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朝野領袖的辯論中,誰比較沒品、耍賴,大家看的很清楚吧!
趕緊要通過中國學生來台,承認台灣學生的中國學歷等,說是可以「統戰」中國年輕一代,其實內在的成分在於想快速中和一二十年來,台灣年輕學子腦袋中的台灣意識。卻借承認學歷和解決大學招生問題為幌子。如此不國不民的心態,做的本來也算合宜的政策,也會是鴉鴉烏!「兩岸協議」不也是如此?
天災來之前,事先撤離,可以「搭著遊覽車舒服又快速的離開」。是的,馬英九說的也沒錯。但若攸關個人家園之事,可沒那麼簡單了。家園和國家必須有設法固守的決心。否則,是否「敵國壯大了,快就要吃掉台灣,所以趕快談判爭取權益,以舒服過著被統治的生活」。事實上,這就是當權上上下下的逃亡心態。
暢飲之夜的隔天,幾乎可以一整天都不需進食,有時候,甚至也懶得思考。仔細地精算一下人的一生,這究竟是少活一天,還是多過了一天!
政府決定將與中國簽訂ECFA,這個協定的中文名稱數度變化。而期間馬英九曾經命令說要統一中文稱呼,曰「兩岸經濟協議」。但是他說的這番官話,如今成為屁話,因為他的手下,現在都不這樣說。
說台灣交通,車都讓人是言過其實的,但若說,台灣,車不讓人,同樣也是。不久的過去,台灣都市、城鎮和鄉村,車不讓人很平常,但是現在自己行車的人,應該都不反對說,車讓人的狀況改變甚多,都會區特別明顯,城鎮和鄉村也慢慢跟上。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爲了安排在另外一處的生活和工作,在原來的活動區域內,往常的自由和彈性度,就大大的降低了。這應該是選擇和取捨的問題,接受吧!
不一樣的思維模式。台灣多數旁觀者都認為,現在的民進黨應可以走出新的路向!過去和現在精於計算政治的人,實在不必以過去的經驗和想法,認為自己是最完美的,最妥當的,所以想方設法,逼黨主席蔡英文投入新北市長選舉。即使贏了,對時局大局來說,也是得不償失!
對於常說主張台灣前途該如何如何者,想說的建言是「請適度讓手來實踐吧!」。現在在台灣,因為經由前人的身家搏鬥,所以敢把主張說出來的人,已到處都是了,但是如何實踐和確保台灣的主張,卻還有很大部分等待推敲和努力,甚至是同志、同行者間的退讓、協進和妥協!
今天是農曆三月三日,所謂「三月節」。在台灣還有一大票居民保有過三月節的習俗。必要的儀式是,吃潤餅,春捲是也。而在氣象觀測經驗中有,三月初三日,玄天(玄天上帝)暴,是日無風也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