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重不重要?
常聽人美國重視工作經驗,不重視學歷。可能行業吧,我在美國遇到的,都還是很重視學歷,尤其是大學讀哪,感覺很多人用大學來評估個人風格,而不是研究所。
latest #19
研究所比較多不同的 program,所以變異比較多?
我去年這時候被德國狄克老闆開除,他在動刀已經安排一個他認識的人進來接我地盤。我覺得超窩囊的,就是他找了一個很差勁的傢伙,我都不需要留一手,整個 excel 庫存跟進度檔案給他,他都看不懂,還不太會用。找一個比我強的我沒話說,找一個蠢貨進來還要給他比我高的頭銜,鬱悶啊。
前幾月狄克終於被新的 CEO 幹掉,前幾天聽說那個蠢貨暫時還沒被砍,是因為要讓他完成實驗室搬遷。晚上跟一個美國老同事吃飯,我就跟他抱怨那個德國公司,當我說狄克找來的蠢蛋是 west Virginia 的博士,我都還沒說他畢業後的經歷,那位Ohio 畢業的白人前同事,就一臉,那種學校。我就停下來問,你都不管他在哪工作過,就因為學校覺得這個人差 (心裡想你的 ohio 也算是鄉下吧),他就回問我,你在開會遇過那學校的嗎?你讀過期刊文獻從那學校的嗎?
jeanylin: 我沒有很好的解釋,只知道以前在找人時,同事會討論一起討論申請人的履歷,美國同事都喜歡看大學讀哪,研究所的部分,則看是做什麼研究,文獻是跟什麼人合作。
立即下載
Kenny
2 years ago
看行業還有看工作執掌
去年狄克給我的創傷太深,我應該是還沒有 over, 所以還在關切前公司的動向。狄克是個品行低劣的頑固老頭,不說他霸凌我的手段,光是聽說他離職前,惡意破壞公司文件電子檔,就讓人瞧不起,IT 還譏諷,說老頭不知道 IT 可以輕易復原吧。
至於那個西維吉尼亞蠢蛋,跟狄克也是同類吧,我只跟他共事十天就離開,(聽說狄克罵他怎麼一個多禮拜都還沒把我的東西接手)但已經明顯感覺到這個人的笨跟貪,進新創公司不是盡快上手,而是搶辦公室凹東西。
kennylin: 我這行發表文獻很重要,再來就是專利。業務組就很不同,完全看數字,那邊真的就不看學歷,linkedin 上都是標榜自己連續多少年達標超標。
想到當年去新加坡,要找人時,分公司資深 HR 就建議我別找她母校 NUS 新加坡國大,也不建議我找那些國外讀大學後回新加坡的。不找國大最好大學的我懂,因為那些孩子通常還打算讀研究所,另外眼光也高不屑做基層,但出國讀書的不是應該英文好有國際觀?我面試了幾個就懂了,原來新加坡是讀書差的才出國讀大學,那些優秀出國讀書的,畢業不會馬上回新加坡,而會努力留在國外。
新加坡分公司那時以生產為主,所以 HR 大多找那種兩年制大學畢業的,我那時需要多一點專業知識的,所以後來幾個都是馬來西亞大學跟研究所畢業的,比新加坡國大謙虛 專業知識不差。
LOL 喵同學
2 years ago
West Virginia 的大學其實還不錯,至少我認識的兩個在那邊唸大學的人都蠻有能力的(就是沒什麼企圖心)
LOL 喵同學
2 years ago
不過PhD的話,還真沒看過任何West Virginia 學校出的paper
像我這樣的 美國菁英階級都很重視學歷經歷
醫學之路太長,沒有人在看大學讀哪,倒是會稍微注意醫學院在哪讀,尤其特別注重 Residency 跟 Fellowship 是否系出名門。
brewtown: 對啊,專業到後來雖然不是看學校,畢竟美國大學很多很大個科系強項不同,就像同一個研究是不是在名師的實驗室,資源差異也很大。
我只是看美國同事長用大學來預估應徵者的個性背景;我自己也會看大學,看是在美國讀的還是國外大學畢業來美國讀研究所,至少 UC 大學部很少收國際學生,看到大學在 UC, 就算名字很中東很印度很亞洲,大概身份不是問題可以直接開始工作。
另外我覺得亞洲讀大學照著排名,美國人選大學的考量非常多,學費跟校園區域再來就是校風,私立小型學院跟大型公立大學,通常也顯示了一些家庭經濟背景。以我找實驗室助理的經驗,矽谷裡的 san jose state 學生真的很好用,我遇過的不像柏克萊的那麽聰明機靈,但個性都很好,然後學校課程很針對業界需求,實驗室基礎大多上課學過。遇過的柏克萊應屆畢業生,幾乎都是超級聰明涉獵廣泛但沒幾個想長久當助理,史丹佛的畢業生,欸,只有遇過實習生,研究助理缺,從來沒收過史大的履歷。

以上只是我自己工作上遇到的,樣品量不大。
會想這些,也是看到別噗在講,優秀的人才是不是就直接進業界,不必上大學。

我自己是覺得大學還是由你玩四年吧,18 歲進業界好累喔,休學創業成功的實在只是少數。當初 dot com 熱很多學生休學去加入,在 dot com 潮結束後,相當多適應不良,部分回學校完成學業,很多就一直要等下一波,不甘心當一個普通上班族。也許超級優秀的不需要學歷,但我是普通人,尤其還是外來移民非白人,拿一個學歷在美國算是一個基本保障。
crosswalk
2 years ago
去大公司上班也是可以玩,也不需要多拼,而且手邊有錢更好玩。但我是覺得大學就算玩四年,也大概知道自己上過什麼課,不管學得多混,將來有需要,再回頭補K一下書就好。沒上過的話,根本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要從哪裡補救
Jeany|來非虛構小火堆玩吧 says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crosswalk: 這個看 curriculum 應該就可以了吧?

但我覺得大學還蠻好玩的,交交朋友也不錯,還有上大學就好像進了上課吃到飽餐廳啊,可以去別的系上各種課,說不定會發現自己原來不知道但很有趣的領域,超棒的。
去公司上班就是稍嫌無聊,不過對新鮮人來說什麼都很新鮮啦、也沒什麼不好的。只是說以後上班的時間和機會多的是,上大學就是如果年紀太大再回去大學生涯,就和年輕時感覺不一樣了。
crosswalk
2 years ago
jeanylin: 知道怎麼找curriculum來看、從curriculum看出一門課值不值得上,這其實也是要經過某種練習的說
好吧!結論還是去上大學吧!
我工作多年後,發現當初大學以為沒用的一些課,居然在某些時候還是很有用。雖然到現在我還沒用上微積分。也許資優生不需要讀四年吧,但一些通識課程還是增加不少常識,甚至軍訓課很無聊但也讓我多認識一些武器戰機。當初背很痛苦的解剖課,雖然幾乎都忘光了,但上瑜珈我就發現我比其他人容易理解要如何施力,因為還記得哪幾條肌肉的走向。
最沒期待的應該是貪玩修的餐飲管理課,雖然我從來沒管過倉庫,但在狄克老頭霸凌下,我靠基本觀念用 excel 做出安全儲存規劃,比他帶進來的採購還強,那邊只會買昂貴的現成軟體。雖然他有挑剔一些細節,事後我聽到他要德國採購按照我的設計區規劃。那個西維吉尼亞阿呆就完全看不懂,而新生代電腦就都很強,組裡小女生 UCLA 跟 Cal Poly 的,沒概念,但我解釋後,很快都上手,還幫我加了一些功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