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噗浪也發一下好了,從抖音等平台引起的知識速食化、迷因化引申的一些關於網路的碎碎念(抱歉我思考真的很容易發散就回不去了)
latest #6
這陣子關於抖音等短影音平台系列討論的某些人會提到抖音這種模式會讓知識速食化、迷因化進而無法正常吸收,例如地震防災緊急避難教學影片可能可以用20秒講完,但微積分入門或是羅馬帝國的歷史不可能20秒就講完
但其實用我自己當例子,我有很大量國中歷史跟高中理組歷史沒教的歷史知識都是從一些迷因來的
比如說國中時歷史老師講二戰只是帶過「德國跟蘇聯簽互不侵犯條約再然後閃電戰攻擊了(下略一堆國家),法國投降之後納粹扶植了傀儡政權……」,我是在網路上看到馬奇諾防線相關的迷因,看不懂去查我才知道喔原來二戰法軍部下了堅不可摧的防線結果直接被德軍從森林繞過去
我會覺得如果知識速食化碎片化,讓它變成更容易入門的模樣再讓人引起興趣自己去研究後面的東西其實是件好事
但問題就是習慣了被演算法餵養的人可能不會進行到自己研究後面東西的環節,反而還可能因為看了一些碎片化甚至不一定正確的知識而感覺自己好像學到了很多好像很充實
不一定要是抖音這種短片,拿大家可能有印象的來講大概就是看了理科太太的諮商筆記廣告就下單,或是看了老高講尼采就覺得尼采是那樣的
講起來可能有點令人難以置信但有很多人其實是連Google都不會的,準確點來說是Google到正確的東西都不會(不然大學通識報告怎麼會有拿內容農場當資料來源的雷組員),我覺得就是「習慣了自動化(演算法)攝取知識而不會自己辨別」引起的問題
這兩年左岸很流行叫信息繭房的說法(還原支語方便大家去看),就是指被困在演算法同溫層的現象,雖然我在這裡樣貌道然地講這些東西但我自己也是被困在演算法裡面的人,像是土耳其地震我IE了一天才知道,因為我的推薦新聞基本上不會給我這類資訊不然我會開始焦慮
確實網路時代讓知識(此處為廣義的知識而不只學科類)不再是富人或是學徒制、世家傳承壟斷的東西,抽水馬桶如果壞了去Google一下就有簡易排除法,中國古代科舉取士大多資訊aka考古題都被書香門第壟斷(再提醒一下「寒門」是沒落貴族不是平民),而現在學測考古題上網找就有了,但門檻下降代表的是什麼?
我並不是支持任何一個領域的東西應該由某群人壟斷,而是說我們現在每個人,在大量的訊息、真假難辨的「知識」沖刷之下能留下的是什麼?
我只能用問句來回答
大概想不到什麼了,看了一下好像就是一些廢話,我也不是什麼教育或社會專家我只是個沒用的大學生甚至還網路成癮好像一點說這些東西的立場都沒有,最近會關注這些是因為我家有7歲小孩,有時候小孩出狀況大人會問我怎麼辦但我也不知道
而且我印象中這些東西好像就是我國中會考寫作文的內容,但4、5年過去了好像越來越嚴重
我之前應該提過,以1960s美蘇爭奪航天霸權的年代的人看來,我們現在的生活肯定超cyberpunk的。人類(至少大部分的)不再把目光方向深遠的宇宙,而是蜷縮在自己搭建的世界,路上隨處可見拿著連結虛擬世界的終端(這樣講起來比較cyberpunk)的人
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手機,離不開網路。就算不是像我這樣活在網路上的可悲幻想肥宅,現充潮潮們出去玩也會在IG上發一堆變成一一一一一一一的現時動態
網路真的讓我們變得更好嗎?我同樣也不知道,但我只知道我離不開它,就跟藥物上癮一樣,每次的點擊、每次的滑動分泌的多巴胺讓我無法停止
我能做到的大概只有把所有不重要軟體像是社群影音平台的通知推送都關掉這件事,讓我不那麼無時無刻依賴它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