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
2 years ago
[KP]

剛剛在灌Re:Sense
第一次從頭開始完整聽完這張專輯

https://images.plurk.com/1hNrUQFyqfuYpiIPF4gH6C.jpg

這張真的做得非常非常好!
好到我會願意買來送人的程度
latest #16
AC
2 years ago
實在是相見恨晚😭
如果當初Magic touch驚豔完有更積極follow就不會錯過這麼久了😭
AC
2 years ago
我首先被替換式封面照嚇死 也拍的太好看 不止氣質完全跟二專不同 就連三專的三個版本也各自不同
私心覺得通常版的視覺概念偏韓
AC
2 years ago
有空來打字了!
我不是音樂專業所以許多專業術語也不懂,只是就我個人聽完的感覺記錄

這張專輯照曲順聽,會給我彷彿聽演唱會一般的澎湃感
我訝異於第一首僕らのGreat Journey 的曲速,比我想像的還慢,而且錄音室版本唱得蠻冷靜的。另外不得不稱讚前奏。有些專輯會專門收錄Prologue/Interlude/Epilogue 作為轉場,傑尼斯偶像看起來沒有這個習慣,不過我覺得這張專輯有幾首歌曲帶給我這樣的印象。這首的15秒前奏就頗有prologue效果。
立即下載
AC
2 years ago
第二首ユメラブ的曲速依然慢,我感覺只比上一首快一點點而已。這首我覺得如果是二專時期應該就會蠻適合當主打歌或拉出來出單曲的,不過話說回來二專的&LOVE旋律也沒這麼甜美😅
第三首BUBBLES&TROUBLES跟上一首都是很經典的jpop曲。以上三首我覺得是一組的。

有一點相當有趣的我覺得是第三首的結尾,不像許多非主打歌常會歌詞唱完曲子就跟著結束,這首是有結尾旋律的。而且它的結尾比起開頭,多加入了一種類似彈指的聲音(還是某種樂器、人工合成效果音?),而這個聲響可以接續到下一首Magic Touch的打擊拍點!當然Magic Touch的速度稍微再快一點。但......就很神。
AC
2 years ago
Magic Touch的強勢感很成功轉換前面一組的氣氛,也讓第五首Lost in Love接下去不會顯得突兀。Lost in Love 我想了一下,覺得沒有其他地方適合放了。Magic Touch或許還可以跟Body Paint的曲序交換(雖然這樣會讓單曲都集中在專輯的後半部,所以我覺得也不太妥),但Lost in Love真的最適合接續在它後面。同樣是結尾及開頭旋律的配合:Magic Touch用了淡出的方式,而Lost in Love則是淡入!

這兩首我覺得是一組的。這兩首首先很成功把平均曲速提升,再來便是氣氛的轉換。當然,這張專輯相當聰明的一點就是它也並不是採用將歌曲風格粗分為兩類並放在前後半部的作法,畢竟考慮到收錄曲目高達16/17首,如果這樣分,連續聽好幾首很容易膩。這張反而是採取穿插分佈的策略。
AC
2 years ago
第六首サマーデイズ超嗨!把氣氛直接拉高(這樣帶動情緒的曲順真的很像演唱會的歌單編排)
接第七首幸せがよく似合うひと,一樣是節奏輕快的曲子(目前都先不評論歌詞)
我覺得其實單論接Lost in Love的話,以上兩首都可以達到轉換氣氛的效果。但因為サマーデイズ蘊含的情緒能量更勝一籌,我自己覺得如果放在後面會蓋掉前一首的光彩
AC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然後是接著的三首,其實我覺得互相調換曲順似乎沒有關係

不過照著專輯的編排,曲順正中間的歌曲選用已發行單曲是蠻頭尾平衡的選擇(?)
Beating Hearts雖然也是舞曲但相對沒有Magic Touch那麼有侵略性,而且因為是已發行的單曲,視覺概念早已存在(清爽俐落的風格 跟前後幾首歌給人的感覺配搭得上)讓人聽歌的同時更好想像氛圍,所以放在這邊我覺得蠻不錯的

第九首Koiは優しくない 是個人很喜歡的一首,蠻典型J家歌(而且我剛剛去查了作詞作曲家 天啊跟我的愛歌步道橋是同一位 果然🤍),淡出的尾聲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正好接第十首フィジャディバ グラビボ ブラジポテト!(歌名有夠長不想打直接複製維基百科)
這首讓人聽前奏(故作典雅)會猜不透(好啦其實看歌名就知道這會是一首笑鬧歌)後面會是什麼樣旋律的歌
AC
2 years ago
完了之後接第十一首ツッパリ魂
雖然上面說那三首的曲順感覺可以互調,但確實這首接在フィジャディバ グラビボ ブラジポテト!之後的突兀感最小。這首的旋律跟編曲,有種......復古昭和感(是這樣說嗎?)(並且偷偷表白神宮寺怒音好好聽🩵)
如果突然把注意力從單首歌曲抽離,回到整張專輯來看,會覺得這首也太和了,跟整張專輯的編曲要素不太一樣。但如果順著停下來又會覺得還可以。
AC
2 years ago
接續是第十二首Body Paint
這邊我覺得正式進入專輯的下半場,第一次聽的時候我覺得也太吵了,讓人直覺想到K-POP(一查果然🥹作曲團隊根本SM御用)但其實很耐聽
聽到下一首Dance to the music我也覺得很厲害明明是J家御用的久保田真悟さん為什麼也能做出這麼洗腦的歌🥹
這兩首我覺得是一組的,做出另一種更向當時亞洲主流(不得不承認就是K-POP)靠攏的大膽嘗試
AC
2 years ago
來到第十四首I promise
這首跟上兩首風格迥異,但因為單曲A面曲的高規格製作,前奏的氣勢就足夠強烈,直接對聽眾宣告該情緒轉換了(雖然歌詞的意境也轉很多,但我這裡主要是想講有關樂曲風格的部分)
我覺得將I promise放在這裡真的很好。如果把它跟下一首花束放在一起,它就像是演唱會換上最後一套衣服、準備要唱ending song前的那首歌,情緒足夠高昂,但後頭馬上接抒情曲又不會落差太大。
AC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第十五首花束
專輯慣例的收尾抒情歌,本來以為是這樣,但這首給我大大的驚喜。光聽前三十秒跟最後三十秒完全意料不到會是同一首歌。開頭到第二段都很流暢,情感慢慢堆疊,直到二次副歌後的間奏畫風突變,變得慷慨激昂。不誇張,我第一次聽到那裡的時候眼睛瞪超大。
而且很特別的是最後的wow... 尾音下降 ,給人意猶未盡之感:整張專輯在這裡結束是不行的。(當然,也確實沒有在這裡結束)
所以我覺得最神的就是它後面還有歌。
在花束的最後,情緒已經整個被拉高後突然沉降,歌聲跟樂聲一同消散後接到Namae Oshiete的前奏。
兩首歌的接點這邊我大概聽的前十遍都激動到眼淚反射性跑出來。
AC
2 years ago
(竟然超過一個月還沒打完 我汗顏)
AC
2 years ago
第十六首 Namae Oshiete
完全是不同等級的歌。
果然有花錢有差 在起點就已經不一樣😭😭😭

Babyface包辦詞曲跟製作,成品果然沒讓人失望,非常亮眼的R&B 。樂曲層次豐富但又不會吃掉人聲,尤其考慮到演唱的不是母語人士,能讓歌聲與樂曲相輔相成的編曲及後期製作真的很厲害。可能曲速並不快也是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感覺也有考慮到客戶的偶像身分,歌曲有分part、主副歌分段明顯等等這些pop song元素,歌詞簡單、也沒有很大膽露骨(😅)
AC
2 years ago
唯一略微失望的是分part,神宮寺分到的獨唱幾乎沒有,因為歌曲結構考量所以獨唱段落就那麼幾個可以理解,歐美那邊對團體演唱的分配有時候也很讓人問號(背後牽涉原因複雜,除了主推成員及唱功以外,常聽聞許多水很深的原因)
不曉得分part是Babyface指定、當天錄音室那邊的決定,還是偉大的經紀公司背後的操作。不過我是真的覺得蠻可惜的。畢竟是可以直接接受製作人提點的大好機會。(還是making裡面有提到嗎,如果有的話我再去看,不然沒什麼動力拆初回的碟)
阿馨🦘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錄音Namae Oshiete的making有提到歌詞分配是由Babyface決定的,裡面Babyface表示說主要是看歌聲適不適合擺在這Part,如果沒記錯的話XD所以有幾段歌詞好像成員幾乎都有輪流錄,再由Babyface去決定這段Part要給誰放進音源

順便推下這個錄音室making,真的真的好看!
AC
2 years ago
mari_arashi_mania: 難怪......!像我自己覺得海人唱得真的很好、跟整首歌最契合,而且咬字真的很棒
但同時也覺得他分到的比重太多

再順便表白岸的part也很絕!清脆的咬字彷彿在跳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