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業務需求編輯了大量北大學生的文章,文辭優美、引經據典不少,但是生活經驗薄弱,撰寫個人經歷逐年下降,以前還會寫爺爺、奶奶、三叔公、表姑媽的故事現在稀有至極,即使是他國事務,我都覺得這樣大量製造學習機器的教育環境讓人非常不安。孩子們對他人沒有感知能力是很危險的事情。
然後我看到一篇對社會信用分數的歌頌文有夠驚悚,學生覺得只有健全的評分制度才能從新建立社會的信用,你是反串吧!!你不是真的這麼想吧!!(搖肩膀)
終於有一篇批判制度的社會學系學生,簡直是北大良心啊,他以勇敢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的作結,嗚嗚嗚你一定要好好的,不要被抓走
看到最後才意識到北大可能是北京大學⋯⋯?
(一直預設是台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