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喃喃文本 #讀嘛讀嘛

「成為自己的朋友,從未像現在這般重要。當前是困難重重的時候,該溫柔聆聽自己聲音的時候到了。親切地對自己說話,給予自己的耐心,要像狀態良好時,對待他人的耐心一樣。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我可能錯了》

年末分享 2023 最好,也使自己淚流滿面的文字。
打從心底哭泣並非因為悲傷,而是某個深刻響亮的道理,深刻敲擊尋求答案的心靈。作者分享的生命教誨,猶如禮物刻印在紙張上。簡明的文字有著生命的解答,苦痛的人生依舊有解套的方法。很高興能夠在此分享這份心緒。
latest #32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這本作品是由一位瑞典的經濟學家,於 26 歲至泰國出家為森林僧人,修行十七年,還俗回歸歐洲社會後分享經驗撰寫而成。

自己讀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法師、喇嘛、大瑜伽士、禪修者與心靈導師的著作,感受到這作品本之所以特別,是因為作者的觀點非常貼近「普羅大眾」的思維。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因為較晚出家,且中年還俗的關係,他理解非修行者體系出身的普通人,對於佛陀思想的規避與困惑,也透過在寺院中修行得來的經驗,應用在苦痛與困難重重生活之中,隨而對自己溫柔。
立即下載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這本作品字字句句都是佛陀的禮物與教誨,卻不會有很強烈的宗教色彩。作者僅是在講述他此生從大學畢業出社會、人生受挫,隨而至佛寺修行,最後回歸社會,遭遇困難與考驗的歷程。

其中的徬徨與困惑,是我們都能懂的生命體悟,也是人生前進的過程中,人人都會遇見的困境與挫折。此時該如何處理問題,此刻該如何對自己溫柔、承接他人、感受平靜、保持安定,並把這份感受不帶恨意傳遞下去,是他想告訴我們的事情。
僅分享自己覺得至關重要的,這本作品文字簡明,道理卻非常深刻,相當值得閱讀。只希望能夠引發一些閱讀的興趣,那就太好了
1. 在腦海中否定自己與他人的聲音,或許是錯的?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時,就會變得極其脆弱,毫無防備。不論大小事,都是如此。⋯⋯但我們無法操控腦海中要跳出哪些念頭,只能選擇是否要相信他們。」
我們無時無刻都有煩亂、悲觀且自傷的念頭,甚至是離譜的情緒反應。這些反應自我們能獨立思考時,就深深傷害著你我的心靈。作者希望我們與這份思維保持一點距離,對其提問與否定,或是將其視為單一事件看待。

思維歸思維,自己歸自己;我們並不等於那份不好的想法,那僅是腦海中的一個聲音,空想同樣不等於事實。若是認同腦海中冒出的每個負面思維,最後只會將自己折磨致死。
如果不能選擇,那就不要助長之,緩慢進行呼吸與冥想練習,並在每次負面情緒升起時,仔細留意心靈與身體傳達的訊息,一次一次緩慢放下,隨著時間過去,我們就有力量與其抗衡,這也是在傷害性思想出現時,保護自己的方式。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2. 沒有什麼是恆久不變的

最艱困的時期也是,最快樂的時期也是。

人生千變萬化,時不時就會發生出奇不意的事件,可能會帶給你極大的快樂,亦或帶給你深切的痛苦。而不論生命如何演進,所有的一切都會過去。明白這個道理後,並非要我們對生命抱持隨便的態度,而是要更自在、感念地享受當下,並透過這個概念沖淡苦痛,觀照活著的每分每秒。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把握當下,享受每個片刻,是對自己溫柔的一種方式。

我們對生命可以有所計畫,但有計畫與期望計畫完全照著自己的規劃走,完全是兩回事。不要試圖緊抓,學會對「此刻」抱持著更開放的心,才能看到生命的本質。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3. 只有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會伴隨我們一輩子

如果我們無法對自己溫柔,內心的苦痛就永遠無法被撫平。畢竟我們是最了解自己傷痛的人,所以關愛與寬容,要記得永遠從自己開始。若是我們對自己的愛有缺漏,無法真心對待自己,給予他人的愛就可能帶有瑕疵,或是混濁的情感。

也就是說,不要對自己苛刻,也不要時時自我否定與批判。請給自己更多耐心與同理心看待內心的傷痛、不足與缺點,並幫助自己尋求協助、給予照顧、仔細聆聽內心的聲音、肯定自己的付出與努力,並原諒自己的過錯,就是個很好的開始。
自愛並非等於自私。

自愛是對自己寬容與溫柔,同時喜歡內心最真實的模樣。若是能夠不帶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的缺點,那這份關係就相當有價值。內在某個神聖的心境亦會隨而萌生,對他人也不會有批判性與框架。所以說,自愛有其意義,與自私大不相同,這點相當重要。
如果在自己最需要溫柔以待時,還對自己苛刻,不僅對沉重的心情毫無幫助,也會替自己帶來更多的痛苦。

若是我們能夠以更體諒、容忍的眼光看待自己,自然就會以這樣的方式承接他人。所以好好對自己溫柔是非常重要的,這甚至是一切的起始,不可以忘記。能夠信任自己的人,就能以更堅定的心信任人生。
4. 我們經歷大多數的心理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這是佛陀最重要的教誨之一。
也是薩古魯、克利希納謬堤與奧修不斷重申的核心重點。我們內心的痛苦,並不是主要由外界引起,而是內心自行造成的。

就是因為我們相信了腦海中那些負面的念頭,內在才會如此痛苦。這些念頭一個個不斷湧現,我們可以選擇不要相信它、否定它,跟 1. 的做法非常像。知道這點後,我們就有意識的空間,隨而對抗它們。
「宇宙會回應我們言行背後的意圖。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所以要成為自己在世界上想見到的模樣。」

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是心裡投射出的模樣,所以想要世界如何回應你,就必須要先以那樣的姿態去看待世界。這是生命秘密背後隱藏的要點,能夠知道這點的我們,真的非常幸運。
5. 幸福是由內而外,而非由外而內

我們總會被社會既定的價值觀框架著,所有意識形態定義的「成功」與「幸福」,並非內心真正想要的事物。

外在的成功雖然可以暫時滿足我們的虛榮心,卻像試圖靠糖果充飢般,色彩斑斕與甜蜜的味道的確令人享受,但這無法提供恆久的養分。我們必須跳脫這點,才能找到最「到位」的幸福究竟是什麼。
6. 「邏輯」與「正確」無法總是帶來幫助。

人很容易就會緊抓某個念頭,因為那是正確、有道理的,但這些道理與正確性,會使我們忽視生命的本質,有時將想法抓得愈緊,對我們精神的破壞性就愈大,觀點同樣會被侷限。

所以說,練習放掉那些「是非對錯」與「邏輯」,即使他們千正萬確。畢竟,我們最難放下的念頭,往往對自己的傷害是最劇烈的。如果能夠依著自己的感受走,那即是最溫柔。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其他還有許許多多美好的要點,想找時間一一替自己整理出來,印成筆記貼在房間裡。

有很多想法與觀點,自己在學習佛陀與靈性成長的過程中,就已經相當熟悉,這本作品也有種替自己複習人生功課的感覺,細細劃出重點,隨而在苦痛發生時應用。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我們在風平浪靜的安逸日子中,學習這些道理,卻在真正遇到困難時,忘記我們學過的東西。所以說,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緒與情感,同樣至關重要。這不僅能即時替自己提供安慰,也不會滋長負面情感,是不可或缺的練習。

而當負面情緒升起時,也不要恐懼它的出現,畢竟有負面情緒的存在,我們才能練習如何與之保持距離。等到內心透過這些練習愈來愈寬廣時,那些負面情感雖然出現,但早就無法淹沒我們的心緒。也就是說,並不是壓抑它,而是不要受到影響,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也是學習的目標。
學生時代因為家中變故,懂事前就承受著生命的苦痛,以及原生家庭的破碎,有段時間很認真思考出家的事,隨而開始接觸、學習著相關資訊。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記憶了,如今讀到這本作品,看著作者出家的經歷,不知為何喚起一股陳舊的情感。

並非苦痛,而是彷彿看著這人幫自己走過了那段路,再把沿途的風景透過文字告訴自己。現在他走得安好,我也很幸福;我們都找到了生命的答案,這種感覺相當不可思議。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這個過程並沒有強烈的宗教色彩,只是把佛陀的智慧當作工具應用在人生中,隨而帶給他人安慰與支持。

宗教的概念從來沒有出現過,僅是被引導向前,找到生命的答案,希望潛在讀者不要因為宗教的緣故,而略過這本好作品。所有的出發點,都只是希望我們都能真心喜歡自己,並感受到幸福。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最後想分享作者有引用,教自己冥想與靈性成長的老師也會在課堂上不斷談到,蘇菲派魯米大師曾說:

「在是非對錯的思想外,還有一片原野,我會在那裡與你相遇。」

在那裡沒有框架,沒有意識形態綑綁,就只有最真實的你,以及最自在的我。我們都已經安適幸福,那樣的我們將會漸漸出現在自己的生命之中
感謝分享 讀完感受到書中充滿肉身成道的大智慧,直擊靈魂,噗主的重點整理和心得也很有幫助。巧的是,昨天剛請藥師佛幫忙,今天就看到噗文,會去找原書來看
tianhaicong801:

能夠幫助到您真是太好了!自己的文字只是冰山一角,能夠直接閱讀這本書一定收獲滿滿,同樣希望您可以享受閱讀的快樂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