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常生氣,但我不想指著人發火,所以大部分時候我選擇直接不回覆人,否則我一定會忍不住。
夢到世界末日,世界慢慢被虛空掩蓋,還沒跟朋友說再見自己就不見了。
不過回過神來,發現自己跑到了創世神的世界裡(?????)
然後用鞘翅飛來飛去。
我常常在睡前想到,「嘿我今天出去吃了飯,我有好看的照片可以發。」但當我發現的時候都是在半夜時間,在這個時間發食物是高精生的行為,所以都會忍耐到明天才發。
咖啡因會讓我非常的專注且有高行動力,代價是我會一整天精神很好睡不著覺。
幾乎戒掉咖啡因了,現在只有想要熱血一把的時候才會喝咖啡。
而我剛剛熱血了一把,現在完全睡不著。
有時候覺得很討厭,以觀眾的角度來說,有些主播很有才華且對觀眾很好。主播會跟觀眾吐苦水,分享工作上遇到的困難。觀眾會覺得主播很可憐可愛。
但以營運的角度來說很要命,主播成為對立面的製造者。
從不一樣的角度就可以對人有完全不同的評價。讓我對難以衡量怎樣是趨近正確。
最近特別喜歡聽李斯特,強勁卻優雅,像踮起腳的花一樣全力展現自己。迷人的希望能和它有一點相似。
對了...... 就是...... 你昨天不是蠻堅決要回去的嗎?是什麼說服了你?
啊?夢?
不瞞你說我昨晚也做夢了,美好又難受的那種夢。而且,還夢到了學姊......
哦?她...... 她說了......
哈哈哈......沒有,她什麼都沒說。
她就是,安慰我而已。
最近在思考的事情,半夜來發。
先打預防針,我沒接受過戲劇表演或編劇的教育,姑且算是個喜歡閱讀人而已。而且我沒有想說哪種方式好哪種方式壞。
觀察到日本與台灣的男性向音聲作品、同人誌很多是以「人物」為出發點。意思是先構思一個角色後才建立後續的劇情發展。
比如說一位近視的姐姐,十分珍惜弟弟送的眼鏡,以此為契機成為一名弟控;姐姐25歲是個公司新鮮人,在公司很可靠但生活總是需要弟弟幫忙打理。
以鮮明的人物為基準點發展出故事。像是姐姐跟弟弟一起過聖誕節,姐姐和弟弟一起去唱歌、參拜⋯⋯blabla
故事的內容可以薄弱,但是人物緊扣在這個設定上。只要設定擺著,故事怎麼去脈絡都好像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