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卷的結尾,有個讀者留了一串很長的言,質疑在作者的描述下,有種一切都是
草台班子 
的感受,拍戲像兒戲、投資像兒戲、拿獎像兒戲、開公司也像兒戲,都很難讓人信服。
但我覺得他讀到的這些,正是作者想要說的。
在這個演藝變成流水產業的年代,有什麼能不像兒戲?每個人都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螺絲釘時,還有誰是不能取代的?還有什麼能讓人產生感動?
成熟後的展言在採訪裡失言,說出自己作為一個藝人,沒有任何決定是重要的。他的造型有專業的造型師,發言有專門的公關小組,行程有經紀人,演戲有編劇有導演,他像一個衣架,或一個布偶,只是作為呈現這一切的載體,而他本人實質上的意見卻毫不重要,他自己也不在乎。
這樣的
虛無感,正是串連了整部作品,為演藝圈下的最佳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