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西
2 years ago
大概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
我會有意識的開始在說話時揣摩立場
大概是因爲大多數的人都只想講自己的事吧
很多時候大人的談天反而都不在一個頻道上

總之我開始有意識的一邊聽一邊思考對方話中的意思;人們說出來的話都有各種目的,同樣的一句話,希望附和你是一個說法,希望婉拒你又是另一個說法。
在收到了別人的信號後,到底是要回傳什麼樣的信息給對方才能起到效用呢,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掰噗~
2 years ago
才不告訴膩雷~~~ (party)
烏西
2 years ago
舉個例子像是你不同意對方時,如果直接說「我覺得不是這樣欸」或著「依照我的經驗,你應該怎麼做」這兩種方法都是最糟的;前者會讓你們陷入無聊的辯論,後者則因為對方的人生經歷不同而無法接受。
在有意義的溝通裡「反論」跟「修正論」似乎都是錯的。
烏西
2 years ago
「地勤組織罷工了,領導求我下個禮拜加班,可是我好不想要哦。」如果你被朋友問了這個問題
他到底想談論的是什麼呢?是加班費太少?還是加班太操勞?或著單純不想被主管情勒?

比起任何草率的回答,或許深究一下,問問「啊你打算怎麼辦?」去加班嗎?還是不去?可能都更好一點。
傾聽需要的是深究,是切中要點
一個人想不通的問題,代表著其矛盾一定有著邏輯自洽之處;如果兩個人不站在同一堵南牆下,你們就根本無法把一個問題推向討論的高度。
立即下載
烏西
2 years ago
雖然我想大概是這些,但是我也不確定這個想法有沒有意義,就先寫下來放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