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喜歡的東西也讓其他人喜歡!」
這邊的其他人會越多越好嗎?在思考所謂的「商業化」時總會想到小辛大冒險。(居然還在Magi)「商業」可以很簡單、僅僅是物 / 服務與物 / 服務之間透過金錢的交換,但希望更日常、生活化的話就會觸及更多與原先預想的不同的族群。
想要服務怎麼樣的需求呢?前幾日也在和人討論這個問題。如果說大眾對於美術不在意、從而降低了美術的轉換價值,是不是可以從什麼角度切入,去「普及化」一份「美」,讓這個美不得已(?)被大眾所接受,從而產生需求?
↑這份在自己認知內的「不得已」是不是可能對他人來說是「對話關係的展開」呢!也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