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au
73Friends 36Fans
Karma74.69
male Taipei, Taiwan
mindau
7 months ago
話說⋯原住民文學值得比孫大川還好的論述者和領頭羊!(其實已經有很多高手)
mindau
7 months ago 2
發現師大中文系的陣容真是恐怖,有須文蔚、徐國能、祁立峰,現在還有個以統戰視角研究歌仔冊的林香薇
mindau
8 months ago
我本來以為我會是有耐心、可以教學的好好學長,直到⋯
mindau
8 months ago
真的好受不了沒有自己想法,到處問人的住院醫師⋯
mindau
9 months ago
在這次預算案爭議的關鍵時刻,楊宗翰發表了篇幅不短的看法,內容大概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之前看他寫的文學評論常常就有這種感覺⋯
mindau
11 month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經運鴻哥指點,翻了一下胡慕情寫林于如的非虛構作品和薛西斯的魚眼,魚眼思考的複雜度的確超越許多純文學作品,記者只寫殺人犯的說詞真的有點危險⋯
mindau
12 months ago
彭瑞金在這屆葉石濤短篇小說獎的評語真是話中有話
mindau
1 years ago 1
[實話實說]在台香港作家可能的兩難:2019的香港,中國增強這做城市的掌握,隨著反送中運動而來的,是尋找香港文化認同的浪潮。英殖時期粵語歌曲、電影曾有過燦爛的累積,但在文學寫作主流仍採「書面語」,大致上由普通話/華語詞彙和句法形成骨幹,香港讀者則用粵語朗誦。儘管有混用粵語白話程度不一的「三及第文」,在此之前仍未備主流文壇接受。馬家輝的龍頭鳳尾是難得運用大量粵語白話的作品

粵語組織「港語學」在書寫上強調更多的粵語白話,書面語程度減少。除了因為香港本土對普通話出現負面觀感,本土派也想找尋自己的獨特之處。網路上曾經引發語言/認同的討論,林鄭月娥說得一口好粵語,不也是出賣香港的一員?
mindau
1 years ago 3 @Edit 1 years ago
[實話實說]新鄉土與語言/文化的斷裂:以前很喜歡楊富閔的作品,連帶的去讀陳柏言。兩個人小說中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鄉」變成一個模糊、可玩弄的空間。楊富閔的花甲男孩中,除了玩弄語言彈跳性,也不斷在異地(主要是台北)尋找鄉,才剛要找尋卻就停住了,少了更大的背景,只能停在家庭。而陳柏言的小説,則沒有意圖要搞懂「港鎮」,採一種駱以軍的方式拼貼,用華麗的語言來包裝這種迷霧,將台語融入華語,卻抽離了台語語境,望文生義,用華語思維猜想漢字。不曉得為什麼,我總覺得很可惜,還沒搞懂這些鄉,作品就已經越來越遠,富閔後來的作品讀起來少了花甲那種土壤。那是新鄉土,還是與語言文化斷裂,飄浮在空中的土?
mindau
1 years ago
經歷整個月忙碌的照會好像轉生異世界的我,覺得散文寫起來還是比小說不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