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一段愛情時的心態,只有四種:無怨無悔.愛過以後,感謝彼此給了對方美好的記憶.無牽無掛.完全沒有感覺,如同列車開到終點,很自然地下車,沒有愧疚,也不必言謝.恨著離開.說:你去死吧,我再也不要見你了.愛著離開.說:我還是很愛很愛你,只是我們在一起的時候不快樂,所以必須分手.
男人奢望自由,女人別管太多.男人想要討好女人,一點不難.只要能夠發現她真正的需要,然後滿足她一點點.對她付出多少,並不要緊.重要的是,必須持之以恆.對女人來說,最大的惡夢,是男人對她付出的愛,忽冷忽熱,或虎頭蛇尾.忽冷忽熱,令她覺得男人用情不專;虎頭蛇尾,則讓她懷疑男人喜新厭舊.
在不懂愛情的人眼裡,永遠看不出來,女人口中的壞情人和好情人,其實是同一個人。她可以一邊愛著他,一邊恨著他。深陷愛情的同時,也隨時下定離開他的決心。
黑就代表是一種污穢嗎?其實黑不正是融合了所有色彩而成的,黑中更有許多層次的黑與白的色階,沒有黑更襯托不出其他色彩的美,沒有真正審視黑的美,你看到的世界永遠會是一種遺憾與缺陷。
偉大的母親令人動容,天下無不愛自己兒女的母親,她的那顆心無時不掛著經她懷胎十月的兒女,縱然病痛難自保或陷處臨終亦然.
很多父母看到新聞報導青少年案件時,也許直覺反應是:還好不是我的孩子。也可能很有自信的認為這些事件永遠不會發生在自己的乖巧兒女身上。很遺憾的是多數出了問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常有這樣的想法。會出問題的孩子絕大部份本質肯定是好的,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受環境影響變數實在太大了。
父母若是「包容」於先,卻沒有「教」或「導正」於後,這種「包容」就變成了「縱容」,而縱容的結果是,孩子某些不正確的行為一旦變成了習慣,非但不會隨著孩子長大而改進,反而是孩子愈大,父母想要導正他,恐怕也愈發不容易了。
孩子的情緒低潮挫敗時,所說的話、所想的事及所作的決定,一 定不夠周延或流於衝動,因此,在用同理心安撫孩子之後,父母接下來要設法「引導」他,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再一次去想、去看自己的問題
把「同理」誤作「同意」,難怪有不少用心學習現代教育方法的父母們,總是不解,為何努力學習的結果,結局總是變成只順了孩子的意,卻難令自己滿意,難道父母就不能有不同的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