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每天都要有充足飽滿睡眠:沒有睡飽,除精神不好外,記性也會變差喔!因此專家建議,1天至少要睡足6~8小時,而且不能只是控制睡眠時間,也要兼顧睡眠品質,也就是說要睡得香、睡得甜。可以的話,午休時刻在補個20分鐘,對於記憶力也是很好的。
5讓自己保持彈性不要有壓力:壓力每個人都會有,只是看看會不會排除、會不會紓解壓力,可以在壓力來的時候,腦袋轉個彎,換個角度看事情,也許心境就會改變許多,讓自己保持思考的彈性,壓力在無形之中就會消失。
4每天做30分鐘有氧運動:原來運動除健身、防病以及減肥之外,對維持記憶力也有幫助。因此,每天做30分鐘的有氧運動,可以是游泳、可以是快步走,甚至提早下公車多走一點路,都是好的,只要1天下來累積30分鐘的有氧運動量,隨時隨地維持這個運動的好習慣。
3時常讓自己保持心情的愉快:研究顯示,壓力大心情不好,常常也會導致疾病發生,其實情緒好壞,對於記憶力有影響,因此,要保持樂觀態度,遇到心情沮喪時,小小的難過一下無妨,但維持時間別太長,要趕緊收拾並調整掉壞情緒,盡量讓自己去感染愉快、樂觀情緒,常保持好心情,對維持記憶力有幫助的喔!
因此,不要害怕接觸新的人事物,像是認識些新朋友、挑戰沒有嘗試過的水果,甚至是重新學習學生時代接觸過的新語言,或是一直想學習卻沒有機會學習的技能,如彈吉他或跳肚皮舞,隨時接受新的挑戰,超越自己,對活化腦細胞來說,都相當好。
2隨時勇於接受新事物的挑戰:有些人個性比較保守,常常害怕接觸新事物,除了讓自己的視野無法拓展之外,對於記憶力的維持也不太好喔!
不管是看漫畫、看小說、看電影或是上網、園藝等靜態的活動,或是上健身房、逛街購物、打球、游泳……等,屬於動態的習慣,只要是可以讓自己持續,且覺得可以熱情投入的興趣,隨時保持大腦的活化,都是很棒的習慣。
保住記憶的7種生活態度 1培養自己的興趣並熱情投入:
雖然說適時的放空腦袋,是一件好事,但想要保住記憶力,活化自己的腦細胞,就得要培養自已的興趣。
由此可知,年紀愈長,記性愈不好,是其來有自的,也是正常的,但還好在年輕的時候,做一些改變,把生活態度、習慣些微調整,記憶還是可以保住的。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臨床心理師林克能表示,人類大腦的發育過程從幼兒、幼童、青少年,一直到成年的早期階段,腦細胞成長的數量遠遠超過我們所需要數目還要多很多,30歲左右時,發展到一個穩定的階段,此後大腦神經細胞就會逐漸減少,到了90歲的時候,大約減少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