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手法比較像是要體現陸戰隊在太平洋諸島的苦難,而非是要體現少數幾個人的英雄事蹟,所以一開始也沒有將片中人物的姓名介紹出來、也沒什麼個人角度的敘事,乍看之下會較難帶入、或是感覺較沉悶
一些劇情還是滿有趣的,例如:
第一集,當日軍攻擊珍珠港、戰爭開打後,眾人被派往瓜島,從船上搭登陸艦時被海水濺得忐忑不安,原以為登陸後會是一場血戰(可以和搶救雷恩大兵對照一下),結果卻看到海灘上都是友軍,大家懶洋洋的躺在椰子樹下等待指示,唯一受傷的人還是因為切椰子削到手
隊上在叢林中走了半天,沒看到半個日軍,只看到被日軍砍頭虐殺的屍體,頭一晚有人因為走去小便、被誤認為敵軍而喪命,再來某一晚被日軍在夜裡偷襲,隔天早上沙灘邊的海浪上都是屍體
撿到日軍身上的小冊子中有日本士兵和女子的合照,但在看到瀕死的日軍拉手榴彈炸死前去查看的美軍後,就把該照片燒掉了
原以為一個月後可以回美國,陸戰隊卻被困在瓜島上,原本駐岸的海軍被日本艦隊趕跑,眾人陷入了沒有補給、夜裡還要提防奇襲的窘境,這讓駐守的陸戰隊們開始不擇手段要物資,導致當陸軍也到島上駐守時,物資被陸戰隊偷了好幾次,甚至連私人物品都被幹走w
以前只要拍戰爭慘烈的片,大家都會冠上反戰的評價,但個人看國際新聞至今,總覺得人類太久沒發生大規模戰爭,對「反戰」早就失去警示效用,國際社會無奈證明有些戰爭就是得發生、而有些侵略方也最愛打著「反戰」的旗幟要求被侵略方放下抵抗(根本狗屁)
歐美左派的反戰和平(在我看來)成了現實敵人的滲透手法
只有當槍口指著他們時才會有所省悟(也可能不會)
人就是活到有一天會發現有些國家就是欠打,然後開戰都會尋求冠冕堂皇的理由,哪個國家不是尋求利益而行動?
正義這種東西毫無意義,而站在我所屬國家的對立面、想侵略我所屬國家的,就是敵人,就這麼簡單,完全不用幫敵人找理由
太平洋戰爭這部挺悶的,主角群本身的經歷沒有什麼戲劇張力,概括說就是不斷的登島殺敵,然後士兵不斷被物資缺乏、半夜被偷襲、熱帶氣候這種不良條件所折磨,真的被敵人弄死的情況還比較少,整個環境不好才是痛苦主因
美國當時才剛參戰,在後勤的分配上(也可能因為不斷跳島),還有士兵的編制、臨時戰術上都還沒有非常成熟,有時候看起來和堆屍沒什麼兩樣,美日雙方都在打消耗戰,然後在劇情的演繹上,除了讓角色們不斷受折磨,並沒有什麼很特殊的情節
因為有人常拿來和諾曼第大空降比,但兩部拍攝部隊的性質完全不同,我甚至有點疑惑陸戰隊所謂的「勇猛」是不是毫無準備只叫自己的基層士兵猛衝,明明美軍在補給和武器上都占優,但影集中並沒有看見什麼較明顯的戰術
全10集看完
結束戰爭後沒讓人感到解放,只讓我覺得好難過,後勁很強
陸戰隊這群人,在影集中大概只有在澳洲那段時間比較舒服,剩下的時間都是跳島作戰被折磨,許多人後來已經失去理智,痛苦因素像是:日軍打游擊戰在夜裡偷襲導致軍隊無法休息、難受的熱帶氣候和下雨、物資缺乏、疾病,再加上日軍自殺式攻擊和不肯投降讓美國人難以理解
這部是由幾個不同人的回憶錄編成,難免有點零碎
但大致上主角就是勞勃·里奇、尤金·史萊吉、約翰·巴西隆這三人
里奇這條線,大概是要講他從瓜島開始打,中間經歷了被澳洲的女朋友甩,然後在帛琉因為戰場壓力漏尿,被送到後方收容精神失常者的地方,里奇除了算是文青之外,他的故事線不算很特殊,但也有目擊隊友徒手扼殺日軍、還有目睹隊友在多日暴雨後自盡
巴西隆的故事我個人更沒興趣,其實他算是在前期作戰就拿到榮譽勳章(拿機槍阻擋夜襲),拿勳章的事情並不是說厲害到哪裡,但被軍隊當成宣傳樣板,回美國當公眾人物推銷戰爭債券很長一段時間,英勇事蹟還被傳成他殺過一千個日軍,導致他整個人空虛
好不容易回軍隊當訓練官,碰到某個美女閃婚,然後回前線馬上就在硫磺島死了,到現在還是被當成陸戰隊的精神象徵,嗯..........
尤金的故事線到後期滿好看的,基本上他因為體格不良,家人反對他參戰,但後來還是因為熱血就入伍了,是個書生公子哥兒,結果在地獄般的戰場上開始喪失人性,起初他看到隊友拿刀去挖日軍屍體的金牙還會嫌棄,後期被日軍弄到崩潰後也開始對日軍施暴,極端到反過來被隊友阻止
過程中連對日本平民都失去同情心(因為他們會搞自殺攻擊)
直到後來在沖繩才開始找回理智,他也是回國後精神創傷很嚴重
許多戰爭紀實都會提到,一旦平民也可能成為攻擊者,軍隊就會逐漸開始喪失同情心和理智,美軍在伊拉克也碰到很多這種的,混在一起根本難以區分,沒有士兵想要冒險,心態到極限時就會有很多誤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