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好不可能永遠地好,壞也不能永遠地壞,都會變。主要是自己的心,想明白了想開了,就是智慧。不管面對什麼事情什麼現象,你的心永遠那麼平靜,永遠那麼清淨,這叫解脫。
《菜根譚》中說:
"口者,心之門戶,智謀皆從之出。」口為心之門,言為心之聲。
千古生存智慧告訴我們:話無禁忌惹事非,口無遮攔招禍患。
風雖無形,卻能摧枯拉朽,真正的智者,從不用言語的鋒芒傷人心扇。
所以說,管住口舌、守言少語,便是守住福氣,方可明哲保身。
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
並不一定存在;
我們認為有的東西不一定有;
我們認為很美的,
事實上不一定很美。
因為有了無明的遮障,
所以我們感覺到的東西都是錯誤的。
慈誠羅珠堪布
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內心。也許,你正狂熱追求的,並非你真正想要的,只是遷就了別人或社會;也許,你正為之苦惱,肝腸寸斷的,未必是你真正想愛或該愛的,只是一時的不甘心。坐下來,靜賞花開水流,心靜了,自然就看清了。笑看花開,是一種寧靜的喜悅;靜賞花落,是一份隨緣的自在。
【夢參老和尚的叮嚀】
我們應該一念不生!既然不能做到一念不生,那就用一切念來止一,讓一念止一切念。
--《八十華嚴講述》
其實,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你脫韁野馬般的「心」,出口是非不斷的「嘴」。所以,人多時,請管住自己的嘴;人少時,請管住自己的心。多觀察自己,少議論別人。一個懂得降伏自心、善待別人的人,必定有大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