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這陣子被抓去當義工,忙了好一陣子協助籌備華人癌症協會活動,今天在整合週末大會的投影片,整理到抓狂。

我大概太習慣在大公司有專門的市場部會準備產品投影片,以前出去講就從大量現成的材料裡抓相關的,加上一些自己的東西。

這次有兩場癌症知識的演講,一位是資深醫生還出過書的,一位是博士兼網紅在中文電台有節目的,兩位的投影片,都好可怕!
latest #28
醫生的是塞滿滿的圖,整篇全滿,然後字體居然只有 12, 台下誰看得見啊,然後標題紅底黃字,我們在過年嗎? 猶豫要不要改成大會一致的色系,但實在太多,很難改,目前放棄,只有幫他調字體圖片大小
網紅博士,我上網查,可能博士不是在美國拿,博後在歐洲,投影片是小朋友程度,用了很多會飛進飛出的特效,然後字體顏色每一頁都在變。這種投影片在美國讀研究所,會被教授退貨吧
arrays: 這好經典 😂🤣🤣🤣
立即下載
以前我常常在車上在機場臨時整理整理就弄好投影片上台,所以週末開會分派我整理,我還說沒問題,我不會弄太花俏的,但反正是專業知識,套用一下模式就好,結果今天已經花了幾個小時,還沒整理完....
rascal22 says
2 years ago
jeanylin: 好老人.... XD
這些人是有沒有講過課啊
沒有人
2 years ago
妳要幫他們準備投影片嗎?
MEB: 幫大會整合。根據以往經驗,如果讓講者當場帶來,都會很多狀況。先收進,整理成一個大檔,現場放映比較簡單。
brewtown: 我真心不知,醫生是年紀比較大的,不熟悉也就罷。網紅博士讓我很訝異,怎麼拿出這種程度的。
她應該沒在美國講過課,之前在藥廠做研發。
得癌症後,在微博上分析抗癌歷程,據說小有知名度。
LOL 喵同學
2 years ago
在藥廠做研發還不會做ppt,這樣是沒有前途的
Florathecat: 哈哈所以不是我愛批評,而是在美國科學界做 ppt 是基本啊。

我還在處理這位網紅博士的文字,看來她在美國也沒混很好,才去混中國網路圈。我已經忍不住開始改她的英文了。小蜜餞常常挑我英文錯誤,就知道她的英文連我都看不下,那就是多糟了。
可能協會沒給錢或給得不夠多,才請到這樣子的主講人,像這幾年藥廠贊助的講座找我去講,要不是沒有三千起跳我可是都拒絕的
brewtown: 義工!義工!
我們通通都沒拿錢,自願參與的。
募款得到的錢,都是要用在癌友及其照顧者身上。
brewtown: 不過這位網紅博士,自己本身是癌友,意義不同。她負責一個 panel discussion , 請了三位癌症醫生,一起討論並回答問題,不算是她的個人秀。她的投影片是一些事先準備好的問題。
我是被飛來飛去的文字搞得眼花
crosswalk
2 years ago
請大會下次事先寄一份投影片製作須知給這些人,錯字沒辦法,但至少規定一下每張投影片的字數和字體顏色吧 XD
crosswalk: 哈哈,應該沒有下次,至少我不會再參與。這次是得過癌症的朋友被推去當主席,她揪我去幫忙,不好意思拒絕。
這算是同歡會吧,安排了唱歌跳舞還有帶動唱,實在不是我的長項,但弄弄投影片我還行,算是有點貢獻。就只是我低估了,以為很簡單一兩個小時的小事,沒想到昨天弄到半夜才搞定。字體顏色是小事,可以套用模板就全部一起變,一般有時會提供最基本的文字,讓別人方便套用。網紅博士我猜很少做,看得出來有想弄特別,但每張用不同顏色是大忌啊,換頁時台下會看得很辛苦。醫生的我還沒去查,感覺他大量從同一處截圖,介紹癌症治療的歷史演變,截圖文字太小,根本看不清,但有幾張截圖很經典,像是一張比較亞洲人跟白人肺癌基因的不同,當年我推銷癌症基因檢驗都是用那張。我只是在想,30 分鐘的給一般民眾的癌症知識,這快 30 張的投影片,講不完吧。
arrays: 叫他刪到至多20頁吧⋯
jeanylin: 明天早上彩排再跟他講吧,是年紀比較大的華人醫生,應該不常演講吧。我猜他的內容一半是教科書,一半可能是別人的。
前面像是教科書的部分中規中矩,講歷史上腫瘤手術的紀錄。後面忽然就跳進精準醫學基因檢測跟標靶藥物,這部分可是熟悉而且以前也常在講的東西,只是他的內容有點突兀,很像是從藥廠廠商給醫生的 MCE 進修課程裡抽片段內容出來,沒有足夠的前言背景簡介,一般民眾會很不容易消化。滿滿的死亡率改變,但癌症死亡率降低,並不見得是因為標靶藥物,很重要的是早發現早治療啊 (啊我又想開始推銷基因檢測了,哈哈)
arrays: 我最近有想做基因檢測耶!你會建議哪一家?
我只知道 23 and me
其實你要和他講刪到15頁,然後他可能最後20頁

跟他說20頁
最後可能還是接近30頁,還會跟你說這頁那頁只是秀一下 😂🤣🤣🤣
沒關係,老醫生,我已經安排人舉牌,剩兩分鐘開始提醒,剩一分鐘時會讓 MC 慢慢走到他後面。
目前市面商業基因檢測我不熟悉,以前我的是B to B, 賣給醫院藥廠跟政府單位,產檢那些則是讓醫院跟檢驗中心自己去推銷跟出報告,目前診療都還是要醫生才能出報告,一般基因檢測結果只能當參考不能用在醫療上。就像 covid 檢測可以自己在家隨便做,但封鎖時的旅行證明,就還是要去醫院藥局等專門的檢驗中心做。

中國有一些很強的檢驗,在美國我覺得 23&me 算是簡單有方便的。
總算完美落幕,有點感想。
1. 網紅不愧是網紅,雖然投影片很爛,我幫她改不少,但台風穩健,現場觀眾氣氛掌握非常好,她的部分是這次評價最高的吧。
節目是三段講談,加三段舞蹈音樂串場。

海報宣傳主打是請了一位名嘴,一個報紙電視年代的名嘴,以前在美國的世界日報有專欄。那時我就在擔心,現在還有多少人知道那位名嘴,但邀請名嘴的是協會資深老幹部,她認為有名嘴來就會吸引很多觀眾,還很得意自己能請得動名嘴出席。

結果現場我問了幾個義工,沒有人知道這位老名嘴,現在網路族群,沒有什麼人還在看報紙吧。老名嘴台風很好講話也很風趣,但跟新一輩的網紅比,很明顯的文化差異。
以前媒體沒有互動,名嘴是自言自語;現在的網紅非常注重互動,點評按讚。
老醫生的部分,知識內容相當好,我詢問二十分鐘夠講三十張投影片嗎。他一直跟我說他常常演講沒問題,我忍不住問,平常演講是什麼場合,他說多是專業活動,我就沒多評論。結果當然是超過時間,然後看得出台下已經坐不太住。

他前面的癌症治療歷史其實又有趣,但他快速跳過,可能擔心時間不夠,後面的藥物研發跟基因檢測,原本就不是很容易可以講清楚,沒有一點基礎知識的會聽得很辛苦。他上台前,我算是恭維說那幾張資料很豐富,我以前做這部分的,他一張投影片我就可以講上五分鐘,結果他回我,那你上去講吧,感覺沒有恭維好,我就閉嘴了。
你最懂,你講
brewtown: 認真說,精準醫學的部分我真的可以講比他多。他抓來的圖片不錯,但畢竟是臨床醫生不是做研究的。
但老醫生還是很多很強,在後來座談部分,他講肝癌舉了好些臨床案例,就講的很清楚,那邊是他的長項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