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這時候被德國狄克老闆開除,他在動刀已經安排一個他認識的人進來接我地盤。我覺得超窩囊的,就是他找了一個很差勁的傢伙,我都不需要留一手,整個 excel 庫存跟進度檔案給他,他都看不懂,還不太會用。找一個比我強的我沒話說,找一個蠢貨進來還要給他比我高的頭銜,鬱悶啊。 前幾月狄克終於被新的 CEO 幹掉,前幾天聽說那個蠢貨暫時還沒被砍,是因為要讓他完成實驗室搬遷。晚上跟一個美國老同事吃飯,我就跟他抱怨那個德國公司,當我說狄克找來的蠢蛋是 west Virginia 的博士,我都還沒說他畢業後的經歷,那位Ohio 畢業的白人前同事,就一臉,那種學校。我就停下來問,你都不管他在哪工作過,就因為學校覺得這個人差 (心裡想你的 ohio 也算是鄉下吧),他就回問我,你在開會遇過那學校的嗎?你讀過期刊文獻從那學校的嗎?
另外我覺得亞洲讀大學照著排名,美國人選大學的考量非常多,學費跟校園區域再來就是校風,私立小型學院跟大型公立大學,通常也顯示了一些家庭經濟背景。以我找實驗室助理的經驗,矽谷裡的 san jose state 學生真的很好用,我遇過的不像柏克萊的那麽聰明機靈,但個性都很好,然後學校課程很針對業界需求,實驗室基礎大多上課學過。遇過的柏克萊應屆畢業生,幾乎都是超級聰明涉獵廣泛但沒幾個想長久當助理,史丹佛的畢業生,欸,只有遇過實習生,研究助理缺,從來沒收過史大的履歷。
我自己是覺得大學還是由你玩四年吧,18 歲進業界好累喔,休學創業成功的實在只是少數。當初 dot com 熱很多學生休學去加入,在 dot com 潮結束後,相當多適應不良,部分回學校完成學業,很多就一直要等下一波,不甘心當一個普通上班族。也許超級優秀的不需要學歷,但我是普通人,尤其還是外來移民非白人,拿一個學歷在美國算是一個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