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我們可以改變「靈魂計畫」嗎?〖分多奇Q&A〗昨天有看到分多奇最新影片,可當下沒感覺要點進去,直到剛才點開才發現呼應稍早看到的資訊:占星網友分享一夕暴富的富人跟身心疾病手足不慎致死的新聞,指出人的格局高低落差天壤之別

當時我一直很想說(或爭辯)什麼,至少我知道內心絕不會接受這樣說法,也因此讓我封閉外部聲音或睜眼說瞎話,例如世上沒有所謂的不公平。

看了這部影片後,對我來說是一種溫和的轉移信念方法,能發現到除了抗爭和反對、隨波逐流以外,是還有別的聲音,所以特別會集中這些聲音,只是真的需要勇氣。
latest #7
蘇: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我們可以改變「靈魂計畫」嗎?〖分多奇Q&A〗關於殺人犯的靈魂是一群偉大的靈魂,我記得幾年前有一本書啟發我這個概念。能讓我記得要託當年我把這概念發噗分享,阿柳有回覆表示原來可以這樣理解,就特別強化記憶(看來互動很重要XD)

頭腦真的很難懂,與其被困在同樣的思維規則,偶爾也能有注入展新的方向,再試試看思維、情感、意識等可以如何好好的合作突破。震撼痛苦是無法忽視的,明就仁波切說過痛苦是一直存在的,那麼就是看自己要選擇什麼,我也還在找,可真的完全是憑著夢想在尋找的。
蘇:
2 years ago
-
也有一種是,一旦了解在外面是找不到答案,那就不存在「尋找」了。
所有的法,就只是體驗成長轉換的工具,但沒有一個是答案的,就連那些道理或概念都只是由「人」組織的,說的聽的看的很容易,實際體會才是最難的。

每次想到這裡時,我就會覺得很難做出行動和決定要說什麼話,如果一切都會變,那我講的東西豈不是會心虛?原來,我是在抓著「在那一瞬間所產生的無形契約」不放,甚至來折磨自己。
蘇: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真的好難ㄛ(…

#還在重複吸收中的新觀念
沒有被創造就沒有被破壞的,一切都早已存在,只有「我們看得見、看不見、不知道看不看得見、不知道自己知不知道(以下略)」的選項,就不必去質疑為什麼會有這種東西存在,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更不需要去分析自己是怎麼誕生它。

接受它,放下「毀滅、消失、破壞」的想法,也等同於放下「創造」,不生不滅,能做的就是「轉換」這樣比較符合目前為止觀察到的事。
立即下載
蘇: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另外還看了這部影片:【5個原因】為什麼吸引力法則沒效 | 馬上採取這些行動【很重要!】我對這些XX法則的淵源不瞭解,最早應該是《秘密》起開頭嗎?

觀察力超弱的我,發現吸引力有分兩種,第一種可能是早期流傳的「只要你所想要的,它就會來到身邊」,另一種是「畫面+情緒=顯化」才有了鼓勵想像放大情緒去吸引共頻事物,這部影片就是第二種。
蘇:
2 years ago
我不清楚現在社會對吸引力法則的認識在哪個程度,倒是昨天聊吸引力法則時,有人說:「我要開始每天都想著"我要有錢、我要有錢…",希望有一天能夢想成真」

這時才發現到,好像跟我當前認識的有點不太一樣
蘇: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先說我自己的想法好了,現在傾向第二種(練習中…)。

對第一種"你想要的就會來到身邊"的主要疑問是:「當我想要外部某一件人事物時,這個"想要"就是在宣告我跟所想要的是有距離,一旦有距離就代表=非我所是。

如果你早就認定這些都不是你的東西,你想要把它變成你的東西,你就勢必要付出很多力氣,因為那些從一開始不是你的,所以你才會去想要它。」("希望"也是一樣)
蘇: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能如此肯定,是我認為「不是我的東西」就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出現在我身邊,我早就從心裡在否定和排斥它的出現了。
.
反之,如果是在你身上本來就有的東西,你拿出來或變現的速度一定是最快的最不費力,好像就是基於這個想法,才會接受「我如是(Being)」的說法,非我是、我是這兩個的感受真的差很多🤔

第二種的情緒+畫面可以幫助練習「Being」。
嗯總之繼續練習摸索,繼續看看有更多發現和認識好ㄌ!

#可以服用《與神對話》的概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