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臉書常跳出這種文章給我,文章有矽谷就熱吧。外國月亮才沒比較圓:在美國生活不噴錢,我的「消費三大調」|Yi 姐/自由工程師的冒險人生|換日線
內容好像也沒錯,但覺得因果好像不太對。
我不知道台灣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食物叫外送,我知道疫情時非常多。但我成長時,大家會喜歡出去吃小吃吃夜市,但不會餐餐外食,除了北漂族,租一個雅房不能開伙。

同樣,我在美國開火,不是我吃不起外賣,而是我喜歡我的廚房。美國房子很重要的區就是廚房,看美劇,多少場景都是在廚房裡
latest #71
搬到新加坡時,我以為我可以不用開火,找房子時就挑了一個廚房很小很小,但陽台可以看海的漂亮新公寓,結果不到兩週,我就發現我無法適應天天外食,真的不是錢的問題。
公司大樓有員工餐廳,一餐只要兩三塊,台灣都沒這麼便宜的吧,但我吃不慣那邊的米飯,常常還是自己從家裡帶白飯,去餐廳買幾個菜。
最近媒體才在報導「白人飯」,美國人可能廚藝不怎麼樣,但很多烤肉很強。我已經吃過很多美國朋友的牛排,都非常好吃,完全不輸一些名餐廳。到了夏天到處都在BBQ, 材料也許沒有亞洲的燒烤串烤精彩,但這就是他們從小長大習慣吃的,那種全家一起,週末邀請朋友一起。所以很多美國人裝潢房子注重戶外廚房,戶外傢俱是很大的市場 因為常常一整個夏天都是在後院。 不像在亞洲聚餐常常是找餐廳,吃一兩個小時結束,而在美國 BBQ 是約下午,一直吃到太陽下山。他們花在 BBQ 的錢,可能比去餐廳還貴呢。所以不是省錢不外食,而是生活習慣不同。
Q先生
2 years ago
我認識蠻多人(台灣美國都有)家裡幾乎都是不開伙的。嫌貴就可以出去買一份食物分2-3頓吃。很多人訂那種Hello Fresh分裝好的東西,這樣算有開伙嗎?恐怕還是不太算。
立即下載
SoQueer: 看單身還是家庭。
我們也曾經因為工作太忙沒時間開伙,在本地中餐館定便當,自己煮白飯,那時一個便當,可以兩個人吃了晚餐還有剩可以隔天帶便當。

然後老美很多沒有帶便當的習慣,晚餐會回家吃,但午餐很習慣買個沙拉三明治,甚至自動販賣機買包零食就是午餐。我問過,他們說從小上學都是在學校吃午餐,習慣了。
我只是想說,老美不外食,不一定是因為省錢,至少疫情前,餐廳還沒像現在這麼貴。而就只是一種生活習慣。
Q先生
2 years ago
arrays: 單身或家庭都有。在台灣,很多夫妻兩人都要上班,工時很長的,就很難常常開伙,我知道的是把小孩丟給長輩(長輩家就有開伙)小孩吃完飯,晚上再接回家。父母自己在外面吃完才回家。
Q先生
2 years ago
生活習慣是一個。另外,有些人就真的是對於下廚沒興趣或是不太行。
同樣像在家種菜,也沒有多便宜耶,但就是生活選擇。才看人笑種番茄,說花了幾個月每天澆水好不容易長了幾顆,同樣價錢在超市買好幾箱番茄。
但很多家庭就是習慣自己種一些,這又牽扯到,住什麼房子有沒有院子。住城市小公寓的當然就沒選擇。

我後來在新加坡搬家,就是挑了一個有大一點廚房跟烤箱的公寓。
SoQueer: -->有些人就真的是對於下廚沒興趣或是不太行。

你在說我們那位黑暗料理噗友嗎?哈,他這幾年都沒有分享黑暗料理了,不知道是廚藝進步,還是伴侶會煮
LOL 喵同學
2 years ago
我不太喜歡出門,但也不喜歡做飯,以前就是不吃中餐,然後外賣多叫幾個菜回家再煮一鍋湯,可以吃一個禮拜。
Q先生
2 years ago
如果是台灣/美國都以外食為主,當然會覺得美國外食(尤其又是吃中式的)同樣的東西比台灣貴非常多(尤其外送平台的費用和小費,美國比台灣貴太多),這倒也是事實。
台灣我知道超多家庭,晚上去爸媽家吃飯甚至還打包帶便當。
我爸媽在加州時,我們也是每個週末過去吃飯,然後打包好些食物回家。我運氣好吧,從小家裡有一個廚藝很好的祖母,我娘出嫁前是大小姐不碰家務,提早退休後在家瘋狂研究廚藝,這也可能是我不太愛外食的原因。但我的臉書在美國常常被人批評為 food book, 說我外食太多。
Florathecat: 妳根本就是不愛吃,而不是省錢不吃。

我只是針對那篇文章的立點,反駁美國人不是因為外食太貴而不外食。

是說,很多鄉下地方沒什麼餐廳啊,不像台灣滿地都有小吃夜市路邊攤
Q先生
2 years ago
對啊,我的同事都要破產了,要預支薪水才能生活,還是照常每天出去買午餐,對於價格沒什麼感覺,我反而乖乖地帶自製的便當,自己都覺得很好笑。
其實我覺得美國好貴的是酒吧,我一直沒有學會下班去喝一杯再回家的習慣。同樣都是啤酒,在超商買一打很便宜啊 為什麼要去酒吧喝,然後還要給小費

(我的確是一個小氣主婦)
snow
2 years ago
我記得之前看過統計台灣30代的家庭現在大概70%的不開伙(可能更高)因為台灣外食方便選擇多便宜又快。至於美國現在大概三十代的Millennials 也很多不開伙,更不用說二十幾歲的Gen Z 了,直接把外食當個網紅夢的人多的是。
Q先生
2 years ago
我也覺得世代的差異(Array和我都算是上一代的人了,哭哭)
snow
2 years ago
我現在沒廚房已經三個月了,因為有兩個月跟減脂重疊也沒什麼在外面吃,完全靠Costco 和微波爐為生,這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外食吧(thinking)
arrays: 老美比較少外食除了貴之外,外面好餐廳少也是重點耶,噗浪上的大家都是住大城市的尊貴天龍人,都沒住過中西部或南方小鎮,小鎮裡能吃的餐廳真的沒有幾家,吃不到一年之後就膩了,你想外食還找不到地方可以外食,不要認為美國人都住在大城市啊,別忘了那些住在鄉下的美國人啊.... (LOL)
小肥魚
2 years ago
我覺得喝酒是一種不同的消費,上酒吧是一種娛樂,重點不是那個飲料。就像在家唱歌不用錢,但是大家還是願意花錢去卡拉OK唱歌
我還是覺得跟居住環境有關

首先你要住在美國大城市 ,才有很多外食的選擇。

再來房子有沒有廚房,台北寸土寸金,很多新建築都只有在邊角塞一個小廚房,雞生蛋蛋生雞,是沒廚房不煮 還是不煮所以新房子就不注重廚房。

同樣也是要有大院子才能在家 BBQ, 我看矽谷這很多新的公寓都標榜有很多戶外 BBQ 爐,跟超大廚房的 club house, 就是讓租小小公寓的老美,仍舊能享受在家燒烤。
snow
2 years ago
然後因為我沒在中超買菜,自己種菜雖然一開始成本高,但撇開人力成本來說大概春夏可以攤平到跟有機蔬菜價格差不多,我算產量很低的所以沒辦法每天吃自己種的菜(LOL)
snow
2 years ago
很多白人都一直吃teriyaki 和漢堡吃不膩啊,跟我們吃排骨便當店差不多。不然工人怎麼辦,很多工地沒水沒電只能外食喔
erhugreatwall: 美國人 (至少我接觸過的)都很願意花錢花時間去酒吧,所以不是沒錢啊,而是他們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
snow
2 years ago
重點是那些是他們從小習慣吃的,而且美國人挑食不挑吃,不像台灣人很在意吃這件事,所以整年一直吃麥當勞的也有,同家餐廳吃不膩的人也超多的,這倒不是什麼問題
Q先生
2 years ago
我以前住中西部,真的就有開2-3個小時去吃燒餅油條的經驗(我早期還噗過這件事)而且次數還不算非常低。我當時甚至覺得只要開2-3小時,其實還不算太糟。
snow: 我是被美國朋友帶著種番茄,那種成熟現摘的真好吃,自己種還真不是省錢,而是品質吧。

不過加州一些老中種菜種得很誇張,大多是把老家農民爸媽接來,看前後院不種東西手癢吧。

我上次想要種韭菜 就是跑去以前公司大陸同事群組問,隔天馬上有好心人送一盆到我現在公司給我,你就可以想像那些家裡有老人家的,種得真多
Q先生
2 years ago
還有,願意花錢去酒吧,也不代表他們真的那麼有錢或是負担得起。我同事房租都快繳不出來了,還可以請假去泰國旅行,我只能佩服。
SoQueer: 對,很多美國人對於一年一次旅遊非常執著。沒錢也要安排一個假期。
在喝酒與吃飯間,他們常常選擇把錢拿去喝酒。
snow
2 years ago
現在美國人也不流行院子了,流行把草地全部改成cut flower garden 或是菜園喔!總之Gen Z 正在翻轉美國的院子文化了,還不少人只種自己家院子就開始經營CSA 了喔。
Q先生
2 years ago
把台灣的生活/消費/飲食習慣移植到美國,一定會有文章裡面寫的那種衝突的感覺,但是美國很多地方其實是有錢也買不到鹽酥雞排骨飯的。相比之下,多付點錢好像又沒那麼糟了。我當然知道想吃就可以自己煮,花點功夫也可以做出和外面味道很接近的口味,但是家裡附近就可以買到,感覺還是很不同的。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says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我覺得這種文章都超不準的,因爲寫文章的人很多都是
1. 單身,或是單薪家庭裡不工作的那個(大部分是家庭主婦),所以的確都會對價錢很敏感,看牙醫、配眼鏡都還會專程回台灣再做;
2. 來美國沒超過7-8年,或者超過了但是自成一格還是過著自給自足台灣風的生活。

我覺得住在美國5年內的都通常覺得台灣方便划算,10年以上的就覺得美國方便划算,5-10年算是生活方式的轉換期吧。

當然也有那種住在美國幾十年,還是每年回台灣、甚至一年好幾次回台灣,台式生活的人。

像這些人在比較的時候,起始點就很多偏誤了。而且美國那麼大,城市和鄉村就差很多,就算都是都會區,洛杉磯、、舊金山、休士頓、和紐約也截然不同。

所以其實他們只是比較他們自己那個區域生活方式,但該區生活方式和整個美國比,可能完全不具備代表性啊。
LOL 喵同學
2 years ago
我同事前陣子向我借三千五去修車,然後兩個月過去了總共才還我一百塊,但我和她出去吃飯都是一個人快一百塊(因為有喝酒),然後她現在在法國渡假。
文章還說美國因為人工貴,所以美國人都要 DIY. 不算錯,但我認識好些美國人是把 DIY 當興趣。
但打掃,我注意到台灣人中國人不是很習慣找清潔公司,通常是那些家裡有小孩很忙的,才開始找人打掃。而老美,很多單身的住小公寓,也都習慣固定讓清潔公司來打掃。
亞洲人都習慣自己打掃,移民社團常看太太抱怨先生不幫忙打掃。而我認識的印度人,常常公寓還沒找好,就已經在印度移民圈裡開始找清潔工
arrays: 真的很多人就是喜歡 DIY,我覺得台灣就沒那個環境,而且文化上可能覺得做工是粗活,從小父母就就沒讓小孩接觸,所以這個技能都沒點過,就很廢,才會有不得不做純粹是因為想省錢,而不是自己喜歡。
但很多美國人做這個覺得挺開心的啊,還有 mediation 的效果~
jeanylin: 同意,所以每次看這些標榜矽谷人的文章,常常覺得生活在平行世界。住加州的才容易過這種自給自足的生活吧。我去年跟一些住南加爾灣的台灣夫妻出遊,就很有感覺,那些都還在美國3、4十年,養大小孩,但都還非常台,密切關切台灣影視
jeanylin: 啊 我就是覺得在廚房是我的 meditation, 尤其我終於換了新的洗碗機,晚上把所有東西放進去,早上看乾淨的廚房好療癒喔
Florathecat: 吃飯吃到 $100,貴寶地物價也很高了呢。
所以又是一個把喝酒跟度假放在優先名單上的。
LOL 喵同學
2 years ago
主餐前叫個前菜,兩杯酒,再來個甜點,最後稅和小費加一加,快破百很正常。
Q先生
2 years ago
arrays: 用中文寫「矽谷」生活,寫給台灣人看,才有收視率啊。至於我自己,我會關心台灣影視和網紅互罵,也算是很台吧(掩面)
ribo69
2 years ago
矽谷便當外帶都可以吃好幾餐,自己煮還比較貴(剛旅遊回來就想說幾句,哈哈)。而且根本是Uber天堂吧,同樣半小時機場車程,舊金山加小費才40 USD,然後日內瓦就120 CHF,回天龍國馬上覺得錢變少了⋯⋯
Kenny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矽谷便當真的好吃... 舊金山裡面有幾家不錯可是份量就真的沒這麼大... 像矽谷這家O2 Valley的排骨飯, 那個排骨我就可以吃三餐 (其他配菜大概兩餐就吃掉了). https://imgs.plurk.com/QD1/WsV/OMUdRUZIyKkLOPZwL2VRxJuFcVK_lg.jpg https://www.yelp.com/...
Kenny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舊金山裡的Hodala就比不過了 ... 一餐就吃光光 https://imgs.plurk.com/QD1/q1U/w16gj2PkfAvJGuKj7yr5BCdWfUF_lg.jpg https://www.yelp.com/...
Kenny
2 years ago
兩家都是台灣人開的... 但是租金一定大大不同啊
ribo69: 不比較就沒傷害。
那些「矽谷xx」總是只跟台灣比,他們的世界好像就是只有矽谷跟台灣。
kennylin: 我是O2 跟本店鬧糾紛上法院後,我才知道這家,O2 賣給中國人囉。
我已經成功讓公司工程師愛上台灣雞排飯 週二本店 Chick and Tea 午餐有特價,一個 ABC (爸媽香港)一個 ABI 印度會主動在辦公室揪團去買雞排便當會公司吃。
snow
2 years ago
寫這些文章的常常都是半路出家工程師,賺太少又愛面子又愛比可是又比不過別人
snow: 哈哈哈,太一針見血
waterm00n
2 years ago
世界比台灣和矽谷大很多啊啊啊啊啊
snow
2 years ago
真正工作很成功的工程師很少在寫這種廢文。台灣的人有個迷思就是美國=矽谷=工程師=每個人都很有錢,加上台積電來美國設廠所以這種文章只會越來越多,問題是很多混的不好的工程師其實沒賺那麼多但又被逼著跟人比過著好像有餘裕的矽谷台灣人日子,於是只好寫文給台灣人叫窮說「其實矽谷也不是你們想像的那樣啦」
snow
2 years ago
但這些人其實都是在矽谷過台灣人生活跟台灣人比,所以感覺特別吃癟因為矽谷台灣人很容易不小心就炫富了,但美國人的生活priority 不同,收入高也可能開台破皮卡,結論就是賺不夠不要跟台灣人混,不然會內傷只好寫廢文療傷
snow: 其實呢,看名字就知道⋯
像是矽谷貧窮線下的掙扎,取這種名字就註定了他發不起來啊,是個自我實現的預言⋯但就是這類風格的人特別愛發這種廢文⋯
snow
2 years ago
jeanylin: 有這美國時間不如去多研究怎麼把本業做好這樣才付的起小費
snow: 哈哈哈哈😂
不然開創副業也可以,總之就是做點有生產力的事,不要整天碎碎念⋯
或像有些都搬走了還在矽谷X X,這麼無法忘懷~
hatershater
2 years ago
snow: 啊哈哈哈,本業做好才付得起小費這個太好笑了。我看這些矽谷文也是翻白眼到天邊,感覺換日線就是年輕版的世界日報,是給在美國的台灣人當日記用的啊…
他就在開創副業啊....
Kenny
2 years ago
arrays: 是喔!店員好像都還有台灣人
snow: 「結論就是賺不夠不要跟台灣人混,不然會內傷只好寫廢文療傷」《-- 哈哈哈哈

或是去跟在台灣的台灣人混
snow
2 years ago
hatershater: 上次這種文章就是鱸魚在抱怨七塊錢蛋糕要給2塊小費啊
snow: 我覺得他已經喪失靈感江郎才盡了,才會沒話找話
arrays: 你「在美國開火」是用槍還是炮呢
brewtown: 我進化到「已知用火」
Q先生
2 years ago
我最常用這個youtuber當例子,不到三十歲就年薪超高(他影片有貼出來)還可以拒絕Google的offer,超霸氣的。好幾個年輕的矽谷工程師/網紅youtuber就是走這個路線,年輕的網友看到應該覺得前途很有希望吧。HackBear 泰瑞 - YouTube
Q先生
2 years ago
我平常日子過得也算平淡知足,就是每次看到那些滿滿的「矽谷」文,或是像上面這類的台灣粉專或youtuber(住美加,住台灣都有)這些比我小二十幾歲以上的人生勝利組,會覺得我的人生也未免太失敗。幸好我看得很開,自嘲一下,關掉電腦,明天又可以繼續過日子。如果心理素質不夠強的,可能還真的會很沮喪哩。:'-(
欵原來他之前年薪也才 40 萬,我還以為高很多 我果然是網路酸民
我也來學作者寫矽谷生活,

早上按摩推拿後去旁邊小店買點水果,買了新鮮草莓,白櫻桃,藍莓,荔枝,蘋果,一大袋,再加一條本地有名的法國棍子麵包,14 鎂有找,台幣 四百三

台灣 costco 同樣一盒藍莓,台幣349,還買不太到白櫻桃,黑櫻桃一小盒就台幣四百多

欸,這樣寫,台灣沒有人要看吧
arrays: 那我來寫一下去年在矽谷買了空運來美的黑金剛蓮霧,一磅美金$28。結果一磅才三顆,平均一顆蓮霧九塊錢美金(台幣270塊錢),三顆蓮霧840塊錢台幣。
剛看到這張圖
https://images.plurk.com/34E2fdOrr3IVH4IY02aZ5D.jpg

除了去餐廳去攤子吃,這種也算是外食吧,就是可以直接吃的。
美國方便的是半成品很多,像 Q sir 說的 Hello Fresh, 或是阿雪已經吃了三個月的 costco, 在加州很好分辨,食品要打稅,半成品免稅。所以小罐的哈根達斯要稅,屬於打開直接吃的食品,大罐的免稅,被認為是要另外分裝不是直接一人食用。
台灣半成品還是少,大約就是冷凍水餃之類,冬天會有一些包好一盒的火鍋料,適合只有用電磁爐的租屋族吧,只是看到處都有的八方雲集生意真好,很多人連煮都不想自己煮吧。我在台北工作一年的感覺是 在台灣煮菜比在美國麻煩,直接買熟食很容易,離開台北可能就不一樣,像阿蟲說的,在美國鄉下可能整個鎮只有一家餐廳,吃多會膩,很難天天外食啊。
jeanylin: 九塊錢一顆蓮霧 妳贏了!
我在矽谷本地某米其林餐廳開出來的麵包店買過一個$9 的 pretzel, (我沒給小費!) 已經被朋友笑很久,但至少我的 pretzel 比我的手掌大,妳飄洋過海來的黑金剛比較稀奇。
snow
2 years ago
我們州食物全部不用稅耶,連超市熟食外帶都不用。餐廳才要稅,所以我去超市除非買衛生紙幾乎沒付過稅😂
hatershater
2 years ago
arrays: 同感,我們家夏天都會在農夫市集買很多桃子跟nectarine,還有一種叫蟠桃(donut peach)的。這些stone fruits超級甜又多汁,又不貴(通常一磅$3.5但打折時會到$2),在台灣水蜜桃好貴,在這邊狂吃(我兒子常常一口氣就吃掉三顆),覺得超幸福的!除此之外還有藍莓黑莓跟櫻桃也是吃到飽,覺得自己好貴氣啊 XD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