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些具有智慧與哲理的書籍裡,我逐漸學會了以更寬廣的觀點來看待生命的難題,也在藉由文字不斷釋放內在負面思緒的過程中,重新認識自我的價值.當然,改變的過程非一蹴而就,那仍是一條不斷跌倒再爬起的坎坷路.
不知為何,中國人總是吝於給別人掌聲.有研究發現,在一般的家庭中,小孩子每接受十句的負面評語,才會有一句是正面的.學校中,責罵和讚美的比例則是七比一.難怪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因為我們大人不停的灌輸這個訊息到他腦海中.
不是敵人,便是朋友,這是胸襟開闊者應有的基本態度;而領導者要有更高的標準,組織中沒有敵人,他們只是偶而犯錯,並非要與主管為敵,原諒他們,接納每一個人,是領導者贏得團隊信賴的必要條件。
主管最大的功能,就是帶著一群人(團隊)完成設定的工作目標,因此,帶人是主管最重要的能力,而氣派、胸襟、格局,則是你是否有魅力,能吸引一群人,相信你,願意把生命、把未來交到你的手上,由你來支配、來調度,而完成任務的關鍵。
領導者解決部屬的困難是天經地義的,新主管難免要接受部屬的各種考驗,他們只是在測試你的能力與態度,並非每個人都要與你為敵。新領導者的氣度、胸襟是打破僵局的關鍵,原諒、接納、協助、耐性,又是新主管贏得同事信賴與認同的不二法門。
日本的企業經營,有一則職場的潛規則:當組織要從一群背景、資歷、經驗都相當的競爭者中,提拔一位升任主管時,會把資歷相當的競爭者一一調離原單位,讓新主管避免面對強勢的平輩部屬的尷尬,也讓未升官的競爭者避免以「失敗者」的身分,面對過去的同事,有助於新主管快速上手,掌握狀況。
公共衛生是檢驗一個家的文明度,要看一個國家的文明和進步,不管你去哪一個國家旅行洽公,到達那個國家後,先去看那個國家的公共廁所,同樣的、若要檢視一個家庭的層次,進門後第一件事,先跟那個家庭借用廁所,即可知道那個家庭成員的層級,如果那個家庭聘有幫傭就另當別論。
打電話的習慣:特別是晚上打電話給親友,若無緊急事情,盡可能不在晚間09:30以後,或是週末的六日上午10時以前,任意打電話給親 友,隨著時代的進步,潮流不斷的轉換,現代人大都利用週末希望能夠好好的休息,陪伴著家人共渡美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