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自認為是人才,整天抱怨懷才不遇,何不先來傳統產業試試,當成踏腳石也好,至少先有份收入。如果做出興趣,可以繼續深耕下去;如果沒興趣,充實自己後,伺機跳槽轉業,也無話可說。公司留不住人才,老闆自己要先檢討。但前提是:要是真正的人才,才有挽留的價值!
那怎麼進步?我自己的實踐方法是,「三舊一新」。
把所有在做的事情,找出工作的性質,分類成幾項,每天挑三樣重要的事來做,養成習慣,並且每天不斷優化、提升做事效率。然而,每天都會要一件不熟悉的事來做,儘管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但能夠刺激自己「習慣」的走出舊有的舒適圈。
透句Newsroom說的:「認識問題是解決的第一步。」承認問題,走過「無知的樂觀」,度過「知情的悲觀」,進入到已知的樂觀。
這些「小事情」,在不起眼的背後,往往藏著很多的智慧,可以讓人從中觀察、提出疑問、做出實驗,才能夠事情做的更好,一如所謂的「魔鬼藏在細節裡」
以前覺得的「雞毛蒜皮」的小事,自己下去做,才發現「背後」有著一個很大的系統,「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不下去親手做做這些細節,也不知背後有這麼大的道理。
接受到讀者的需求、明白讀者的問題,也從這些大大小小的瑣事中,發現到很多的「機會」,是可以再去延伸的。
一些乍看「雞毛蒜皮」的小事,背後無非藏著三種東西:「機會」、「系統」、「智慧」。
在處理問題上,認清問題多半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把握機會上,累積每天的微小進步,有一天才能積微而全。
要應付「溫水煮青蛙」,最有效的解決的辦法,就是「去思考整個劇本的故事,而不只是章節裡的幾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