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對於浦澤的喜好不大,原因在於他許多作品都有非常引人入勝的開頭,卻有極其草率的結尾,當然其分鏡能力很強也是一點,但有時候事後看來都是御都合式的象徵擺放,並不是每個伏筆都會有意義
在講冥王之前,浦澤另外有兩部也是懸疑開很大的作品:《怪物》和《20世紀少年》,而這兩部的收尾都讓我十分失望,前者呈現了被東德培育的反社會異常者對於世界的控訴,最終卻沒給觀眾一個解答;後者完全是浪費了長篇大作塑造出的人物曲線和世界設定,觀眾還是無法理解反派想要做什麼、也無法接受反派在謎團都沒揭曉的情況下莫名死亡,草草收尾
在有了前面兩部的前車之鑑後
號稱有手塚原作拉煞車的《冥王》,才成了浦澤最值得一看的作品
好吧,其實我覺得《以柔克剛》才是最棒的,但那是青春戀愛運動喜劇
我覺得浦澤對我影響最大的地方
是我在看完他的漫畫之後總會把其他漫畫的人物都想成浦澤臉
知道他畫風的人應該能懂我在說什麼...............

但是正太小金剛還是很不錯的
《冥王》背景中的高科技社會與現在的想像有很大不同
這個世界已經能夠建構出高度AI的機器人和飛行用具
然而卻沒有普遍的網路能傳輸資料,或是將機器人的資料備份雲端
個人解釋是對機器人來說,資料可以共享,人格卻無法重建
要不然機器人可以隨意換軀體的話,會讓這部的矛盾減少很多
該世界觀中,由於人類與機器人的混同讓社會出現矛盾
機器人會模仿人類用餐及成家,以建立類似的「人格」
隨著外觀上越來越與常人無異,也逐漸有「機器人權」等觀念
但同時機器人有著不壞的軀體和更高的智慧,都讓人類感到恐懼
機器人會有情感嗎?劇情中很明確告訴你是「會的」
也因為人類逐漸無法預測機器人的行為,才有了想抹殺其等的念頭
這與一些克魯蘇神話和太空電影中常會出現的,人類追尋造物主、卻發現造物主可能無法接受其造物甚至痛恨的這類情節十分相似
手塚的原作中我沒有看過《小金剛》,但相較於其他高功能機器人,他既擁有最高等級的武力和裝置,更在其中擁有「人心」,是其他機器人所難以企及的——儘管如此,天馬博士還是認為小金鋼不夠好,到底是多完美主義
是說看到西洽討論這部暗婊2000年左右的國際情勢和美國外交
我又想到了自己看日本青年漫畫時常感受到的左翼思想
那一代的日本作家體驗到的國際觀與現在有很大不同,甚至於回頭看會認為他們預測未來簡直大錯特錯(例如認為可以跟中國友好相處等等),反而會造成一種超現實的荒謬
也因為這樣,河道有些滾動很愛那一代作者畫的漫畫
現在想起來就是那種既帶著階級觀念,又反對國際主流的想法吧
你的第一段跟我一樣 他都虎頭蛇尾 後來直接pass他😂
很討厭啊!!!然後常常很多我覺得都沒解釋到就沒了根本騙我感情
這讓我很容易忘記他的結局劇情,然後回去重看就發現我忘記的原因了,因為作者根本沒交代、或是結尾解謎根本亂塞或沒解釋,整個就是「我到底看了三小」這種迷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