說出來而不是會讓這件事不曾發生過。事件的存在是無法被取消掉的。
如果覺得難堪,但難道會因為不寫出來就變得不難堪嗎,或者,不寫就會好嗎。
麩𓅆
2 years ago
我自己在當中感受到的問題,比如說女性在異國對自己的安全感到擔憂,像是這些問題是比該不該寫更值得去探討吧。唉TT。
麩𓅆
2 years ago
大概我還是很在意創作自由吧,就他可以寫,但可能需要承擔說出來的後果,但除此之外沒道理要他不能寫⋯⋯不過想想收到這種感想是不是某方面也是作者需要承擔的後果⋯⋯?畢竟評論也是自由的XDrz。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我的心得好無用TT,上面貼的連載預告那篇的下面有滿詳細講到整本書的內容架構的,可供參考⋯⋯!
麩𓅆
2 years ago
我自己目前看到過心中排名前五的無論畫風還是主角情感描繪都很很喜歡的韓漫。講完了怎麼會這樣😂,漂亮的攻跟很辣的受這點我也很喜歡嗚嗚,還雙向救贖,不能再好了。
麩𓅆
2 years ago
不得不說真的很愛這部讓主角靠近彼此的過程,不是突兀地介入而是用不會讓彼此不舒服的方式去慢慢產生情感,就雖然可能步調在韓漫中應該算極慢,但我自己很愛⋯⋯兩個主角都有因為過去背景而產生的,幾乎可以算是心理陰影甚至創傷,這種傷不是會一下子好的,所以這樣子慢慢療癒的過程對我來講就多了某些的真實感。
麩𓅆
2 years ago
不知要講什麼只想講這滿好笑的XDD,作者會用一些很意想不到的方式來展開劇情,真的是沒在別的地方看過的那種意想不到,如果想看輕鬆一點的漫這部應該滿適合的。
麩𓅆
2 years ago
看太多漫畫了吧下三本要來寫字的😂。
麩𓅆
2 years ago
因為坂本龍一想起這本書。
我自己是去年年初讀的所以記得不是很清楚,但就是,如果正在生病或如果想要理解生病的感覺,想從另外的視角看待疾病與身體,這本書是滿適合的。
麩𓅆
2 years ago
是我自己很喜歡的那種可以看到很多「過去」的書。
比較少見(至少我自己比較少讀到)的是作者是以建築作為主軸然後用事件與人物來充實這棟建築的過去,我自己特別喜歡人物訪問的部分XD,同一個角色對不同職位的人來說觀感也可能不同,就覺得這種用每則訪問一片片拼貼出立體的形狀的呈現滿好看的,總體來說可能仍然只是片面的,但比起單純用歷史事件去看,這樣的組成對我來說更有溫度一些。
麩𓅆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7J5uBkGQ88Eygm4oxo2c7D.jpg https://images.plurk.com/7dw2XlWc2LUBjpgyuPuH5m.jpg
覺得以前人寫報紙的風流韻事寫得好像小說XDDDD。
(取自聯合報)
麩𓅆
2 years ago
有點不知道怎麼介紹科普書XDD,但日本人滿愛出這種可愛小書的我自己是滿愛看,這本是講烏鴉,如果想了解日本的烏鴉看這個應該會滿有收穫的,我個人⋯⋯純粹是想吸鳥(喔)。
麩𓅆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zotqkbUjesbSJctgPzwCV.jpg https://images.plurk.com/5O89Q9SWDXz4mL4C9fI2KO.jpg
覺得插圖超可愛的!!!!!超級愛(好了)。
雖然一邊又覺得啊用衣架當巢有點心情複雜就是了🥲,看牠們撿人類食物也。
麩𓅆
2 years ago
這本給我有點獨特的感覺是,作者好自然將烏鴉與人間放在一起,雖然畢竟他觀察的滿多都是住在城市的烏鴉,但又野生又跟人世沒什麼區隔就,比較少見吧⋯⋯不把人類的影響視作是「介入」的那種。
書中還有提到怎麼防範烏鴉吃垃圾就滿有意思的,可能也因為作者是研究者但卻講得很生活就,有反差感XD。
麩𓅆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26upXte9jdJwhur6gwOKCC.jpg
迴轉壽司的形容滿有意思的忍不住截個(若無其事講地獄話),就覺得作者筆法滿輕鬆的好讀的。
https://images.plurk.com/oD5Au0zhd6MAk8IRS5XI1.jpg
藏頭好可愛喔喔(好了啦)。
麩𓅆
2 years ago
雖然已經比上一噗進步多了但13本也太少了吧TT⋯⋯!
但又不曉得有沒有空在結束前多看幾本嗚嗚嗚。
麩𓅆
2 years ago
覺得有趣的地方幾處是我特別喜歡的橋段卻都是電影多加的XD,但記得某個訪談中導演有提及因為書多是自述口吻所以變成影視的時候需要加一些用動作而非旁白來表現心情狀態,就覺得還是好喜歡電影那些不用言語而是用動作表述愛的場景。TT
麩𓅆
2 years ago
電影跟書的差別。
大抵上劇情相同,但有台詞有移動場景或順序,覺得調動後更多了一點戲劇感、變得像是「故事」了,從這點上理解導演的意圖所以也還是喜歡電影的安排。
電影讓這個「Egoist」顯得沒有那樣「自私」,可能是因為原作會聽到太多的主角的心聲,所以看完會覺得主角的負罪感是深的,電影可以用畫面及劇情柔化這件事情,雖然不代表它消失了,但就還是很喜歡導演說的那句看到最後Egoist不再會那麼像是負面的詞。
麩𓅆
2 years ago
兩者用不太一樣的方式呈現主角對龍太媽媽的好是來自於幼年喪母而把她當作自己的媽媽對待/彌補。電影有讓主角「像龍太」,原作比較沒有強調這個部分。
麩𓅆
2 years ago
喜歡的。
僕には恋の才能がない。愛なんてもっとわからない。だから、僕が金を払う。
>
「……そんなこと言うな。もう絶対の言うな。俺も嫌いだったら別れてる。お前だって俺のこと嫌いだったら、別れてもいい。でも、そうじゃない。そうじゃないだろう。出会いっちゃたから、しょうがないだろう。出会いちゃって、お互いまだ大事に思ってるんだじゃら、しょうがないだろう。お互いまだ大事に思って、しょうがないから、やっていくしかないだろうーーそう言った。」
唉真的好喜歡這段TTTT,好喜歡又好悲傷。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