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戰且走的P醬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工作廢 #日常廢 #書展
星期二新主管給了我們一人一張書展門票,且是通行票,他說可以去聽演講,看到有興趣的就安排時間去,所以星期三中午我就去書展了。
很多年沒有踏進去過,想看想買的書平常沒有少買少看,演講的主題或講者太少切中我關心的或喜歡的,喜歡的作家多半過世了,加上人聲鼎沸,我實在受不了那麼多的人同時在有限的空間裡。
latest #13
且戰且走的P醬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拿到票時是中午,我邊吃午餐邊興奮的瀏覽演講場次,並翻遍各大出版社的攤位活動,後來確定沒有感興趣的,倒不是講者認不認識的問題,而是請來的老一代太陳腐,中生代都是些講幹話的,某些人出現卻不是講他擅長的領域,便覺缺乏興趣。
於是決定就如劉姥姥般,久違的再訪大觀園,純購物。
星期三那天人比預期的多,但不到擁擠,我看著攤位平面圖,快速的掃過幾家固定且一定會看的出版社攤位,在腦中畫出逛街地圖。
今年的主題我那天早上在通勤路上看了,還是沒有很感興趣,心想就當個俗人去大採購,算為出版文化產業盡份心力吧。
逛下來心想的大約這些:
這本買了還沒看收在書櫃某處、
這本在大學圖書館讀的、這本高中讀的、這本國中讀的、這本國小、
這本我媽帶著我去舊光華商場買過但不見了、這本我小舅的但後來被我佔為己有、這本借我表弟了沒有拿回來、
這本某某人介紹給我的、這本是跟某某的定情文章、這本陪我渡過很多時間…
立即下載
回憶一擁而上,我以為那麼多年做為個庸碌的賺錢機器,久違的踏入這樣一個場合,應該對很多書或出版社都陌生了,發現並沒有這種事情,文藝少女一時,文藝幽魂永恆。
啊對了還有,在台灣商務那邊擦身而過兩個男生,他們說:「欸我去年買的都還沒看完。」同時拿著一疊書等著結帳,我忍不住跟著點頭如搗蒜。
工具書跟工作用書買太多,文學的書少買很多,雖不致乾涸如沙漠,但差不多心死如槁灰,因為在看小說、散文、詩或任何形式的文字,就會跟著文字思考,少看了就少思考。
想起前陣子被新主管念過,腦子要常動才會動得快,想想確實轉職五年多來,只專注在工作上,原本的那個我已經不知道掉在哪或塞進某個抽屜了。
後來我拎了《老派約會之必要》、《我是許涼涼》、《暗數據》、《FBI談判協商術》、《恐懼、是保護你的天賦》跟《塔羅逆位精解》出來。
很克制,只把開工紅包還有年前新主管給的紅包都貢獻給書展了
其實我週二早上起來就已經長唇皰疹,只是週三下班才去看醫生。
心裡有底,大概免疫力不行了,人多的地方不能去,同時覺得不該浪費通行門票,就把票給了YH,因為他說他老婆想去,想說物盡其用,讓他們省一張門票也好。
且戰且走的P醬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後來我WFH,今天偷了空檔去染髮,等待時看了《老派約會之必要》。
說來有點後悔,當初這本書出版時,身邊很多朋友都推薦,但我當時剛出社會,忙得昏天暗地,就這樣錯過了,之後也僅在作家逝世新聞發佈的那天想起,卻依然忙碌沒有找來看,直到週三那天,在印刻攤位逛了一圈,在快速掃過了邱妙津、陳雪、賴香吟的書之後,看到了《老派約會之必要》。
想來是緣分,所以就挑了原封面版本,而不是作家照片封面的版本,後來結帳時店員說三百以上才能刷卡,好吧我回頭拿了《我是許涼涼》,就這樣一起帶了他們回來。
看完《老派約會之必要》後,彷彿撿回了一些自己,不論是對其中敘述的共鳴,或是陷入自我認知的思考。
雖然我的感情生活還是一事無成,但看這本書時,我想起愛過的人、陪我走過一段路的人及沒有結果的人。
我發現這些人以不同形式變成我的養分,進而變成我的一部分。
也想起這陣子對我諸多盤問感情生活的新主管,不知道為什麼,我不覺得他會像CC或前輩E一樣,給我火把,讓我有能力自行走過絲路旅途,相知不能相守,還沒開始就知道不會開花也沒有結果;也不是我遇過的老師或主管們,我沒有辦法分類他,他跟我過去認識過的人們都不一樣。
他給我養分,讓我隨心所欲的自由生長,卻也清楚底線,有些事情我絕對不能踩線。
有時我們的對話內容讓我困惑,工作或閒話家常都是,彷彿有時他的頻道切換到其他地方,而我怎麼都收不到訊號。
他如同一座鏡面但深不見底的湖,而我如小船漂浮在湖面上,離開岸邊一陣子之後,便看不見何處上岸,也看不清湖底有些什麼,無法返回出發地,也不知道要往哪走,偶爾有風但湖面總是很快歸於平靜。
[豔]
2 years ago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