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人可能是東亞最「命苦」的一群人?社會科學怎麼測量「性別不平等」?挺有趣的是,我在高中、大學時聽老師和教授都是用『兩性平權』來講這個議題,然而社會主流是使用『女權』、『父權』這類名詞來直接代稱。
之前做助教在整理兩性平權發展史的時候,也能看到台灣的的確有一陣子是以兩性平權作為發展議題,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的權利,都開始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但這幾年我真的不確定到底在吵啥了,感覺一些性別認同和兩性不平等的議題已經不是要解決問題,而是要趁機撈錢或是增加知名度了。
當然還是有很多、非常多更加溫和的團體在發聲和努力,但媒體似乎還是更偏好極端思想的人,然後不知不覺,關注議題的人也慢慢的開始往極端的偏向去靠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