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林七味☀
說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之前聽Draftsmen(podcast)其中一集提到的書,該集討論的書是《The War of Art 》,但最後主持人Marshall也提了這本書。
今天終於從圖書館借到手,才看了20頁就感覺膝蓋中了一堆箭⋯
同時卻也充滿了被理解的療癒感,或許是創作能量低落的時候可以接住自己的書吧
☀林七味☀
說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The War of Art 》沒有中文版,但圖書館借得到原文,之前借來看完了,其實整本書不厚,裡面也沒有太難的詞彙(有也不是非常重要的細節),每個章節也都偏短,認真一點的話一個禮拜就看得完了~我個人很喜歡兩位主持人在podcast裡的讀書會(交換心得),讀完再聽一次也覺得很受用~(練英聽是附加價值w)
☀林七味☀
說
2 years ago
今天早上利用早起去摩斯吃早午餐的時間讀完了~真的有讀一次不夠應該多讀幾次的感覺,很多句子都對我挺有用的(不管是警醒還是療癒作用)~
☀林七味☀
說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書裡講到了很多面向,有些我正遭遇著、有些我可能遲早會遭遇,但不可思議的是我讀的時候沒那麼擔心害怕了,畢竟這本書名就叫「藝術與恐懼」,先把可能遇到令人害怕的事情都run過一遍似乎真的就比較不怕了XDDD
立即下載
☀林七味☀
說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個人最喜歡作者舉的一個例子是他去學鋼琴,學了一陣子忍不住向他的老師(鋼琴大師)感嘆說:
在我腦中的音樂比實際彈出來的好聽很多。
大師回答:
你怎麼會覺得你可以改變這一點呢?
☀林七味☀
說
2 years ago
創作本來就是不完美的,因為創作者是不完美的人。而不管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遭遇多少辛苦與掙扎,觀眾看到的只是最後成品,他們不會知道、也絲毫不會在乎過程如何艱難。因此最重視過程的,當然就是創作者自己,透過大量創作跟自己的作品及過程溝通,單一作品的好壞某部分是要跟自己其他作品相比才有意義,而不是跟其他人的作品比。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