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plurk.com/13Kglna4ICfCTKfIV8eGbL.jpg

兩年前存的 到今天依然適用
latest #10
掰噗~ 覺得
2 years ago
真是講到我的心坎裡
DECO*27 - 乙女解剖 feat. 初音ミク
睡不著 所以來玩阿蔘的乙女解剖吧(蛤)
我在寫作上常被別人認為受西方文學影響,像是胃酸腐蝕中的黑麵包與燉菜,紅蘿蔔和碎屑濕潤分解卻依稀可見。

如少年說愁般青澀而淺薄,疑問龐大,呼喊劇烈卻無力,像是空心的神像被稻草支撐著,隨後沉進海裡。

但我自己寫最久的一篇,關於羊的故事是在我高中的時候產出,而那時候我並沒有什麼「大量閱讀西方文學」的時間,最多的時間是打混摸魚設計看動畫,要說文藝素養的話,頂多是喜歡音樂劇這點吧。

會被認為是吸收了西方文學,可能是因為我看太多歐美坑的Slash同人文了,所以寫作方式也偏向是翻譯文學?
立即下載
所以昨天的作品被評審說像是看了很多外國文學卻未吸收完整,其實我是不太服氣的。我並不是藉由閱讀得到那些訊息,並將其在我腦海中發酵成文字,而是藉由經驗和真實生活中的衝突而產生的感受。

我從小到大經歷的衝突和失去,這些疼痛的累加或許並不比一個在正常家庭成長的青壯年人要少,我甚至可以說有些經驗是創傷性的,無論如何嘗試都必須揹負一輩子的那種。

當認為我是藉由閱讀和強說愁去塗抹文字時,那些鮮紅且持續流淌的文字,來源其實並不是R05的墨水,或是紅色的印泥

我的子宮在某種程度上孕育著那些血塊,不完美的血塊
因為像是翻譯文學、缺乏在地化而被批評這一點我並不接受,也不會改變這樣的特質。

我並不為我腳下的土地書寫,我為人書寫,而人的名字只是鮭魚一樣的符號,指一個人,僅此而已,

我書寫人,所以我使用名或是將它摘取,這都在於我。我不書寫土地,因為土地關於人,人踩踏過的才叫土地,若無踩踏及發現就只是「它」。

而人作為為它賦予意義的對象,人作為創造神的對象,作為臣服卻極力反抗,最後自毀到互相牽著手撕扯著舞蹈,這樣狂熱的過程才是我所感興趣的。

或是人的情感,我們對另一個人的愛或恨,又或是痛苦與快樂,擔憂及釋然,空洞及圓滿,這些都是我所愛的題材。

要我寫一個他媽的新莊在地化傳統文化傳承主題小說老子才不幹。
或是類似的小說

目的不同,原本就不會產出相同的結果
但是其他的問題我都完全可以理解並希望未來能改掉
比如說,我並不懂得留白的藝術,所以在敘述某些事情的時候並不會點到即可,而是會將它說清楚講明白,解釋性過於強烈又頻繁

像是傳教一般,有時候必須使閱讀的人自行去進行思索,善用引導而不是引領

在敘事的過程中,過於混亂的書寫方式並不能讓所有人都理解,其實我的作品都是混亂的筆觸,但破碎的程度與觀者的共感能力會嚴重的影響到觀看體驗

所以我的作品並不適合所有人,只有和我一樣的人,或是體驗過類似感受的人能稍微理解我用文字堆疊成的詭異圖畫
我其實最想要改變的是解釋性強的部分,破碎其實倒是還好

畢竟我現在也知道了,懂的人便會懂,不懂的人不懂也沒有關係,世上有這麼多人,只要有一個人懂我,我便能滿足,我並不想為了迎合他人的口味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但某些事情錯便是錯,沒有一定的標準,我相信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所以世上也無善惡之分,只有立場之別和在立場與個人經驗綜合下的個人的善惡標準,沒有一定的衡量方式

我們沒有人手握那天秤,而當沒有人手握天秤時,神也無法擁有天秤,天秤只存在想像,而想像來自人,人的經驗和人的渴望

天秤只是渴望,公平是妄想,善惡是一場荒涼
某些事情錯就是錯,那是我的標準,而我認為解釋性強是我一定要改掉的地方

或許解釋性強是因為我常寫像我現在寫的一樣的文章,或許是因為我喜歡藉由文字記錄自己的思考歷程,使他們不會隨著睡眠或是時間消散,我喜歡將自己刻印,但有時候存在其中比刻印在石碑上來的接近永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