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是要不停的超越自己;但如果是與那個人生命息息相關的某物,那便另當別論。(美勞老師,2013)
也就是說,我的美勞作業或是模型改造甚至人生創作全部都以「龜」為主題是可以的囉?(竊笑)
這學期「回」臨床心理所修課,感觸良多:其一,正如維倫老師原本以為行動研究是自己該走的道路,卻發現臺灣的論述多以「權力」為討論核心,感到格格不入。這樣的心情也與我在多元文化教育碩士班的看見類似,讓我又開始想「考回」臨床心理所了... (攤手) 其二,士恆老師雖然浪漫,不過我覺得那正是我所追求的平衡。只是某個環節真的感覺太過「浪漫」了... 其三,如果模型認輔接下來要招募新手,我忽然覺得該回心理系找人比較恰當?(歪頭)
決定從今天開始崇拜某心理系教授。理由如下:
其一,他有豐富的實務經驗。
其二,他有相同的學術背景。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條,他是個從BB戰士1號一路玩到現在LBB 1號,而且其他比例也照收不誤的鋼彈迷。(認真無誤)
應棠老師曾說,刻板印象絕對不是空穴來風。
嗯,我最近越來越能懂自己過去反對的人到底在想什麼了... (無言)
超越因果,打破輪迴!
原來這些都只是口號... (倒)
戰,就是屍骨無存,只剩虛名;和,就是忍氣吞聲,苟且偷生。
是說二元對立的思考頗無趣,但我也一時想不出第三條路... ㄎㄎ
一直記得那天,高金成老師對我們說的一句話:「對學生放棄,就不是教育了。」
想斬斷命運的枷鎖,卻忘記自己早已在宿命中無法逃脫。
剛才吃飯時,跟 R大 笑著說總是有人批評易開罐有細菌,還是喝麥當勞的可樂乾淨;又有人批評麥當勞製造可樂的管線很髒,還是喝易開罐的好;然後就有第三群人亂入,說喝哪個都很不衛生,倒不如不喝。我好奇的是,怎麼都沒有人會想著讓這些選項「變乾淨」就好?(意有所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