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大學畢業,來台北工作後,我再也沒讀過《海邊的卡夫卡》。或許15歲的我已經不存在了,宛如影子般逐漸消逝,我好好地活在當下,而非看著過去,也不需要建起高牆防禦,抵抗我痛恨的事物。
這幾天回台南高雄出差,瘋狂採訪寫稿上稿、跟同事主管與受訪者來回溝通,忙到焦頭爛額之際,我久違從書架拿起《海邊的卡夫卡》。在早晨初醒,運用那一點點細碎的時間閱讀。
感覺真的不同了。我不再把自己代入主角、覺得我就是他,現在只是好羨慕他能夠逃離現實,直視內心的風暴,追尋人生的意義。即便那些事,很可能最後想破頭也得不到答案,但還是很有價值。
#練筆系列 #海邊的卡夫卡
每次到高雄,腦中都會浮現高中時代的回憶。那時候的捷運空蕩蕩的,沒有什麼人搭;為了省錢,和朋友們走了好遠好遠的路程,一起到西子灣看夕陽。
那也是我第一次搭火車,憑自己的意志與力量離開台南,所抵達的地方。感覺很像我當時很喜歡、反覆閱讀好幾遍的小說,15歲的少年為了逃離詛咒、被強加的命運,決定出走到遙遠的南方。
生理期第二天,半夜寫稿寫到流鼻血,我會不會失血過多死掉啊……
昨日午後,我與忘年之交在公園裡散步,她問起,我最近練筆系列寫得少的原因。我說,工作已經寫了很多很多字,腦子有點疲乏,連書都看得少。但不只如此,表面安穩的生活,底下有許多尚未整理好的思緒與秘密。
然而,寫作必須要對自己誠實。近來,我在推特追蹤一個名叫紗羅的女生,真實身分不詳,她分享各種話題,包含與男友放閃的日常、喜歡的動漫與日劇、曾在八大工作的經歷、對性的態度,以及躁鬱症帶來的痛苦。
我感覺到她的坦然與堅強,還有無助與脆弱。我閒來無事時,就反覆讀起那些真誠的字句,某種程度來說,已經成為我的精神食糧。
好想跟她一樣暢所欲言,但不可能,因為我在意有沒有聽眾,向來想跟這個世界說話,甚至期待有所共鳴。而有些事沒想清楚就隨意說出口,肯定會摧毀什麼,傷害自己或他人。
#練筆系列
好比某些飯局,話題大多圍繞在誰胖了瘦了,誰誰穿著打扮怎麼樣,誰誰誰賺多賺少、根本沒工作能力。我好像是待價而沽的肉塊,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情感與靈魂在這種秤斤論兩的餐桌上,沒有意義,也不具重量。
明白要漸漸疏遠,那些幾乎算是不同世界、讓我感到不自在的人,可又捨不得曾有過的交集,怕是自己太懦弱,沒辦法接受另一種價值與生活。對於未知的領域,我總是卻步,真要犧牲好不容易獲得的平靜嗎?
#練筆系列 #選秀2
我怎麼樣都無法喜歡選秀節目。那看似是成名的捷徑,表現好壞,在舞台上一目瞭然,但評審與觀眾會根據音色、容貌、談吐、穿著或肢體動作等鏡頭前的形象,給你貼上各種不同的標籤,甚至帶有偏見。
無時無刻都被他人評價、被打分數,好像得到越高分,自己越有價值。但拿下第一,不等於有出道機會,更不能代表絕對會走紅。競爭到最後沒有意義,要嘛,就認真行銷「自我」,或乾脆放棄,轉向對抗世俗的眼光。
#練筆系列 #選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