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不要想大象」的時候,腦海中立刻浮現的一定就是大象。
潛意識就是這樣運作的。
潛意識會對話語中的一切照單全收。
清楚這一點,就會明白為什麼有些許願會失效了。
-
不要緊張。放大的就是緊張。
不要變胖。放大的就是肥胖。
我要脫貧。放大的就是貧窮。
如果修改成
我可以保持冷靜。
我越來越苗條。
我一天比一天豐盛。
光是讀起來就是另一種感覺。
-
內在對話也是。
如果常有「我好倒霉」、「我做不到」、「這不可能」的念頭,其實都是一種自我催眠,一直持續下去最終真的會顯化出那樣的實相。
總說新年要口說好話,心想好意,就趁這個機會一起來練習吧!在新的一年,用正面肯定語來幫我們專注在有益的事物上。
Day 1
開始練習用肯定句後,我發現用否定句有時是比較輕鬆的。
假如有人問我要不要吃麵包。
回答「不要」,直接結束對話很乾脆。
如果要試著說肯定句,可能要用
我比較想吃飯。(表達自己要什麼)
或
我現在很飽。(表達自己的狀態)
這已經從單純的換句話說變成訓練自我表達了😆
使用肯定句常常需要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跟狀態。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有點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的人,練習的初期應該會發現一直要面對自己的心魔🤣
接著漸漸發現心裡的小劇場真的可以休息一下🤣🤣🤣
Day 2
了解潛意識後會發現潛意識像個小孩,而跟潛意識溝通最有效的正面肯定句拿來用在小孩身上效果也滿好的😆
在小孩大聲喧嘩的場合用
「不要吵」
跟
「安靜」
來應對的父母,通常後者比較容易奏效。
有人說用肯定句跟小孩說話,小孩會直接接收到說話的人的要求,溝通比較有效率。
這完全就是跟潛意識溝通的要訣啊😆
說不定這也可以解答為何越被禁止越想試試看。
叫我不要做,潛意識就是瘋狂放大做做做啊🤣🤣🤣🤣
Day 3
練習肯定句的過程中會開始對說出口的話更有覺察,在思考如何「換句話說」的同時,也會對自己話語背後的意圖及情緒更加有感覺。
拿昨天提到的小孩吵鬧場景來說,說出「不要吵」的人或許只是下意識的在表達他覺得很「吵」。
而說著我要「減肥」的人,講話的時候心中出現的或許是臃腫的身材、對自己的不滿意或是對認同的渴望。
這些背後的東西是真正重要的——追求吸引力法則、心想事成,必須要專注的重點。
如果把願望從「我要脫貧」改成「我很豐盛」,許願時心中還是充滿對錢不夠的恐懼跟緊縮,放大的就還是恐懼跟緊縮。
這就是所謂的心腦不同步。好在只要發現了就有機會重設。
願我們在新的一年都能更貼近自己的心🥰
Day 4
今天回顧跟展望這段時間的工作狀況,一邊感嘆「真的好忙」邊感覺心累,心裡的角落同時冒出小小的聲音:「這樣收入也會變多吧」。
我立馬回去檢查過去這一個月對於錢跟工作的心理狀態,發現去年底確實因為一些支出跟規劃造成心理有些緊縮,常焦慮的在想要怎麼讓收入增加。
呃⋯⋯所以我許願成功了耶🤪
許願時緊繃和累累就來緊繃跟累累。
之前體驗過在輕鬆的狀態增加收入,剛好跟現在的感覺是強烈的對比😂
Ok fine,我體驗好了,要來換劇本囉😜
真的是,檢查內在對話還可以再細緻些。除了念頭本身、情緒、甚至感受的感受能都梳理到會更好😆
Day 5
我偶爾會想,生命中的痛苦有時是有原因的。
如果痛苦其實讓自己感覺良好、覺得有存在意義呢?那我們是不是就可能下意識的去追求,一再重複同樣的情境?
在職場裡常會碰到抱怨收老闆同事的爛攤子,很多事情只能自己做,工作很忙很累的情境;如果這個劇本其實暗藏了「非我不可」的信心與成就感呢?又或者那樣的角色比較容易被稱讚或體諒?
人際關係與家庭裡有時也會有類似的情況,讓我們無意識的重蹈覆徹。
找個時間,試著去看看內在的感受。
意識到說出口的話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往往是那些沒說出口的。
Day 6
當我們覺得「我別無選擇」、「我沒辦法」的時候,如果想用正面肯定句表達,就必須再一次檢查目前的狀況。
這個提問可以幫我們辨識出自己的小劇場,跳脫臆測跟焦慮。
我們擔心的事,有可能只存在想像裡。
提問之後我們會開始對自己所處的情境有截然不同的認知,可能的下一步也會慢慢浮現。
就算只是發現「是我選擇要別無選擇」都是有益的,只要能夠對現況有新的意識,就有了換劇本的可能性。
Day 7
前陣子跟朋友聊天時,開心的發現用正面肯定句表達快變成內建模式了☺️
以前會習慣用「你怎麼不⋯⋯」來提建議,現在都能很自然的直接說「你可以試試⋯⋯」
乍聽之下兩句話滿像的,語感上還是有點微妙的差異,用肯定句還是更輕快純粹一點。
也有可能是因為家人很愛用「你怎麼不⋯⋯」啦XD 長久下來我的防衛心很容易被這種句型勾起來,發現自己也很常這樣講話時真是晴天個霹靂🤣🤣
能慢慢往喜歡的方向調整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