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水水
2 years ago
窩覺得神明說得很對吧。
大概重複的都是已知的東西,然後再重複的告訴我,真的就是這樣,這些事可以被印證,但需要先讓他們成為可以被印證的。
latest #9
糖糖水水
2 years ago
首先是關於,我可能沒辦法當工程師這件事。
撇除門檻不談,首先是大量對我而言是情緒勞動的挫折感,打掉重練從錯誤中學習,不停debug。
然後上手,然後呢?
再學習,再錯,再往前。
說到這裡可以感覺到自己對於這件事的害怕和不安,我現在正試圖解決這件事,靠近一點看看他們,問問身邊的朋友,當工程師的經驗。
糖糖水水
2 years ago
不解決這些害怕,我就是又在重複一些循環,比如抓住害怕討厭挫折厭惡的事並試圖證明自己不是無價值。
如果發現這件事我真的沒有辦法做,當下該學會的不是掙扎著學會,而是放手。
不管這件事沒辦法做是因為我害怕,是因為不適合,還是兩者都有,都是我無法應付的題目。
雖然窩好像只接受後者這個理由🥺
所以害怕就是窩的課題,看清楚他然後放下他。
糖糖水水
2 years ago
沒有什麼挫折是非我課題所以就在遇到挫折的時候逃開啦,當然是先學會迎難而上然後挫折、害怕、學會分辨情緒、覺得安捏一直下去不是辦法,再來才是改變,重複以上循環。

挫折感總是混在成就感裡面,從來不曾消失過。
資工拿了一堆A,然後呢?
這曾是說服我讀資工的理由,然後忽略挫折感繼續為了獲得成就而努力。
所以我迷茫的看著自己選擇這一切,充滿困惑。
現在我站在這裡,一個迷茫的點,想知道如果學會逃開學會放下我的生活會不會比較好一點?
立即下載
糖糖水水
2 years ago
如果高中的時候,有人和我說我不會讀書是沒有問題的我可能會覺得在供三小。
畢竟我整個學習過程都相信自己是喜歡學習的,如此我才能說服自己把所有東西都塞進腦子裡。

當我在往後很久很久之後,允許自己用自己沒那麼喜歡這些學科的觀點來看過往,才發現我平等的對一切無感。
糖糖水水
2 years ago
唯一有興趣的是數學、一點點的經濟、大量的心理。
再往後一點允許自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我沒辦法歡天喜地的去選我喜歡的東西,去喜歡下去。
我現在還在試圖理解發生了什麼,畢竟以前高中以前的自己真的活的真的很合乎社會期待,就是一個好孩子,當然是撇除每天晚上哭的情況。
糖糖水水
2 years ago
窩現在只能說,在自己離開自己,自己把自己擺在一邊開始往某個目標努力或生活的時候,挫折感就不停的在累積了。
糖糖水水
2 years ago
我在思考我到底是不是在逃避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只要這個想法出來內心就有一個想法出來叫我去讀心理碩士(?

是不是在逃避責任,我指成為一個工程師,我會覺得我相信我的整合,不是逃避,而是不適合。我去當普通文書可能都更適合。
我願意把資工碩士讀完,但再更多的承諾現在的我卻是不願意了。
如果我現在沒讀碩士我可能是去當作業員。
糖糖水水
2 years ago
我一直想著,所謂的永恆少年,在彼得潘裡是不敢承擔責任缺乏自律的代稱,在小王子裡是不敢對關係負責不停逃避。
我想這是我願意讀完碩士的原因吧,我想為自己的未來揹一點責任,一個好點的普通學校的碩士應該足夠我去一些我未來想試的地方了,也應該足夠我在需要賺錢的情況下去找個可以努力的地方。

就算以後不當工程師也沒關係。
就算以後當不成心理師也沒關係。
我想把這條路走完,可能因為一點害怕,但也因為我想為我自己做點什麼,雖然這和我的認知有矛盾,比如有挫折感怎麼辦。
但什麼時候沒有挫折感啦。

卡住完全不想動的時候,那個挫折感才是我不該承受的,其他都還在容忍範圍內。
糖糖水水
2 years ago
我最怕我所作的這一切最後都會變為無用。
如同我虛度的高三,如同我無用的大五,都是呈現一片虛無與挫折,沒有動力再繼續往前,耽溺於一片安逸裡面。
至少大五我學會好好生活了🥲

我也曾想過那片耽溺是否就是我的本質,但事實是那只是我喜歡的生活的其中一片。
我也曾想過是否加上了諸多社會價值我才能往前進,而實現自我價值也的確必須依憑這些沒錯。

愛麗絲裡面的貓貓說過,既然沒有要去哪裡,那往哪裡走都可以。
我好像只知道我不想去哪裡。
所以既然知道了那就不要去那裡就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