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個出版業折扣的新聞想到,這幾年我已經很少在台灣買書了,大概跟某篇噗裡轉發的的圖表頻率蠻像
12年以前的習慣大概是常常出一次門就夾帶好幾本書回家(因為住的地方偏遠有蠻懶得額外出門跑),有興趣的、續集、封面不錯或封底簡介蠻有一回事的都買,看完覺得踩雷的也是不少,看完就通通堆在箱子裡(書櫃早已客滿)
後來有網路書店之後就不出門了,直接網路掃書,只是變成有續集才去買,寧可買書也不想單獨付名為運費的那筆錢,所以兜兜湊湊變成買的頻率變高,除了續集還夾帶不少看皮相買的折扣書,依舊維持看完踩雷不少的情況。
直到發生好幾次出版社不再簽續集,書櫃裡的書一套套都被台灣擅自斷尾,還有不斷出版切字切圖翻譯錯誤一堆的書覺得忍無可忍,就乾脆不買台灣的書了,直接掃原文書回家,按著機器翻譯慢慢看也好過台灣出版的偷工減料。
最近把之前買的書大出清,二手店要收收不收就回收,清出來的量連家裡人都傻眼,還不包括後來買的原文書呢呵呵
以前買這麼多台灣出版的書,也有不少是因為後期打折而多買的書,會抱怨折扣的出版業真心覺得活該吧,因為根本打底不會認真檢討問題只挑著皮毛情勒。
雖然我個人不買台灣出版業書的原因跟大環境不太一樣,但真的完全不同情台灣出版業,自己作死剛好而已。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