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ifidian
@Nullifidian
7Friends 3Fans
Karma89.0
Taiwan
請賜予我寧靜,以接受無法改變之事
請賜予我勇氣,以改變能夠改變之事
請賜予我智慧,以分辨兩者間的不同
Nullifidian
4 days ago 5 @Edit 4 days ago
「世界上多數事物,都是曲線或直線,在建築方面,則為立體與平面的對比,而人體,可說是最完美表達了曲線。所以我在空間上拍攝人體時,並非要拍攝色情、甚至不是要呈現其為人體,只是想拍出優雅的曲線。」
⠀⠀
人體攝影的方式千千百百種,森田恭通以建築的視角出發,讓人的身體宛如雕塑,又似野原中的大地景觀。剝除了俗爛的目光後,觀者更能將廣袤宇宙的尺度,轉換為人類的視野與觸感,身體曲線的陰影便是空間中以肉身之姿呈現的雕塑,揉合了身體與建物——人的身軀化作丘陵、延伸成無人的沙漠,從中誕生出白瓷般的宇宙。
https://images.plurk.com/7DklsdeJhg3KA9qKzSy25P.jpg https://images.plurk.com/1u051jgfY8YttyXEEAUh2E.jpg
Nullifidian
5 days ago 3
完全不怕人的一群孔雀🦚

沒關在籠子裡,自在地四處走動,甚至還能看到牠們振翅飛幾下。少了玻璃與鐵絲網的阻隔,貼近的不只是拍攝距離,更是生命的鮮活程度吧
https://images.plurk.com/72GVjtyAQ9eNAnvuikOHsA.jpg https://images.plurk.com/quLwpKc1DmLMh8AtW37Lu.jpg https://images.plurk.com/5E5kgUapPidshNyZn0U8Hr.jpg https://images.plurk.com/3Jtn0KNRFbe4k2GY6H30Eo.jpg
Nullifidian
1 weeks ago 7 @Edit 1 weeks ago
對現在的人來說,或許有點難以想像音樂只存在於「當下」的年代,以前的人必須與音樂一同存在,才能也僅能欣賞現場演出。

人們不斷嘗試以各種方式來保留聲音,音樂盒的起源甚至可追溯至十四世紀的教堂鐘琴塔。隨著技術進步,人們開始將機械裝置做得更小、更細緻,十六至十八世紀,鐘錶工匠因宗教迫害而移居瑞士,也令這一帶成為音樂盒的重要發展地區。
Nullifidian
1 weeks ago 9
沒想到遊記拖到現在🌚

不得不說台南在地早餐——牛肉湯,真的很令人難忘,每次去台南都想特地去吃一趟的程度。別的地方的牛肉不知為何就是不如這裡鮮美,牛雜也很新鮮。之後跟朋友們一起去逛了美術館的特色展《皮膚と內臟》,展出十位日本女性藝術家的作品!
https://images.plurk.com/5wXirUOZa9nmOQZPFtV69G.jpg https://images.plurk.com/1MZGAhA3d4Hj4JQ0gNskhx.jpg
Nullifidian
3 weeks ago 9
差點走不出來⚙️

一百多年前的製糖工廠,於1902年啟用,1999年壓榨最後一把甘蔗,結束了一世紀的任務,也是糖金時代的縮影。
https://images.plurk.com/6uDkw9oGPPmWK5J4dBMzOb.jpg https://images.plurk.com/5mjBaiPWM5StFALM34Xebf.jpg
Nullifidian
1 months ago 4
難得找到一間氛圍清閒的酒吧🍹
https://images.plurk.com/5TZZi86Rr3rZJjkIB1d1BP.jpg https://images.plurk.com/2wlYW87uJzYlp7hoDIFlyX.jpg https://images.plurk.com/61NXuwDVwSYlvPk3OXnwaW.jpg
Nullifidian
1 months ago 2 @Edit 1 months ago
不太喜歡“human being, rather than human doing”這類話🌚
⠀⠀
這種雞湯常被用來提醒人,不要只以「做了什麼、成就了什麼」來衡量自己,而要回到「存在本身」的價值。某些存在主義者認為:人的價值不只在行動與產出中才成立,而是更根本地來自「作為一個存在者」本身。通常也被拿來批判資本主義社會與功利主義,它強調人不是機器(必須透過生產或行為來證明自身價值),人作為單純的being,僅是感受陽光、與朋友漫步,就已經是種有意義的狀態。
Nullifidian
1 months ago 5
趁著三天連假,跟朋友一起來看展😌

主題《快樂島》源自德布西的鋼琴獨奏曲,受瓦托的畫作《從賽熱島出航》啟發:人們意圖前往傳說中的島嶼。然而,所謂的「樂園」並非純粹而美好的、對幸福的渴望,同時也暗示了離別與不確定,讓觀者心中浮現疑問——「是否真能抵達?又或者,只是短暫的幻象?」
https://images.plurk.com/698oZrMB0kjbu4sIazPHLr.jpg
Nullifidian
2 months ago 5
很喜歡《十二國記》裡,每個人都是「自己」這具身軀獨一無二的君王的概念。

人是種很容易給自身暗示,並潛移默化自己的生物。說這種話,也不是要否定環境、體制與社會對個體的影響與限制,更不是要否定自身的脆弱,但,真正形塑自己的,難道不是自己嗎?
Nullifidian
2 months ago 3 @Edit 2 months ago
到了旅行的最後一天,心裡愈發感謝這幾天的好天氣☀️

經過這麼多年,終於再次重遊伯朗大道,幼時的記憶早已模糊,此刻被鍍上一層嶄新的綠意,隨山谷間的風飄向遠方。很感謝導遊親切地帶我們遊覽這片土地,也分享許多地方創生的點點滴滴。路上遇到的遊客總是熱情地跟人打招呼,還有特地拿腳架來錄影的情侶
https://images.plurk.com/7qqqbaXcstIegNzzqbJ8xu.jpg https://images.plurk.com/vy4bnGNSLxJ8xdKRHxPu7.jpg https://images.plurk.com/4bEQBf4nnG6nvO7VkdE0rL.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