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04心得報告]
1.人的經歷往往是片面的,愉快的經歷很好,愉快的經歷的遺產則不一定樣樣好.
2.愉快的經歷的負面遺產,就是產生能夠重現.保有.擁有.替代.兩全其美.十全十美.
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可以不受干擾的獨立.自存等之「不切實際的想法」.
3.愉快的經歷的正面遺產,就是對所有「不切實際的想法」進行審查,不論是先知先覺,還是後知後覺,都是有意義的.(都是導向智慧的)
[筆記]
(1)念(想蘊)→達成(想蘊)→作為(行蘊)→檢驗[是否達成](想蘊)→回饋[悦→喜→安→樂](受蘊)→貪(想蘊)→實現(想蘊)
(2)念(想蘊)→達成(想蘊)→作為(行蘊)→檢驗[是否達成](想蘊)→回饋[憂→悲→惱→苦](受蘊)→瞋(想蘊)→實現(想蘊)
(3)正念(想蘊)→因緣觀(想蘊)→盡力(行蘊)→檢驗[緊貼實際狀況](想蘊)→回饋[捨(喜樂悲苦俱離)](受蘊)→明[=斷痴]→實現[斷貪瞋]
@@ 生活本來只是「生」著、「活」著,但因為嫌無趣而加入調劑,找尋興趣或於事業努力都是其中的項目,必須找到合理的範圍,使生命不陷於「無聊」與「瞎忙」的兩極端。你自己可以評價(也心知肚明),別人只能看到他關心的表象。
@@ 什麼是沒意義? 要從當前的狀態A脫離出,朝向預想的狀態B,在付出了努力X後,來到了狀態C,但產生了新問題。這時,對A、X、C皆不滿意,則為「沒有意義」。例1:餓了想吃,花大錢吃了大餐,吃太飽更不舒服。例2:尋求智慧找道場追名師,努力融入團體也護持,變成人家事業的一環而家都沒顧好。
(八) 生命導師(世尊)走了,那我們怎麼辦? 阿難!的確,現在或是我死後,任何人若以自身親歷作明燈,以自身親歷作依歸,不以其它以外的作依歸;以現見之真實作明燈,以現見之真實作依歸,不以其它以外的作依歸而安住者,凡是任何希望學習者,他們當是我超越黑暗的同伴。
(7) 世尊只用一句話就全說完: 阿難!的確,修習安般念定(出入息)一法,多修習而圓滿四念處(觀身受心法),修習四念處,多修習而圓滿七覺支,修習七覺支,多修習而圓滿明(斷痴)、解脫(斷貪嗔)二法。
(6) 世尊對自己體證的描述 : 列位!因為我對於此四聖諦,如此三轉十二行相的如實智見,己完全清淨之故;列位!於是,我於包括天的世間,天魔、梵天、沙門、婆羅門、人、天眾生中,宣言:已證悟無上正等覺。又於我生起智與見:我的心解說(滅痴貪嗔)不動搖,此是最後生,現在無再有。
(5) 世尊第一次的說法之自問自答: 什麼是那 一 由如來所證悟,而生眼、生智,導致寂靜、證智、等覺、涅盤的「中道」呢? 這就是八支聖道,即: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4) 第一位聽懂世尊的人 一 尊者拘鄰(憍陳如)的回響: 凡是任何集起之法,那都是滅盡之法。
(3) 賢善一夜偈 : 不追回過去,不期待未來,凡過去已捨,而未來未到。但若現在法,處處觀察之,不惑不搖動,智者當增進。今日當熱心作,誰知翌日死?確實無不作戰,與大死魔軍。如此住者熱心,晝夜無懈怠,彼實為豎善一夜,是諸寂靜者所說。