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隠雁鳴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2lhTqjgTmqc51V80mr5GUz.png
雲隠雁鳴
1 years ago
松鼠的生活,这本科普读物里讲述了松鼠的形态与生活特质,读来很有趣味。全书分为三部分,其一关于松鼠,其二介绍松鼠的近亲们,其三则是松鼠的夜行形态-睡鼠(七睡仙)。本书作者是生物演化和生态学方面的教授,故而在详细描绘单种动物之外,更是能以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的全局思考去给出一些系统性的见解

松鼠以其可爱的形态广受人们喜欢,像是那蓬松的大尾巴,和欧松鼠耳朵上猞猁似的毛尖。选择在树上生活,使松鼠们必须要保持轻盈的体态和敏捷的动作。它们还会像人类那样直立起来使用前爪做出一些动作,观之可亲。

在生存方式上,松鼠并没有像诸多啮齿类近亲那样采取速生速死的策略,而是将生长和繁衍步调都放缓很多,这也给予它们个体成长的空间。而选择在树上生活,使松鼠在进化中强化了视觉,而非像生活在地面甚至地下的鼠类那样强化嗅觉,这也造成面部形态的不同
雲隠雁鳴
1 years ago
书中的见解,其一是有趣的树木果实率年份偏差。会受到太阳周期的影响,而相邻年份的偏差,则是一种植物与动物的生存博弈。需要动物来传播果实到远方的树木,要成为食物来吸引传播者,而坚果不像水果,不能让果实全被吃光而无法繁衍。每年相同的结果率,会养出固定数目的动物种群。概率波动,就成了树木调控动物种群的方式

其次是兽类和鸟类在游戏上的习性差异,据说在学界也尚无定论,只有猜测。幼兽常嬉闹玩耍,而雏鸟则完全不会。作者认为这差异来于食物。雏鸟食物多为蛋白质,促进生长。而哺乳类动物吸收的母乳里有糖和脂肪之类供能的物质,幼兽也就需要运动来消耗掉这些能量

还有一个重要观点是关于自然和物种保护。作者认为不应该只作出隔离,毕竟隔离造成不了解与疏远。让人们学着接触与接纳自然,才是更有效的方式。就像适应了城市生活并受到人类喜爱的松鼠那样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