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在跟森林裡的兔子玩耍@L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每年生日的例行公事。
其中一項,吳山居完成八成(滿意
https://images.plurk.com/5EQPeSDfebdcVlK5D1ylkt.jpg https://images.plurk.com/2JQTIaXa4kgLewvpzia5cA.jpg
latest #40
https://images.plurk.com/9cJnJWw6j2B9ckr0kMWBq.png
12點一到我就點進辣個四個男人的遊戲,一開頭就叫我不要怕胖多吃點蛋糕。
可是阿白啊,今天我才在路上被人推銷健康餐順便得知自己體脂肪快超標呢(無奈
害我買蛋糕吃的心都沒了,可惡,早知道就別一時好心答應對方的問卷了,嘖嘖。
https://images.plurk.com/7uACADow5FeGKjc9nDCQtC.jpg
然而我還是可以擺出一桌蛋糕來(正色
莓果派、油畫風蛋糕、鬆餅塔,還有之前糖啾的網美系的粉紅星空蛋糕,又鮮豔又高調,搭配happy birthday的牌子,簡直不能再適合。
這麼高調,我喜歡。
阿白目前正在霍格華滋中,雖然我在獾院,但他可能更偏向獅院,就給他獅院了(隨便
https://images.plurk.com/2swYc9ArjNSZmPW0bta43o.png
原來我已經在這遊戲刷四年了嗎,對不起大哥我忘了(尊重
https://images.plurk.com/VYPP48xhZK01y0aL2PlJn.png https://images.plurk.com/4gkYK9DxzS5mwFRssHQapW.png https://images.plurk.com/1BDyQ24akpaaYByzBkBqjB.png https://images.plurk.com/5xVcrIuuRdVwebmqVo4Wji.png https://images.plurk.com/6z0kuvr70VuEw0skv5Y6iE.png
總之就是花式聽四個、喔不應該是五個大男人唱生日快樂歌,我怎麼莫名的聽出一種羞恥感。
附帶一提,原本我第一個要點阿白的,結果失手點到凌肖。
沒有喔哥們,我要叫的是你哥不是你w
立即下載
https://images.plurk.com/12ADJ4zmlI798bc4FwnS59.png
另一個遊戲,戴著眼鏡看起來很像斯文敗類的文司宥,商人性格無道不可生財,這奸險的臉我總會怕你要陷害我啊老師。
https://images.plurk.com/4uRGpxnL40d3rpK5bZMhBj.png https://images.plurk.com/1yrepWooVX0CalYxlLNYU4.png https://images.plurk.com/5KAgPDfdVLHsnGfWEc4y7o.png
然後有個吃光我擺的點心想把我拉去做大理寺廚師的大理寺少卿。
https://images.plurk.com/7k3FQVOen2luO35rsxslgC.png
再然後有個要拿我名字命名島嶼的仁兄,不要啊這麼羞恥的事情不要叫我做!
https://images.plurk.com/5LZcKaRuOCo86pu2exEHCs.png
竟然有遊戲角色跟我同天生日。
https://images.plurk.com/4tYvmfOte1d7Ie7pZ4MZhD.png https://images.plurk.com/IhowimssVjSznnprf93FW.png https://images.plurk.com/1SLKQqrHDQngyugNhfxaLs.png
https://images.plurk.com/1MNrs62643wT78zdARSK3B.png https://images.plurk.com/2p1rn6VOboPtSAX3SXDDQE.png
今年我獲得露莉亞手作便當,上面是我的臉!叫我吃自已嗎露莉亞!!!
https://images.plurk.com/1tv93T5eD9vP0S1t170If.png https://images.plurk.com/3UkLYPntx5iseqbdz7VIfc.png
而碧君送給我蘋果樹苗,等等這個你私心太重了吾友!!!!
從去年開始,就決定生日當天請假去故宮放鬆心情,當然是今年其實還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吳邪的吳山居弄出雛形。
玩了ob11後,從迷你食物慢慢開始想要營造「屬於角色的空間」,今年開始接觸到羽君的臺菜跟中式食物課程後,更堅定了這個想法,不然中式食物放在西式場景裡,怎麼想都是遺憾。
最開始是Miz的台式書盒,這書盒的精髓就是附贈的紅色宴桌,讓我的手作臺菜有了容身之地。
https://images.plurk.com/4L7ryIZw8XbOdJLAi6BOtH.jpg
為了保存書盒,上色是很重要的一環,感謝朋友的幫忙,挽救了我悲慘的配色,算是往夢想中的吳山居踏進一步。
https://images.plurk.com/5CX1Qa9M3CojQPpslBNPmX.jpg https://images.plurk.com/3AIoZk6VOy0Q8ZNd7AedmH.jpg
當然JYKYS的中式盒玩功不可沒,文房四寶、糕餅模具這些通通都有。
https://images.plurk.com/49ISkfC8bR4lJbFmNB4nIk.jpg
邁向家具的第一步,當然是故宮的博古架,博古架很好的補上古董店應該有的古風。
然而作為收藏大量拓本的吳山居,缺少的最大一塊,其實是書畫手卷,善本古籍
所以這變成我這次生日前做的方向,製作袖珍古籍順便複習了一下古籍知識
https://images.plurk.com/3d4aLRng1TOz64kfxFFlGp.jpg
上一張最新的完成圖。
如果要玩ob11,而且想走中式風格,這個名片架簡直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https://images.plurk.com/3J3U04P6sXkcRO58FiGhpg.jpg https://images.plurk.com/7w0oXnRmwJNEMSK613kCL1.jpg https://images.plurk.com/Y87jEUIPBUq2IIJ7fIR3.jpg https://images.plurk.com/oIlqoe61bDYVsv6EAATWV.jpg富春山居圖筆插名片座總共有三款造型,差別在畫桌上的畫卷,有富春山居圖、自敘帖和鵲華秋色圖,呈現畫卷攤開的樣子,一旁的畫筒其實就是筆插功能,但是如果搭配ob11的大小,卻可以直接當作畫桌使用。
https://images.plurk.com/2RYEKdAHXoGxHbDtKbBMYk.jpg
畢竟以前畫桌也是站著使用,所以高度不會太低,都可以在桌角塞點東西調整高度。
筆插處直接塞迷你畫軸,有fu。
https://images.plurk.com/4hwRPRwbb4w9MZ0buMx8lB.jpg
附帶一提,畫卷我沒有製作出已裝裱後的型態,因為那實在⋯⋯太複雜了,而且我手邊沒有可以製作天桿跟地桿的材料。
https://images.plurk.com/1MpIhmkbjGQ7Lu8RjMmsOZ.jpg
紙材我選的是木紋質感比較重的紙,後來覺得可能選薄一點的牛皮紙會更好?
https://images.plurk.com/6iKQCH9KsnggIxkh8G69n4.jpg
再來從故宮挖到的第二個珍品,是迷你山水造景。
https://images.plurk.com/6IpGfYcKxe0xNt7ylSpYyn.jpg迷你擺飾-故宮迷你山水小景這是微縮黃振效的雕象牙山水人物小景, 呈現出三十四人遊山水亭閣、九舟泛於湖上的造景。
https://theme.npm.edu.tw...
重點是,這個小景現在只要84元,之前原價420,我今早翻到故宮網路精品時看到,驚到我還試著加入購物車看看有沒有看錯。
到了現場沒看到現貨,詢問之下才知道這是上個月促銷活動,如今都沒庫存了,但我細問既然售罄為何網路還可以購買,核查後才發現倉庫有庫存,於是他們就抱一箱回來w
https://images.plurk.com/74JWY0ogs47eaEk0NakpDR.jpg
擺上去很有份量w
https://images.plurk.com/2DRfy5l9KUUskcrvPB8nfi.jpg
接著要說的是竹簡,竹簡不是我做的,而是一個製作ob11娃用扇子的手作者產品,這次我是蹲到他的場後通販。@Tchest - [場後通販] 星之間場後通販來囉! 此次僅有花襯衫和竹簡開通販,其他品項目前無庫存,...但其實我也蠻希望有其他小書可以上架,總共有這些。
https://images.plurk.com/4IXASeU9ZG06BL614JU3D2.jpg
線裝書因為需要手縫太麻煩,所以我一直想要成品,但沒開實在沒辦法只好自己亂做了
https://images.plurk.com/25g44I9B1rJL10c2bKc5Zw.jpg
溫馨的翻古籍時間。
除了竹簡以外,其他小書都是我手工做的,嚴格說來也只有三種:經摺裝、龍鱗裝跟旋風裝。
https://images.plurk.com/10KnqOctzfv1sr0Ovm5nbp.jpg
我手作的成品,實際樣子如下圖。
https://images.plurk.com/6AtUnKoyqbrj8B2rIZM1ss.jpg
在所有書籍裝訂裡,我最喜歡的就是經摺裝,而它整體看起來,其實很像現在的DM。
這種裝訂方式,可以說源自於貝葉經,貝葉經一開始用於印度佛教經典,是用貝多羅葉做紙寫成,之後再加以用肉桂油、燈煙等墨水塗在表面防蟲防腐跟防潮。在撰寫經文的貝多羅葉外,再夾上兩塊硬木板,穿孔、穿線綁緊,將貝葉經文緊緊夾住。
https://images.plurk.com/GWQSZz0NijBz5WeDvxOGa.jpg https://images.plurk.com/5IoxCzKTbronOuXcvsxelT.jpg
但是貝葉經的書葉還是很容易散掉,所以後來就有將紙正反對折,兩端夾以木板或硬紙板的「經摺裝」,經摺裝也是用於佛經撰寫,便於翻閱。當然故宮收了不少佛經,這次仍然在明清圖書的展期,該區就有展出幾個經摺裝的佛經。
https://images.plurk.com/4LLFK3n1rSFMjzezqXCDkC.jpg
反光很嚴重,就是這個樣子(無奈
這是《大寶積經》,這卷是用泥金文字寫成。
元代以後有非常大量的佛經,一來也是因為元代對於佛教,特別藏傳佛教的影響非常深(歡迎去看《燈海尋尸》,裡面有蠻多元代佛教的東西),清代甚至有大幅編修《龍藏經》(甘珠爾),「藏」指經(佛所說的話語)、「律」(戒律)、「論」(後世弟子教派論議)三藏,加上「龍」字,特別是受皇帝御敕編纂。
https://images.plurk.com/dF4ILfuHNGze0qvXk2idw.jpg
《龍藏經》的經版。
不過後來經摺裝有個問題,就是翻閱時因為篇幅過長,很容易導致書頁散開、書頁摺痕處斷裂,所以後來嘗試將原來黏在木板的兩端書頁相黏,成為首尾相接的「旋風裝」,也成為現代書籍的雛形。
https://images.plurk.com/FAUUy3c2GGZLzuwPxcpzr.jpg https://images.plurk.com/6EnpqZZerfdwTlsuIiJIhM.jpg
將呈放射狀的書頁仔細疊好,外層再黏上封皮(書皮),與現在的書籍雷同,比較大的不同是,書頁呈相黏狀,而非現在看到的單頁。
https://images.plurk.com/5UZbbDUP6qcRUgUeJSSmcd.jpg https://images.plurk.com/5VhU41wW8ftU4lWJGByVOt.jpg
書皮我選擇問路紋路較明顯的紙材,畢竟以往如果是皇帝閱覽或是善本(高品質的版本),書皮會使用絹布製作,並貼上題籤,題籤通常是長條形的布或紙,用以寫上書名以供辨認。
https://images.plurk.com/131QlMo2ilEo9jRKrBvufP.jpg
畢竟以前的書沒有在書背放書名的,所以書皮上的題籤就是重要的辨識指標,有些甚至會在上面寫簡明目錄。
https://images.plurk.com/5a9Irg6t670UjVs0G7EJ1J.jpg https://images.plurk.com/38Ml2f7d7agVEYzkBz3mKz.jpg
至於我為什麼小書要做這幾個顏色了,當然是為了致敬四庫全書啊,
我們知道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經為十三經,史為各種史書,子是十三經以外的各家思想論著,集主收文集、個人創作,不過其實還會多出一類叫總目,總目就是整套書的總目錄,以便於查找哪一本書在哪個分類、第幾冊。
而經史子集之所以分不同顏色,正是為了對應四季,經部代表春於是用綠色,史代表夏天則用紅色,子代表秋用藍色,集代表冬用咖啡色。
https://images.plurk.com/5ulik4cmJKncMhRmA0WIyb.jpg
小書的內頁我則是選月球紙,附近店家實在沒什麼選擇⋯⋯
月球紙就如其名,表面有較明顯紋路,模仿月亮上被稱為「海」的陰影,日本的氣象專家曾經貼過一張月亮上各種「海」的地形圖。
https://images.plurk.com/3p6Frbvsl2CcN35HyL5yEq.jpg
事實上,三島由紀夫也有一篇名為〈豐饒之海〉的作品,就是化用「月亮海」的典故,將月亮表面被誤認為海的陰影一事,連接到「謊言」、「假象」之意。
這種紙摸起來比較粗糙,其實跟古書的差距蠻大的,古書的內頁用紙非常平滑且薄,感覺起來更像今天的塗佈紙——表面平滑、顯色較佳,不過目前我們的書用比較多道林紙,屬輕塗佈紙,表面粗糙凹凸感較低,偏黃色的紙。
但因為小書的內頁沒有文字,所以選擇這種有紋路的紙材,看起來也比較不那樣單調。
最後是比較少見的龍鱗裝,他也被視為旋風裝的一種。
https://images.plurk.com/2M6AuXtXVDoKtPixqasjxi.jpg https://images.plurk.com/7Lrvu32B282dgWPBsPXrpQ.jpg
它是捲軸的另一種變形,所以平常是可以捲成圓柱狀的,但打開來會發現內部是一張張書頁次第黏貼而成,右側浮貼第一頁,第二頁則貼著第一張黏貼處繼續浮貼,一路往左側延伸,整體看來就會像一片排列整齊交錯的龍鱗,所以得名「龍鱗裝」。
龍鱗裝非常具有藝術價值,因為它不僅可以當作書頁,甚至在全部書頁的空白處亦可作畫,構成另一番意境。
https://images.plurk.com/7HMgPn3JDqbRZkyWjP6w65.jpg https://images.plurk.com/UbGsoNhTc3XmtRwOjNgSO.jpg https://images.plurk.com/14pnCg7kn1IMbs2s67Myqi.jpg
龙鳞装令人惊叹的装帧艺术 能做的人不多看看別人展示龍鱗裝更清楚。
龍鱗裝非常耗時,因為它需要手工一張一張的黏貼、對齊,因為是純手工,在翻頁上會避免用手直接碰觸,而是用長長的書尺翻讀,只能說它的藝術價值可能遠大於實用性,現在留下的龍鱗裝古籍不算多。
其實還有兩種很接近現代書籍的裝訂法,分別是蝴蝶裝包背裝
蝴蝶裝也是從經摺裝演變而來,經摺裝是將寫有文字的書頁正反對折,蝴蝶裝則是將寫有文字的書頁向內對折,空白頁在外,文字在內,每一張紙按此方式對折後壓成一堆黏貼,之所以稱「蝴蝶裝」,是因為這個情況下,每翻閱一頁,便會出現兩面空白頁,如蝴蝶展翅。
https://images.plurk.com/37Z9ESnm1Ch98DDNj56ydx.jpg
但這種有個麻煩是空白頁太多,閱讀不便,所以後來做出改良,將有文字的書頁向外,空白頁向內折,與蝴蝶裝相反,最後在黏上書皮,就成為包背裝,也是現在古籍最常看到的形式。
https://images.plurk.com/1w7N8aO96McFLLNKFXjGTc.jpg
包背裝這種書頁相黏但不影響閱讀的呈現,我想到現在有一種很類似的東西,叫做毛邊本
https://images.plurk.com/70s3fQt6Bs1X7N5s1RkCAq.jpg
毛邊本其實就是沒有完整裁切過的書籍,四邊留三邊未切,所以需要讀者一邊讀一邊裁切書頁,而且書頁邊緣不會像一般圖書裁切平整,而是有點毛毛的。
這種書,你如果沒讀過,就很明顯了(壞心
回頭來看古籍裝幀是蠻有趣的,因為搞懂古籍的演變,就會對現代書籍結構更有感,其中一個就是扉頁,也就是現在書籍習慣性在封面後留得一張空白頁,而且通常用紙跟內頁不同。
事實上扉頁更早以前的名稱叫做護葉,正如其名,充當保護作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護書籍避免被蟲蛀,也就是慘遭書蟲、蠹魚毒手。
然後我看過蠹魚長什麼樣子,我發誓我絕對不想看第二次,圖片我也不想,蠻噁心的,那時剛好教授拆封一箱大陸寄來的書,打開來就看到蠹魚,她還很興奮叫我們過去看,雖然這樣講很難相信,但真的蠻像魚的,但噁心,就是噁心。
護葉(扉頁)最主要會用特殊製成的紙,或是塗有防蟲顏料的紙製作,但也有書籍是全部書頁都用防蟲的草製成,最著名的就是西藏的狼毒草紙
https://images.plurk.com/7zJdyZURV2VXY5UKVEWNHY.jpg https://images.plurk.com/7t46aFf23daJVhG2sLSq8G.jpg
狼毒草與狼毒草紙。
狼毒草含有劇毒,所以放千年仍可保存完好,但也因為毒性強烈,對於製紙的工匠也有相當的傷害。這種紙用於西藏佛經的撰寫,其實也算呼應當初文成公主嫁到西藏,發現中原紙不符合西藏書寫媒介與氣候時,額外衍生的一種補償吧。
回到原來的主題。
雖然古書有「護葉」的形式,但偶爾我們還是會在古籍內頁中翻到一小張白色的空白紙。那不是別人沒公德心亂夾進去的,而是經過一些防蟲植物或藥材處理過的特殊紙頁,一樣達到防蟲效果,不要沒公德心的拿出來嘿,愛護古書人人有責w
古書的保護,其實就是圍繞在防蟲跟防潮,防蟲用的植物最有名的就是芸香,其中的藏書閣用芸香最為有名,因此藏書處也有芸臺之稱。
清代著名的乾嘉學派經學家阮元,現在我們讀的《十三經註疏》基本就是他的校勘本,這人自號芸臺,不知是不是跟這有關係(思考
附帶一提,瑯環也是藏書處的代稱,典出天界的書閣,出自《拍案驚奇》。
插一張我在故宮看到的文物,這樣擺真的很有感覺。
https://images.plurk.com/1bjWAYt2UXKC7PtIIehKb1.jpg
櫃子上方的右側,是書箱,以前去書院時會帶過去的,類似現在書包的玩意。
旁邊仔細看是書函,書函很類似現在的書套或書盒,最主要的功用就是防潮及收納。也因為如此,面對翻找大量成函的古籍時,為了方便查找,會稱該本書「在第幾函第幾冊」,否則面對整個藏書樓是會找到翻掉的。
當然書函大致也可以分為「四合套」跟「六合套」,四合套是只保住書的四邊角,但露出書頭跟書根;六合套是穩穩把書全部包覆起來,側邊用骨簽當作扣子般扣緊書函。
剛好我有一套書就是仿六合套製作。
https://images.plurk.com/2LjVGdKvecyfsMUNn0PHk9.jpg https://images.plurk.com/7ei7suQjcnLos5tCWtPsm8.jpg
六個面全包覆的六合套。
https://images.plurk.com/7ei7suQjcnLos5tCWtPsm8.jpg
側邊有骨簽可以扣上,不然打開來就會是展開圖w
https://images.plurk.com/3YNEIofFagixB9dr95EksI.jpg https://images.plurk.com/4xpNIbsPIBF7OB5uwaT3p2.jpg
當然我這是便宜版,以前是很講究用木板跟布製成的。
https://images.plurk.com/ZEhTDJGJMgGuM4jZII9mz.jpg https://images.plurk.com/4J2plSJgH5aS3iofLkfZ3E.jpg
還有這幾乎印在靈魂深處的鮑廷博《知不足齋叢書》,常見的深藍封皮,每次翻開都覺得好像在被罵笨(?!
https://images.plurk.com/5oSVvuLWKQ1Qul1tu6ikUr.jpg

岔出去講一個不相關的。
今天是布榖町,一個失心瘋跑去參展,10:30開放入場,10:16到現場,45分才開始入場。
我感受到什麼叫這是年輕人體力的活動,我就看著我從離入口最近的地方,繞到最遠的地方,再到入口,簡直是巡禮
然後我排的地方直曬太陽,真的很崩潰。
入場後我直衝娃用市集N22,也就是糖啾的攤,這次他推出昭和點心。
https://images.plurk.com/3qopHE1bRZtVH4JxP2194V.jpg
奇怪看宣圖原本只有「嗯蠻可愛的想買蛋包飯跟布丁,頂多生雞蛋飯。」,結果現場一看每個品項都買了,布丁跟鬆餅則售罄。
https://images.plurk.com/4d7LBJAOAy7Y7geppKC0bA.jpg
原本只買一個義大利麵,本來已是預定以外純粹想收一個,後來多買。
我身上背負三家娃的伙食
開心的是,我姐送我一個當生日禮物,所以我決定集中在這個噗當紀念。
同樣是意料之外的跑去全知區,人更多,但拿了無料小卡,分別是光柵跟透卡,質感不錯。
https://images.plurk.com/6UGJnSMjvemffh0vYN9gwv.jpg
買完糖啾東西後其實也快12點,朋友推薦附近的植蘊手搖飲,離場館很近,他們的水果凍聽說很不錯,後來點桑椹檸檬+白玉蜂蜜珍珠。
https://images.plurk.com/3kNSm2O2s8brPXmfBLTAM3.jpg
然後回到場館坐下來喝,順便觀賞來來去去的coser ,累了。
https://images.plurk.com/6IcrOlTjkGvyjHVAwOZ0os.jpg https://images.plurk.com/7oJg4jxElvkO3xjywMv76A.jpg https://images.plurk.com/5BapJvlwkj6I8Bze6DAT5Y.jpg
丟幾張食物的補拍。
生雞蛋飯雖然小小一碗,但中間的蛋黃我認為是點睛之筆,可以看出蛋黃飽滿的光澤,旁邊有細小的蔥花點綴,是簡單但講究細節的作品。
蛋包飯不是我們熟知將飯包入蛋包的形式,而是將含有半熟蛋汁的蛋包放在飯上,吃的時候夾開蛋包,讓蛋汁流再見飯上的吃法,雖然可能因為醬料不是番茄醬所以現場有點滯銷,但他的蛋包形狀我很喜歡。
義大利麵完全是意外,看宣圖時我也沒想買它,畢竟以前有屁屁鼠的鐵板麵,一般來說我會避免性質雷同的品項。
https://images.plurk.com/6sqviJbqMGYQEaaDJaXadB.jpg
可是肉排還有高麗菜細絲讓我無法拒絕他,很餓。
https://images.plurk.com/11vHQvvfF12Ahzbig8sv23.jpg https://images.plurk.com/1nySTfe3CTGlX3LMqjktFQ.jpg
最後是披薩,拍了以後發現現場應該買回沒有盤子的B品才對。
左邊是糖啾這次的披薩,右邊是羽君的蝦球口味,細緻度還是有差,糖啾的在配色上更顯眼,醬汁跟起司的濃稠感和青椒等餡料水乳交融。
不過兩者價格有差,成品有差是很正常的。
而且羽君款好在披薩底部撲了細細的起司,微微翹起,龍飛鳳舞。
總而言之,讚。
回到我的生日的故宮之行。
有了之前看梵蒂岡展的慘痛經驗,痛定思痛,我決定10點半就去三希堂吃飯,一開始很怕電梯門打開又是人山人海,幸好沒有,你們就看到十二點,剛好我吃完中餐下去看展
完美錯開!
https://images.plurk.com/4tNuePDfD0ut9TuetKnZ3w.jpg
一開始的背光處,純粹陰影美感(屁
老實說三希堂的餐點一直都不便宜,但比起390的牛肉麵,我更想吃港點,不過結論就是,嗯,餐錢更精緻了呢(爆
https://images.plurk.com/5iSHD4ddsmfMY8fsZHtxob.jpg
最後我點蝦仁燒賣跟蝦餃,外加一杯蕎麥茶。我其實蠻喜歡港點(扣掉甜食部分),但港式的份量對我家得食量很不友善,跟迴轉壽司一樣,吃到飽也就代表換你錢包吃屎(x
但是如果是在逛故宮情況就可以考慮,畢竟下午我還要繼續逛展,吃太飽反而想睡,不如點一些點心淺嘗輒止。
https://images.plurk.com/1ipJf6vpTFUn2BYK94HG78.jpg https://images.plurk.com/6f71AJaEXeSArTQjxLI0Oy.jpg
講到白裡透紅,我只會想到蝦餃,講到吹彈可破,我也只會想到蝦餃。
說到蝦餃我就想到古劍奇譚二的食譜,裡面的蝦餃圖真的完美表達廣州美食的神韻。
https://images.plurk.com/7ttQ04F1kAyXbraRwpuaZO.jpg
然後我記得在美術設定集時,美術那邊就提到他們一直被要求要把食物做得看起來很美味,他們就很崩潰的一邊把美食修得讓人食指大動,一邊吶喊通通吃不到w
我很喜歡蝦餃的皮,它的餃皮是那種半透明、有點黏性跟彈性的,配上餡料蝦子的厚實就是飽足感跟滿足的綜合;燒賣的皮當然厚一點,但也是QQ的。
附帶一提,一邊吃我就在想要怎麼做出袖珍版給我家三隻。
自從上了羽君的中式課程,做過包子跟水餃後,我覺得有黏土的話我搞不好可以自己搞出來,就是要問羽君之前那種乾掉會有半透明感的黏土在哪買,然後可能要拿細針弄出皺摺之類的⋯⋯?
https://images.plurk.com/26iUpto5hLpupzZ31XqiOX.jpg https://images.plurk.com/2RHlOp9HzJNw2LqzcorFA4.jpg https://images.plurk.com/QRWdX8Ys4GDHtreb8wdxc.jpg
我好喜歡看蝦餃的半透明感。
https://images.plurk.com/7Gzq9IEXDqA9WChmm5gwNd.jpg
小哥:看什麼看?
https://images.plurk.com/5h2g21Tqxy52dtWlADQcj4.jpg https://images.plurk.com/3fRxo9PB6wHUUto4YqNRMO.jpg
https://images.plurk.com/3orkMMBPXkQgbdlKUzEmZO.jpg https://images.plurk.com/5AxkvL6v0CiobapgmEZ7ZL.jpg
繼續離題系列。
從中壢回來後,一個腦熱跑去吃woosa,點的是藍莓與蔓越莓系列鬆餅,因為草莓目前售罄。
吃了以後才知道為什麼被叫做雲朵鬆餅,吃起來非常軟,感覺就是實一點的棉花糖,蓬鬆蓬鬆的,搭配旁邊白白的奶油(?)意外的沒有很膩。
旁邊的莓果冰吃起來很有顆粒感,連同裡面的莓果咬起來都是一種彷彿是冰製的感覺,又脆又冰。
今天我算是看到Aya做的迷你鬆餅系列的原型了。
回到故宮跟書系列。
書籍除了防蟲外,也會需要注意防潮,所以以前會有「曬書」的習慣,以及延伸出來的戲言妙語。《世說新語.排調》記載郝隆有以下軼事: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旁人曬書,而郝隆只是袒臥曬肚皮,表示書都在自己肚子裡,滿腹經綸,順便嘲諷一下別人你們書都沒讀進去w
整理那天看到的古物跟小知識
https://images.plurk.com/3dw2SOmjwiog8lyCpr5XRS.jpg https://images.plurk.com/22fQvXkfrJ9InmX0t4DwaF.jpg
商後期的鈴首曲背彎刀
「鈴首」指的是刀柄處有八道放射形鏤孔,內部置有一枚丸鈴。整把刀的形制屬於「反曲刀」,這種刀的刀刃是稍微向內彎曲的,靠近刀柄的地方微微凸起,但越靠近刀尖處又比一般的短刀更低,這樣的用意是為了能夠增加砍擊的弧度,達到更高的傷害效果,像是尼泊爾軍刀、科庇斯彎刀都是這個原理。科庇斯彎刀|古希臘戰士反曲刀 庫克力彎刀或因亞歷山大傳入印度看看我們的奧德賽又再次出現了
這其實也可以想像為何小哥用的是黑金古刀,吳邪的大白狗腿用的是尼泊爾軍刀,畢竟在被黑瞎子認定身子骨不行只能練逃命的情況下,短小、較省力又大傷害的反曲刀更適合他。
https://images.plurk.com/4eAJGPnKPGFEBIpgdlAgXl.jpg https://images.plurk.com/41lXsQhieb9hQw18xOFhxt.jpg
尚方博局紋鏡、龍氏神人畫象紋鏡
博局紋,又稱為TLV紋,因其構圖上可以瞧見T、L、V的圖樣。在北京故宮收藏的東漢早期博局紋人物畫像鏡尤為明顯。
https://images.plurk.com/3O6HdwyrEfVcdIAGO5wsk4.jpg https://images.plurk.com/1BeOD7Nvfra1xxsRI6L7Ey.jpg
該圖反應了漢代對於長生不死的嚮往,基本上漢代的器具如鏡子、連枝燈等,都會有幾個特定的圖案組合,其中的「博局紋」跟「羽人」,或是「四靈」尤多。博局紋源自於六博,是一種流行於漢晉的兩人或四人局戲,也是現在象棋的前身。
在漢代的壁畫或畫像磚上,也常出現仙人玩六博。
https://images.plurk.com/2yztwZ8908kIU3VRiY7AkQ.jpg
曹植〈仙人篇〉也描述了仙人玩六博:
仙人攬六著,對博泰山隅。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竽。
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知。
韓終與王喬,要我于天衢。
萬里不足步,輕舉淩太虛。
飛騰逾景雲,高風吹我軀。
回駕觀紫微,與帝合靈符。
閶闔正嵯峨,雙闕萬丈余。
玉樹扶道生,白虎夾門樞。 驅風遊四海,東過王母廬。 俯觀五嶽問,人生如寄居。 潛光養羽翼,進趨且徐徐。 不見軒轅氏,乘龍出鼎湖。 徘徊九天上,與爾長相須。
為何要特別凸顯仙人下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認為六博就是一個縮小宇宙,仙人下棋好似超脫凡塵之上,指點山河於方寸之間,所以王質觀棋(收錄於任昉《述異記》)描述晉人王質上山砍柴,遇二仙人博弈,不知不覺觀看許久,下山後發現滄海桑田,正是凸顯出仙、凡有別。
所以說《且試天下》開頭安排兩名老人下棋,又留一局殘棋,是蠻有感覺的設定。
https://images.plurk.com/3eI4kGiuUhfbmwMezC01Am.jpg
河南靈寶張灣3號東漢墓綠釉陶六博俑
岔回去前面的刀,今天看到有一款遊戲之後會在steam上架。Steam - BladesongBladesong裡面可以自己客製刀劍,這個好玩,我想試試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