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Prima Facie 這部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才會久久出現一次的佳作(下收劇透 #Broadway #百老匯
latest #38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猜測多數噗友會知道這部是出於對 Jodie Comer 的喜愛,也不可諱言 Jodie 在劇中的表現充滿張力且出色,不過讓我下定決心來看這部的主因,其實是因為編劇 Suzie Miller 的訪談。有點忘記當時讀到哪篇報導,只記得當時抓到的關鍵字是她作為前律師的經歷,以及我們的背景有幾分相似,近乎是工薪階級家庭出身、家族第一代大學生、努力考進法學院,如此個人的因素。和我這個半吊子研究生不一樣,編劇 Suzie 在成為劇作家以前就已經是在澳洲執業15年的律師,我很好奇她毅然決然地離開法律界後,寫出來的劇會是什麼樣子。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時間快轉到昨天下午進戲院,隔壁坐了一對從紐澤西來看戲的非裔老夫老妻,人看起來很和善。跑去跟工作人員拿小冊子回座位後,阿嬤笑著跟我說他們其實可以分我一本,於是我們小聊了起來,我問她為什麼來看這齣劇,是因為演員的名氣嗎(先入為主的我),她說沒沒,她和老公每個月都會挑一齣戲來看,看完接著吃晚餐約會(我:難道這就是你們婚姻維持多年的秘訣嗎),聊了她有三個孫子又聊了大城市的喧鬧,又接著問為什麼他們會選這部來看,她才說因為被介紹的某些關鍵字打到,之前她工作的地方,有過類似的事情發生在同事身上,那瞬間我不免連結到她最開始說的,「我稍微瞄了來看戲的人,女性還是遠遠多於男性,不過該坐在這裡看這部的,或許是男性才對。」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當下我其實也在想類似的問題,雖然是從略為相反的方向思考:坦白說戲裡要探討的東西,幾乎系出同源的我再清楚不過,也在進劇院前刷過一遍英國劇場錄影的版本,那我進場的意義是否足夠?我的位置是不是應該讓出來給其他對這個議題不熟悉的人,尤其是男人?會這麼想有個很主要的原因是上學期修女性主義的課,班上師生和我或多或少都有類似的提問:女性主義是否該是同溫層?女性有沒有改變/教導男性的必要?男性在性別平權裡又該是什麼樣的角色?
立即下載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編劇的立場蠻特別的,她主動找了男導演 Justin Martin 來合作,Martin 也執導得很好並帶入了更全面的觀點,雖然我覺得合作的基礎真的是建立在 Martin 是懂這個劇本的,那種懂不只是內容上的,還有情感上的理解,因為他提到當初渡假期間在泳池旁邊讀劇本,結果讀完整個淚流滿面,還被路人關切。編劇Suzie:「我不想把(這部劇)當作只有女性才能看到、只有女性才能理解的東西。我想讓男人看到它。⋯⋯真正讓我吃驚的是有個男觀眾看完後說:『我從一個人的角度看見了性暴力』(I saw [assault] from the person’s perspective)。這部劇之所以具有文化轉變感並獲得口碑,原因可能是男人是對話的一部分。」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雖然大家都會覺得看戲還是看現場好,但我想跟沒辦法到現場看劇的同好說,其實 Jodie 的演出功力在錄影和現場大概就一兩成之差,這不是說她現場演出不夠好,而是她的演出力道並沒有因為錄影而減損太多。然而我也不免想,那看現場的意義是什麼?體會到的答案有以下幾個:和可遇不可求的鄰座交流;現場更能感受到舞台大雨滂沱的效果;劇情到了教人難受的轉折時,感受到的更為直接;有更為全觀的舞台也更顯渺小的主角;以及我最能接受也最難過的,我其實是和一群人一起目睹Tessa的人生,我可以得知其他人的反應,可以聽見前半場笑聲連連,也可以感受越到後面所有人越發寂靜,以致於幾個抽泣聲非常清晰。我們是觀眾,也近乎是陪審團。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整齣戲殘酷但精確地指出「事實 vs. 法律事實」的差異,法院沒認證的不代表現實沒有發生,並點出律師和說書人的本質有所重疊。必須強調的是,這齣劇並沒有要推翻像無罪推定這樣的法律原則,而是在質問目前的法律體制何以辜負了試圖尋求正義的性暴力倖存者。我的立場和編劇接近,至少我不認為完全否定體制是個當前可行的選項,改變體制才是。與其指控律師都在胡說八道、法官亂判一通,不如去探究當前的法律框架何以不利於特定群體,畢竟從事實到成為法律事實是在系統中被建構的,不管是這樣的過程、法律規範的內容到法律訴訟的程序,長期以來都是按特定的結構而塑造,看似中立的條文或程序,其實很可能已經偏袒了特定一方。我們有沒有可能拒絕成為只能聽某種模板故事的陪審團,多承擔點責任去改變不公正的框架?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看看你的右邊,看看你的左邊,每三個女人之中就有一個是性暴力的受害者。」編劇在訪談中多次提到她不是性侵犯倖存者或受害者,「但我們所有人都有過近似的經歷,或者有些什麼滲入了不確定的空間……這只是我們作為女性的日常生活經歷。」只看介紹,我原本猜測這部戲會不免俗地只聚焦在性別二元對立,如果是這麼寫的話完全沒有錯,但就會少了些什麼。我很欣賞這部把性別和階級放在一起描寫,還記得不久前在噗友那看到有傳言說,哈維斯坦什麼人都騷擾,但家族背景深厚的魯尼瑪拉姊妹是連他也不敢碰的——性別、階級或種族,在在都會影響到「誰有權提出指控」以及誰會被相信,以台灣來說,外籍女性配偶或移工往往是相對脆弱的一群。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說到這裡就很佩服 Jodie 和 Suzie 為這齣戲一起下的功夫,「Comer 在戲中基本上是以利物浦口音在表演——除了當她在法庭上的時候。在法庭上,她的元音變長了,輔音變硬了。編劇 Miller 在墨爾本的一個工薪階級家庭長大,也是家裡第一個上大學的人,她想證明一個不富裕也非上流的人要從事法律是多麽困難⋯⋯你必須不斷地觀察並弄清楚該如何表現以融入,Jodie和我參加了很多法庭審訊(作為研究),我們注意到有位傑出的御用大律師(QC),一名蘇格蘭的辯護律師,在法庭上改變了她的口音。她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這件事。」Suzie 也特別為了 Jodie 把劇中角色的出身改為利物浦,以展現她的支持。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也很欣賞編劇採取獨角敘事的方式,看過太多戲劇假探討社會之名上演類似的情節,結果只是讓出演的女性演員和觀眾飽受不必要的二度創傷。「是的,這部戲是部獨角戲,因為我不想要強姦上演在舞台。我想要我們從發生在她身上的那一刻起,就知道這件是正是發生在她身上。我不想要觀眾去想『哦,但他當時在想什麼?』⋯⋯如果舞台上有創傷,那就必須要有夠充分的理由。最好的理由是讓觀眾參與改變的可能。」Prima Facie證明了並不需要有另一個男演員對戲,不必用那些讓人更加不適的情節,也同樣能讓觀眾共感。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回到噗首說的,這齣劇的口碑能這麼好,實在是編劇、主演和劇組的天作之合,從 Suzie 精準寫實的腳本到 Jodie 收放自如的演出,才有這麼難得一見的佳作。附帶一提,這齣劇還有個最早的澳洲版本是由 Sheridan Harbridge 主演,我沒有看過這版本,只是暗自覺得 Sheridan 應該是個很特別或很有眼光的演員,畢竟人和劇本是會相互選擇的。另外,如果有特別注意到的話,上面心得有盡量避免用「演技很好」來形容 Jodie,總覺得這樣的題材用演技很好形容不大對,編劇也說這齣劇並非以真人為原型,而是她所見過女女男男的總和,謝謝編導演把這些當事人未必能直接述說的事情,用了另一種方式表達出來,讓更多人加入對話。看到報導說,這部已經被列入英國司法及教育體制內的教材,也成為法官在維持法庭秩序的參考,希望台灣也跟上。
Scientia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
Scientia
2 years ago
你有在門口等Jodie出來跟他握手找他簽名跟他說我愛你嗎??????????????
烏魚子
2 years ago
我看午場感覺機會不大,有稍微在門口站了下但沒看見人出來,還是要站的是後門 (???
烏魚子
2 years ago
但我沒特別看要怎麼攻略 Jodie,有相關經驗還是同好的噗可以參考下嗎?我下週二前還有機會去蹲個 XDD
Scientia
2 years ago
把握機會啦,我看網路上很多人分享影片,Jodie對粉絲都超親切的,因為粉絲會站在走道兩側,Jodie兩邊的粉絲都會照顧到,會跟大家握手聊天簽名說謝謝。你當然是要去啊,還要錄影跟我們分享XDDDDD
Jodie人真的超好,我先祝烏魚子蹲到!!!
Scientia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有人抱狗狗去,Jodie就跟對方聊狗狗了XD 而且看影片他真的待人都很客氣很親民,人超好。順利蹲到的話,應該高機率可以要到簽名。
Scientia
2 years ago
你試看看問這位如何??她好像看了好幾場,似乎對於攻略Jodie滿熟的@linyin0924 - #JodieComer #PrimaFaciePlay 有幸於此行順利取得J...
Scientia
2 years ago
我看了一下他其他的噗文,有一個是保全跟大家說今天有沒有Stage door,如果你真的找不到攻略的話,或許直接問保全人員????
賈斯丁
2 years ago
我我我上個月去看,一看完還呆住時我妹拉著我快步走出門口,她真的帶著我走很快(我們大概坐10排靠走道),那時stage door還沒很多人!約兩排人我在第三排,等了一小時左右jodie出來順利得到簽名😍(站我後面的人在jodie出來時整個緊貼我手伸超長也有被簽到😂) 我看twitter有人說他們在看完的隔天戲開場8點就去等~可以站到第一排,我前兩天路過時jodie在10:45出來,自己當天看時是11:00~
賈斯丁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7Kx0v2VIwU91ClCkGxfjD4.jpg https://images.plurk.com/3BeDpkJZ97YXZhmOWv3wFw.jpg https://images.plurk.com/4KZbmzLaKKWHnSWgunTPZB.jpg https://images.plurk.com/2uvSVOmW1TmukZmbSNO8VF.jpg 大概是這個距離!!! 超級近她真的超sweet🥺🥺🥺
烏魚子
2 years ago
感謝樓上補充,原來要等到快十一點,我住的地方比較遠可能沒辦法蹲這麼晚(很現實的女性夜間安全問題⋯⋯),只好來補充下就算沒蹲點,Jodie謝幕時也超可愛,還出來謝了兩次,祝之後要去看的迷妹迷弟都可以順利蹲到
烏魚子
2 years ago
必須說我看完這部出來是被榨乾的狀態,又花了兩天才消化完相關報導加補完感想。雖然痛苦不見得能比較,但我知道自己是相對幸運的那個(即使是相對幸運,也是有過不太舒服的經歷),最近就正在陪伴一位朋友度過類似的事情,然後坦白說,我其實有點手足無措,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給到最充分的支持,這甚至還不是我第一位朋友遇過類似的事情,可是每次遇到還是很氣又很不捨,也仍然困惑。不過我想這部戲有提到的幾個角色,像是媽媽、閨蜜Mia、同事Adam(還是Alex)也都給了女主角Tessa很重要的支持和陪伴,這三位也是我們可以放在心裡的對象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補充下女主角的姓名由來,我猜名字 Tessa 應該就源自編劇 Suzie 參與的團體縮寫,該團體致力於檢視重大性暴力防治法,團體縮寫就正好是TESSA。姓氏Ensler則是來自另一位劇作家 Eve Ensler,編劇曾經在倫敦遇見她,對方是個善於表達的人,並能夠談論自己小時候遭遇的性暴力,為女性做出了許多貢獻。另外,主角Tessa的案件花了782天才開庭,視覺設計師 Willie Williams 提到他在製作準備期間,對性暴力的事實和數據做了大量研究,最後他們得到的其中一個統計數據就是782天,「這是從報案到成為法庭案件的平均時間長,真是教人難以置信。」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5qlLy0A1RPczgf0p995DKz.jpg
來補下這次的座位給後人參考,2月底時就訂5月底週三午場的票,位置整體來說蠻好的,相比於上次看Hugh Jackman的演出臨時買,票價偏高又坐在偏遠的地方,或是 Jessica Chastain 的A Doll's House,雖然稍微便宜一點但也是在比較遠的Balcony,購買時間和這部同樣抓兩個月前。這次買到好座位的小秘訣,除了提早好幾個月買,可能還有劇場配置的關係,位子不會太窄但也不會讓你覺得距離舞台很遠,在個人眼鏡度數沒配足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清楚看見 Jodie 表演的神情。昨天查資料的時候才知道這齣加演到07/02,想看的可以把握下最後機會,預算有限的可以抽線上樂透(前一週抽下週的)或是買當日Rush碰碰運氣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看到座位圖才想到,我很喜歡開場前的舞台設計,正義女神是蒙眼的,因為不能未審先判,無罪推定的法律原則也是基於差不多原則。但其他法律系統遵循的原則,例如當前要求女性受害者各種精確無誤的敘述與證明,是不是使得正義無法真的送到被害者手上,我們有可能讓這塊看似中立實則偏袒一方的布,再重新調整嗎?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說著說著又想到,紐約百老匯版好像抽掉英國版最後的 Queen vs Julian(原本是 King vs Julian),Queen 和 King代表的都是國家公訴,但很明顯 King 和 Queen 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性別意涵。可以理解在百老匯編劇抽掉這段是因為美國和英國,雖然都同屬海洋法系(順帶一提台灣是沒有陪審團制度的歐陸法系),不過美國畢竟沒有王權,也可能女王剛過世之類的,只是因為King vs Julian 還有留在劇本,少了 Queen vs Julian 就缺了點前後的對比。另外就我看這場的感受,比起英國劇院版的表演,到後半段似乎更收斂了些,更脆弱但也更強韌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啊,編劇Suzie有提到她到多倫多交換那年剛好遇到著名的女性主義法律學者Catherine A. MacKinnon授課,看到這裡我有種「啊,難怪」的熟悉感。想了解女性主義和法律相關議題的,除了MacKinnon有本在台灣的演講集外,也可以參考國內法律學者陳昭如老師的著作,昭如老師正是MacKinnon的學生,寫的文章雖然很長,但也都很好看(警語:MacKinnon本人的理論很常被人誤解,特別是她在色情方面的立場,建議有一定相關知識基礎,再去詳讀她的理論、文章和發言會比較好,不過至少在工作場所性侵害這塊,她的早期論述真的是非常具開創性,到現在也沒有過時,很遺憾的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回到前面說的,如果還有朋友要去現場看,或是未來還有錄影正版或串流放映的機會,帶著男性旅伴/親友一起去看吧,借用編劇說的:「我們想讓男性加入到這個對話之中,因為讓他們理解這個議題是最根本的。否則,改變不會發生。」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現在看其他噗友的噗有提到下雨的那場戲,訪談有提到那是種戲劇語言的呈現,部分意涵或許和八點檔常用的洗澡/淨化類似,但我自己會更偏重證據跟著被洗掉的部分,也覺得用下雨代替洗澡是個更好的藝術選擇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補:今天下午去補買劇本,聽到保全說基本上是晚場Jodie才會出來&今晚(六)會有
Scientia
2 years ago
不過太晚的話,為了安全可能還是不要去比較好???看你啦,只是提醒一下安全第一。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我冒險去蹲了哈哈哈,想說今天週六街上人會比較多。基本上9點初到可以蹲到第一二排,不過10:15的時候助手(經紀人?)出來說Jodie今天太累沒辦法出來,完全可以理解,畢竟今天連演兩場,下午也是聽說她需要睡個覺回復體力。另外Jodie助理會代收粉絲的卡片禮物,之後有要去的可以參考個
烏魚子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對我來說等待的過程還是收穫不少,我旁邊一開始站了個超高的個性大叔,在一群少女/女同志中顯得超突兀,結果一開口有濃濃的倫敦口音,說他其實沒看這部,但14歲夢想當演員的大女兒很愛,從倫敦一路追到紐約,他是幫還在劇場裡看戲的女兒佔位的,等女兒出來就會把位置讓出。雖然有過度腦補的嫌疑,還是覺得這樣的支持蠻有愛的,我也有跟爸爸說可以和女兒一起看這部
Scientia
2 years ago
嗚嗚嗚,結果撲空了QQ 但還好你心情沒受影響,還是有不錯的收穫。
烏魚子
2 years ago
還好啦,還有順便跟女兒&同場其他觀眾小聊了下,綜合兩人意見,他們覺得倫敦場的時候Jodie還在適應舞台,紐約場的時候即興發揮的台詞更多,也更多髒話XD
烏魚子
2 years ago
另外有個神秘的阿姨(淡金髮色)好像很清楚Jodie當天會不會出來,和保全也很熟,知道保全的名字&表示感謝,大家有去現場的話也可以多多和同好交流、多多感謝這些盡職的小人物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