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2023.12.28|喃喃文本
#讀嘛讀嘛
「成為自己的朋友,從未像現在這般重要。當前是困難重重的時候,
該溫柔聆聽自己聲音的時候到了。親切地對自己說話,給予自己的耐心,要像狀態良好時,對待他人的耐心一樣。
」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 《我可能錯了》
年末分享 2023 最好,也使自己淚流滿面的文字。
打從心底哭泣並非因為悲傷,而是某個深刻響亮的道理,深刻敲擊尋求答案的心靈。作者分享的生命教誨,猶如禮物刻印在紙張上。簡明的文字有著生命的解答,苦痛的人生依舊有解套的方法。很高興能夠在此分享這份心緒。
latest #32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我可能錯了: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 誠品線上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這本作品是由一位瑞典的經濟學家,於 26 歲至泰國出家為森林僧人,修行十七年,還俗回歸歐洲社會後分享經驗撰寫而成。
自己讀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法師、喇嘛、大瑜伽士、禪修者與心靈導師的著作,感受到這作品本之所以特別,是因為作者的觀點非常貼近「普羅大眾」的思維。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因為較晚出家,且中年還俗的關係,他理解非修行者體系出身的普通人,對於佛陀思想的規避與困惑,也透過在寺院中修行得來的經驗,應用在苦痛與困難重重生活之中,隨而對自己溫柔。
立即下載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這本作品字字句句都是佛陀的禮物與教誨,卻不會有很強烈的宗教色彩。作者僅是在講述他此生從大學畢業出社會、人生受挫,隨而至佛寺修行,最後回歸社會,遭遇困難與考驗的歷程。
其中的徬徨與困惑,是我們都能懂的生命體悟,也是人生前進的過程中,人人都會遇見的困境與挫折。此時該如何處理問題,此刻該如何對自己溫柔、承接他人、感受平靜、保持安定,並把這份感受不帶恨意傳遞下去,是他想告訴我們的事情。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僅分享自己覺得至關重要的,這本作品文字簡明,道理卻非常深刻,相當值得閱讀。只希望能夠引發一些閱讀的興趣,那就太好了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1. 在腦海中否定自己與他人的聲音,或許是錯的?
「當我們相信自己的每個念頭時,就會變得極其脆弱,毫無防備。不論大小事,都是如此。⋯⋯但我們無法操控腦海中要跳出哪些念頭,只能選擇是否要相信他們。」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我們無時無刻都有煩亂、悲觀且自傷的念頭,甚至是離譜的情緒反應。這些反應自我們能獨立思考時,就深深傷害著你我的心靈。作者希望我們與這份思維保持一點距離,對其提問與否定,或是將其視為單一事件看待。
思維歸思維,自己歸自己;我們並不等於那份不好的想法,那僅是腦海中的一個聲音,空想同樣不等於事實。若是認同腦海中冒出的每個負面思維,最後只會將自己折磨致死。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如果不能選擇,那就不要助長之,緩慢進行呼吸與冥想練習,並在每次負面情緒升起時,仔細留意心靈與身體傳達的訊息,一次一次緩慢放下,隨著時間過去,我們就有力量與其抗衡,這也是在傷害性思想出現時,保護自己的方式。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2. 沒有什麼是恆久不變的
最艱困的時期也是,最快樂的時期也是。
人生千變萬化,時不時就會發生出奇不意的事件,可能會帶給你極大的快樂,亦或帶給你深切的痛苦。而不論生命如何演進,所有的一切都會過去。明白這個道理後,並非要我們對生命抱持隨便的態度,而是要更自在、感念地享受當下,並透過這個概念沖淡苦痛,觀照活著的每分每秒。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把握當下,享受每個片刻,是對自己溫柔的一種方式。
我們對生命可以有所計畫,但有計畫與期望計畫完全照著自己的規劃走,完全是兩回事。不要試圖緊抓,學會對「此刻」抱持著更開放的心,才能看到生命的本質。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3. 只有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會伴隨我們一輩子
如果我們無法對自己溫柔,內心的苦痛就永遠無法被撫平。畢竟我們是最了解自己傷痛的人,所以關愛與寬容,要記得永遠從自己開始。若是我們對自己的愛有缺漏,無法真心對待自己,給予他人的愛就可能帶有瑕疵,或是混濁的情感。
也就是說,不要對自己苛刻,也不要時時自我否定與批判。請給自己更多耐心與同理心看待內心的傷痛、不足與缺點,並幫助自己尋求協助、給予照顧、仔細聆聽內心的聲音、肯定自己的付出與努力,並原諒自己的過錯,就是個很好的開始。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自愛並非等於自私。
自愛是對自己寬容與溫柔,同時喜歡內心最真實的模樣。若是能夠不帶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的缺點,那這份關係就相當有價值。內在某個神聖的心境亦會隨而萌生,對他人也不會有批判性與框架。所以說,自愛有其意義,與自私大不相同,這點相當重要。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如果在自己最需要溫柔以待時,還對自己苛刻,不僅對沉重的心情毫無幫助,也會替自己帶來更多的痛苦。
若是我們能夠以更體諒、容忍的眼光看待自己,自然就會以這樣的方式承接他人。
所以好好對自己溫柔是非常重要的,這甚至是一切的起始,不可以忘記。能夠信任自己的人,就能以更堅定的心信任人生。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4. 我們經歷大多數的心理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
這是佛陀最重要的教誨之一。
也是薩古魯、克利希納謬堤與奧修不斷重申的核心重點。我們內心的痛苦,並不是主要由外界引起,而是內心自行造成的。
就是因為我們相信了腦海中那些負面的念頭,內在才會如此痛苦。這些念頭一個個不斷湧現,我們可以選擇不要相信它、否定它,跟 1. 的做法非常像。知道這點後,我們就有意識的空間,隨而對抗它們。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宇宙會回應我們言行背後的意圖。我們發出的東西,最終會回到自己身上。我們看到的世界不是它的樣子。世界是我自己的樣子,所以要成為自己在世界上想見到的模樣。」
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世界,其實是心裡投射出的模樣,所以想要世界如何回應你,就必須要先以那樣的姿態去看待世界。這是生命秘密背後隱藏的要點,能夠知道這點的我們,真的非常幸運。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5. 幸福是由內而外,而非由外而內
我們總會被社會既定的價值觀框架著,所有意識形態定義的「成功」與「幸福」,並非內心真正想要的事物。
外在的成功雖然可以暫時滿足我們的虛榮心,卻像試圖靠糖果充飢般,色彩斑斕與甜蜜的味道的確令人享受,但這無法提供恆久的養分。我們必須跳脫這點,才能找到最「到位」的幸福究竟是什麼。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6. 「邏輯」與「正確」無法總是帶來幫助。
人很容易就會緊抓某個念頭,因為那是正確、有道理的,但這些道理與正確性,會使我們忽視生命的本質,有時將想法抓得愈緊,對我們精神的破壞性就愈大,觀點同樣會被侷限。
所以說,練習放掉那些「是非對錯」與「邏輯」,即使他們千正萬確。畢竟,
我們最難放下的念頭,往往對自己的傷害是最劇烈的。
如果能夠依著自己的感受走,那即是最溫柔。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其他還有許許多多美好的要點,想找時間一一替自己整理出來,印成筆記貼在房間裡。
有很多想法與觀點,自己在學習佛陀與靈性成長的過程中,就已經相當熟悉,這本作品也有種替自己複習人生功課的感覺,細細劃出重點,隨而在苦痛發生時應用。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我們在風平浪靜的安逸日子中,學習這些道理,卻在真正遇到困難時,忘記我們學過的東西。所以說,時時刻刻觀照自己的心緒與情感,同樣至關重要。這不僅能即時替自己提供安慰,也不會滋長負面情感,是不可或缺的練習。
而當負面情緒升起時,也不要恐懼它的出現,畢竟有負面情緒的存在,我們才能練習如何與之保持距離。等到內心透過這些練習愈來愈寬廣時,那些負面情感雖然出現,但早就無法淹沒我們的心緒。也就是說,並不是壓抑它,而是不要受到影響,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也是學習的目標。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學生時代因為家中變故,懂事前就承受著生命的苦痛,以及原生家庭的破碎,有段時間很認真思考出家的事,隨而開始接觸、學習著相關資訊。那已經是十幾年前的記憶了,如今讀到這本作品,看著作者出家的經歷,不知為何喚起一股陳舊的情感。
並非苦痛,而是彷彿看著這人幫自己走過了那段路,再把沿途的風景透過文字告訴自己。現在他走得安好,我也很幸福;我們都找到了生命的答案,這種感覺相當不可思議。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這個過程並沒有強烈的宗教色彩,只是把佛陀的智慧當作工具應用在人生中,隨而帶給他人安慰與支持。
宗教的概念從來沒有出現過,僅是被引導向前,找到生命的答案,希望潛在讀者不要因為宗教的緣故,而略過這本好作品。所有的出發點,都只是希望我們都能真心喜歡自己,並感受到幸福。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最後想分享作者有引用,教自己冥想與靈性成長的老師也會在課堂上不斷談到,蘇菲派魯米大師曾說:
「在是非對錯的思想外,還有一片原野,我會在那裡與你相遇。」
在那裡沒有框架,沒有意識形態綑綁,就只有最真實的你,以及最自在的我。我們都已經安適幸福,那樣的我們將會漸漸出現在自己的生命之中
天海璁*有事請直接來臉專
1 years ago
感謝分享
讀完感受到書中充滿肉身成道的大智慧,直擊靈魂,噗主的重點整理和心得也很有幫助。巧的是,昨天剛請藥師佛幫忙,今天就看到噗文,會去找原書來看
小朱 ❖ 顯化大隊長
1 years ago
tianhaicong801
:
能夠幫助到您真是太好了!自己的文字只是冰山一角,能夠直接閱讀這本書一定收獲滿滿,同樣希望您可以享受閱讀的快樂
!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