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再次提醒大家,不管對象是誰。在解釋複雜的跨性別議題要有耐心。溝通確實不是吵架,說明是宣傳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都得記得,在噗浪上這是一個被吵過千百遍的議題,但離開這個社群它是嶄新的,要從零開始推廣的。不要不屑,盡可能的學習淺白易懂的說明方式,是我們共同的課題。
責難不足以成事,我們一起努力。
latest #6
對一個議題最徹底的了解,應當足以讓你找到最深入淺出的說明方式。
還有,同情跨性別一定有,畢竟人生而為人,因其立場共感同理生命經驗,多少都有共鳴。我們需要喚醒的,是對於女性生活習以為常的困難的同理,還有制度引來的惡害。但其實不是否定「同情」這個情緒。他可以同情對方,也可以同理你。爭取他
自己製作簡報圖卡更可以反覆檢查到底想表達什麼跟看過去會怎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