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出版社一直以來都是單打獨鬥,直到最近有了
獨立出版聯盟,
劉霽說一切成員的相遇可以從台北書展開始說起,
慢慢地裡面成員越來越多現在有四十幾家夥伴。
「書」這幾年因為不同平台興起種種原因,銷量一直往下掉,
漸漸他們想將書作為「策展」的概念。
一本書做出來後要怎麼推廣行銷就要有中心思,想要有有趣的想法,
讓還未閱讀的潛在讀者引起興趣,藉由展覽互動的方式參與。
劉霽將一本書分為印前、印刷中、印刷後。
【印前】
前期會以編輯與作者的部分較多,後期則會加入設計的參與。
目前台灣作者的狀況都是獨立作業居多,但是國外編輯甚至會參與到前期作品發想,
介入作者的想法,比較著名的是日本漫畫家與編輯的關係,會細到每一期劇情走向與分鏡等等。
而獨立出版社在這部分也有幾家扮演前期比較重的角色,如果作者也允許的狀況,甚至是idea出來就會一起加入討論。
劉霽還特別提到以企劃能力特強的逗點文創結社則幾乎都是由編輯先提出idea再與作者討論,
或者其他獨立出版社找到有興趣出版的書籍或有想法時會由編輯去尋找適合的譯者、作者再出版書籍。
書的呈現是整體的概念,如何具象化則是靠設計的能力。
編輯的工作則是確保文字的流暢、讓內容不說教而是引起讀者興趣,
以及內容資料正確性的審核。
林峰毅說他曾有本完稿的小說總數十五萬字,
還未進行下一步校稿,提供給編輯後馬上被打回來,
給他的建議是看他要自己刪還是與編輯互相討論,
至少要十萬字以下(笑)
他們兩人將作者、編輯、設計比喻成鐵三角。
而編輯常常會再左右兩邊扮演著一來一往的角色。
想辦法讓這個三角形不要分崩離析。
(作者常有自己的想法,設計也是,兩者很容易打起來)
【印刷中】
這個時期細分的話以編輯、印刷、印務、設計為重,作者最好不要介入。
這部分劉霽提到一個蠻有意思的觀點是設計師常與(編輯+印務+印刷)在打架,
因為設計就只想著呈現最美的畫面,
每次都給我選那很貴的美術紙(他笑著說)
這跟我自己比較不同的是,我可能比較不適屬於純這派的,
或許是經歷了許多打滾,像是不同商業案的考量與洗禮
而且在其他冊子相關的商業設計案如果業主有談印刷,
我通常也會跨到印刷與印務一些業務範圍,
心裡想的與實際上還是會考慮到成本,
這與劉霽提到純設計師這類型可能比較不一樣。
不過心理每次想選美術紙也是真的但也只是想一想
打樣→製版→印刷→(看有沒有後加工一堆可以玩)→裝訂→送倉庫
再提一下外國紙是比較美沒錯,美就算了有時候還要小心沒有經驗有些紙可是又貴又難印。
耗材率很可怕……這真的有時候就要靠印務的經驗了……
【印刷後】
到這個後期階段比較是編輯、出版社、經銷商、書店的角色了。
林峰毅提到說他自己個人認為這階段是最為困難的,
因為前面兩個階段都還能稍微預估完成時間。
通常要推一本書大概要再兩、三個月前就要跟書店提出要做什麼樣子的行銷活動。
林峰毅說他們工作室目前有兩人,
如果以獵人來比喻他比較像是具現化系,他的夥伴是特質系,
所以將書做策展時,就是一段一直P.K.的過程,
他腦子每次都想著這些展區設計規劃想法怎麼實現,
而他的夥伴每次想的都是一個比一個更天馬行空的想法。
某個展覽他的夥伴就非得要把書吊起來不可,但當時人力不足,
佈置到最後他都要累癱了直想將書放著,後來還是沒被妥協(笑)
所以書就真的吊起來了。
【現場QA】
Q:一本書大概要抓多久的製作時間?
A:快的話兩個月,慢的話能到好幾年
Q:書籍的印量如何抓?
A:有個基本的準則是各家通路會提報與評估進多少,
通路事前就會做讀者反應與調查,由這個數字與成本去評估回推該有多少印刷量。
這裡劉霽提到未來書越做越精緻,可能會演變成收藏品,而電子版反而主要用來閱讀的用途。
Q:如何出版一本書?
(覺得這題可以分享給如果有在寫原創的噗友)
A:有好幾種方式。
最簡單暴力的是投文學獎。
得獎後出版社就會注意到。
要注意的是文學獎評審就固定那幾個,
有固定的審美學,需要稍微去研究一下他們的口味。
如果你是作者自己負責所有流程,
那就是要自己找編輯、設計、通路、印刷,
(看到這裡同人出版創作者先幫自己拍拍手吧!
多少隱形成本與血淚)
或者作者直接找出版社,意思是將自己的作品寄給出版社。
每一家出版社有自己的風格與習慣出版的類型,身為另類風格與小眾作品,
建議先摸清楚每家出版社出版的個性。
最後一種「有錢就大爺」自費的類型。
只要一筆經費給出版社,他們就會幫你處理完後續的流程,
甚至有些出版社不管作品類型就專門承接出版自費類型的出版社。
另一種像最近選舉快到了,一些政治人物的公關團隊曝光的手法之一,
自費出版傳記也可以稍微提一下。一般來說可能十萬就能出版,
但這種選舉人物已鋪天蓋地曝光為主的目的,經費可能高達兩三百萬以上。
【現場展區】
展區小巧而精緻,分成
發想、編輯、設計、印刷、上市階段
林峰毅將整個展區設計成桌游的概念非常繽紛,以與讀者互動為主。

設計的區塊是龍與地下城的概念我蠻喜歡,還可以看到很多設計過程(跳太快)

再提一下文豪的大富翁區,展示很多經典文豪的文庫本,
比較有趣的是從未有人成功走到終點,
林峰毅說在試玩的過程中文豪往往遇到各種阻礙,
似乎在默默暗示著作家的心路歷程。
最後以林峰毅提的一句印象深刻的話作為結尾
也送給看到這裡還堅持創作的文手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