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 #讀嘛讀嘛
今天是世界閱讀日,拿起正在閱讀的一本書,摘錄:
(dice10)(dice10)頁第(dice10)句話
latest #19
掰噗~ 覺得
2 years ago
真是講到我的心坎裡
https://images.plurk.com/2YSIXY5h8hNsAZ5MgrhzPT.jpg 只看第四句話本身沒有特殊意義,還是整頁還吧!
原本正在看的是《國際政治理論與喪屍》,但這本電子書沒有頁數!
只好拿下一本要看《異數》的來湊數。
立即下載
不過喪屍這本真的很有趣,明明是很正經的內涵但還是想問作者嗑了什麼,一本正經的說幹話
意外這本居然只有udn的國立臺灣圖書館有進,幸好我的圖書證跟app夠多
其實全本不長,而且跟論文一樣一堆篇幅在引用上,很快就看完了。
整體來說很淺顯易懂,提出在各種喪屍狀況下,一些常見的理論主義會有什麼表現和優缺點,並舉出各種相關作品的內容當佐證。但同時明顯的美國本位角度,作品幾乎都是美國作品不說,政府應對的篇幅大概是70%美國20%中國10%其他或不明顯吧。
開始看《異數》,作者把有些我們大概知道的想法找出確實的研究證據擺出來這點很棒。
例如在這本裡列了古往今來最富有的人(雖然取材有待商榷),從中拉出美國部分,發現大部分非家世優越成就的富豪幾乎都在某個十年內出生,結合歷史推論出時勢造英雄的確是合理的,同時反過來講如果沒有那個環境再出色也很難有超乎常人的成就。
還有超級天才不一定能成功,放了兩個同樣超級高智商人士同時遇到現實困難時,一個能解決並脫穎而出,一個卻只能被打擊而落魄。這邊提到了「實用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對應抽象智能,一般說的智商應該是後者,但成功是看前者:知道怎麼做。
讀到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美國許多一無所有的移民靠著成衣業發展起來,突然想到很多中國年代文也是如此,只不過是20世紀末期的事
目前看的半本裡,認為個人能力(智商、努力、特質等等)只是入場券(每項都至少一章節的研究篇幅),決定的要素還是在家庭及時機,時機要等,家庭靠命,但至少家庭因素可以一代代累積提升,努力才能抓到時機。雖然老調常談,但作者給了數據,就更有說服力了。
另一個影響的出身因素,作者用了另外半本來講文化背景對人、事的影響,提到了Hofstede的文化維度理論,發現其實之前就有接觸過一些用這理論來解釋事情的文章,但卻剛好沒有一個把六個面向都用出來的,所以這是第一次知道完整版本以及理論名字。
全力差距指數跟空難的關係,根本能用在所以需要迅速決策的領域
接收者導向跟傳達者導向雖然不是那麼適用,但也是很有趣的觀點
稻米農耕文化對數學能力的影響章節中,提到的中西方農業其實都是近現代情況,不過說真的,數學也是近現代才比較普遍發展出來的吧
艮!座標平面直線的圖形還寫錯方程式!
應該說這裡的中文翻譯問題嗎?x軸y軸怎麼會有值,應該是x或y的值=A=
這章節硬要把數學能力扯上種植稻米=畢竟勤勞實在無法苟同,我個人更傾向於能種植稻米為主的地區土地都較為富庶,更有機會用比較少的土地供養出讀書人,量變造成質變下同時還有高競爭力,才是稻米地區學習態度普遍比較好造就成績較高的原因。
美國的實驗學校仿照亞洲學校的做法,在來源完全抽籤幾乎都是弱勢家庭的情況下,以幾乎整天在學校以及大量作業的方式的確有效拉起了弱勢背景出身的學生成績。
同時就「優渥家庭普遍成績高於弱勢家庭學生」這現象進一步分析,發現除了入學的儲備外,在校時學習的差異程度並不高,反而是放假過後會呈現顯著的拉開差距。
可見同一個學校的確是對不同背景的學生來說最公平的地方。當然這間實驗學校有許多關於拉抬學生學習意願、加長時間減緩教學、研究取向的學習等等有別於亞洲學校的地方,而且周圍環境已經培養成大都是弱勢但願意努力的同儕,畢業生也明確證明了改變社會階層的成功率,也是其他重要的因素。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